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毅,张 琪*
(常州市中医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运用血脉通2号颗粒治疗冠心病痰阻血瘀证型患者并检测血清IL6、C反应蛋白、TNF-α及心电图等指标。同时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症状评判血脉通2号颗粒疗效。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常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就诊并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证属痰阻血瘀型为研究对象,共观察住院患者83例,通过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2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57~82岁,平均病程4.27年。
现代医学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2007年发布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ACC/AHA制定的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07年制定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的标准。并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症。
①符合现代医学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标准;
②符合现代医学诊断稳定性心绞痛的标准;
③符合中医痰阻血瘀证诊断标准;
④既往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应规律使用在β受体阻滞剂在3个月以上;
⑤年龄在35-75岁之间;
⑥患者均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治疗后收缩压≥16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
②正在服用,且不能停服长效硝酸酯类制剂者;
③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或总胆红素>2倍正常参考值上限。或Cr>1.5倍正常值上限);
④合并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恶性肿瘤及妊娠妇女。
两组病人在治疗时同时予以基础治疗。对于治疗组病人,予以血脉通颗粒一日服用一次,连续服用三个月。两组病人均在治疗前,治疗三个月后对患者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心率、血压、血糖监测,血常规,心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并抽血检查IL6、C反应蛋白、TNF-α;及心电图。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2]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颁布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的判定。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胸痹症状疗效判定: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由较重减到较轻;有效: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明显减少;无效:症状与之前基本相同。
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标准进行血清样本检测:以450 nm读取吸光度(A)值,以标准浓度为横坐标,A值为纵坐标,计算出曲线回归方程,将样本的A值带入方程,计算出样本浓度。
用SPSS 22.0软件分析。定量资料以±s表示,非正态数据以中位数(范围)表示。各组治疗的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分析,定性资料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为正态分布用t检验(组间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不齐则行Satterthwaite法校正t检验),非正态分布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疗效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炎症治疗的观察如表2所示,血脉通颗粒对冠心病痰阻血瘀证型治疗组中患者的CRP、IL-6、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中相对应治疗,P<0.05。
表2 治疗前后炎症指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现代医学在稳定斑块中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目前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血脉通2号颗粒(制何首乌、黄精、水蛭、川芎、赤芍、僵蝉等)是我院心血管用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经验放,现已制成院内自制制剂,目前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效果良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理基础同为动脉粥样硬化,将血脉通2号颗粒用于观察冠心病、心绞痛痛患者的治疗。临床研究血脉通2号颗粒能够调节颈动脉硬化患者血脂、下调炎症、降低颈动脉硬化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从而延缓颈动脉硬化的病变进展过程[5]。动物实验中,血脉通2号颗粒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外周血中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并减少炎症因子IL-6、TNF-α的分泌[6]。因此将血脉通2号颗粒运用到冠心病痰阻血瘀的患者中,证实了血脉通2号颗粒可以抑制此类患者炎症因子血清IL6、C反应蛋白、TNF-α的表达。对血脉通颗粒可抑制冠心病患者斑块炎症防止斑块破裂发生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血脉通2号颗粒可减轻痰阻血瘀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该类患者血清中的炎症因子血清IL6、C反应蛋白、TNF-α,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