文刘玉兵
例[苏科版八(上)第一章第31页习题1.3第8题]已知:如图1,在△ABC中,AB=AC,BD、CE为高,求证:BD=CE。
图1
【分析一】由三角形面积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可以得到:当三角形的面积和底边分别相等时,高一定相等。
【分析二】把BD、CE分别放到两个三角形中,证明三角形全等,再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推出BD=CE。
【小结】在几何学习中,由于惯性思维,很多同学不易想到分析一,其实面积法往往更简洁、高效。分析二关键在于把BD、CE分别放到哪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中去,选择何种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这里要注意公共角∠A的作用。
【追问一】如图2,在例题的基础上,试问△BDC和△CEB是否全等?
【分析】要证△BDC和△CEB全等,首先要判断这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其次看它是否可以用特殊方法(HL)来证明,最后再看一般方法是否也可以证明。
解法1:用“HL”证明Rt△BDC≌Rt△CEB。
解法2:用“SAS”证明△BDC≌△CEB。
解法3:用“AAS”证明△BDC≌△CEB。
【追问二】如图2,在例题的基础上,试证明△BOE≌△COD。
图2
图 3
解法说明:在例题已证明结论的基础上,可用“AAS”证明△BOE≌△COD。
【追问三】如图3,在例题的基础上,试证明AO平分∠BAC。
【分析】要证明AO平分∠BAC,就是要证明∠BAO=∠CAO。我们既可以把这两个角放在△EAO、△DAO中,也可以放在△BAO、△CAO中。
证法1:用“HL”证明Rt△EAO≌Rt△DAO,推出AO平分∠BAC。
证法2:用“SSS”证明△BOA≌△COA,推出AO平分∠BAC。
【追问四】如图4,在例题的基础上,试证明AF⊥BC。
图4
图5
证明:在△BAF和△CAF中,
【变式一】如图5,在△ABC中,AB=AC,BD、CE是中线,请问图中有几对全等三角形?如何证明?
【分析】本题应先用“SAS”证明△AEC≌△ADB,再去证明其他三角形全等。
答:七对。
【变式二】如图6,在△ABC中,AD、CE是高,AD、CE交于点O,AE=CE,试证明:AO=BC。
图6
图7
【分析】要证明结论,我们需要把问题“AO=BC”和条件“AE=CE”结合起来看,由此可以判断应该证明△AEO≌△CEB。
解法说明:应该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先证出∠EAO=∠ECB,然后用“ASA”证明△AEO≌△CEB,最后推出AO=BC。
【小结】本题在形式上与前面几题有所区别。我们运用“分析法”把结论和条件结合起来找出全等的两个三角形,进而运用“综合法”证明。
【变式三】如图7,∠A=∠D=90°,AB=DC,AC、BD相交于点E,找出图中相等的锐角,并加以证明。
【分析】此题是教材P36复习巩固中的第9题。从形状看,本题似乎与例题关系不大,但当延长BA、CD时,“形”就相同了。(解略)
【小结】针对一个图形,条件相同时,问题可能不同;改变条件后,结论也有可能不会改变。不同的问题起初图形不尽相同,当把它补充完整时,就会给人“神似形也似”的感觉。方法上,此题与变式一又是相同的。
【变式四】如图8,AC=BC,∠ACB=90°,D是AC上一点,AE⊥BD交BD的延长线于E,且求证:BD是∠ABC的角平分线。
图8
【分析】所给图形有点“残缺”,若延长BC、AE相交于点F,问题就变得明晰起来。
证明:在△BCD与△ACF中,
∵∠DCB=∠ACF=90°,∠F=∠BDC,AC=BC,
∴△BCD≌△ACF,∴BD=AF。
再由BE=BE,∠AEB=∠FEB,
∴△AEB≌△FEB,
∴BD平分∠ABC。
【小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残缺”图形进行“完善”,使图形又与例题相类似,问题转化为寻找全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