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虹,何文,王怀禹,李和桂
(1.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南充637000;2.南充市顺庆区蜀农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川南充637000)
竹鼠食性洁净,肉质细腻精瘦且味极鲜美,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类食品,为野味之上品[1,2],其人工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但当前全国范围内竹鼠养殖水平参差不齐,竹鼠养殖技术有待提高,尤其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种竹鼠饲养标准,当前种竹鼠的间情期较短,年产胎次较长,最终导致种竹鼠繁殖水平低下,竹鼠养殖经济效益降低[3],严重阻碍了竹鼠养殖产业的进一步推广和快速发展。鉴于此,本研究从营养学科的视角出发,研究探讨根据竹鼠体况调整日粮饲喂量对母种竹鼠间情期和年产胎次的影响,为提高母竹鼠的体况、缩短母竹鼠的间情期、提高母竹鼠的年产胎次、提高种竹鼠的繁殖性能和竹鼠养殖经济效益提供一种实践参考,为提高竹鼠科学饲养水平和保障竹鼠养殖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选择100 只中华种竹鼠(雌雄比例1∶1),由南充市草坝养殖场提供。其中雄性种竹鼠身体强健,睾丸显露、匀称,性欲旺盛,不打斗;雌性种竹鼠母性强,奶头大而均匀、采食力强,均无咬仔或食仔恶癖。种竹鼠购进后,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预试期饲喂,预试期内每日定时定量饲喂两次,每日每只竹鼠投喂粗饲料(秸秆)170g,精饲料(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见表1)17g。预试期结束后,雄性、雌性种竹鼠均长势良好、无疾病。
表1 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预试期结束后,将100 只中华种竹鼠按1∶1 比例配对为50对,50 对种竹鼠日常饲养管理均一致。将50 对种竹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 对竹鼠。对照组竹鼠的每日饲喂量同预试期,试验组分别在母竹鼠配种前、配种后25d、配种后57d和仔鼠断奶时对母鼠体况进行一次综合评分,根据母鼠体况综合评分结果随时调整母鼠饲喂量(体况综合评分及饲喂量标准详见表2),母种鼠经产一胎次后即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按照上述的体况评分和饲喂方法进行饲喂,试验期为12 个月。
1.3.1 母鼠体况分值的测定分别在试验开始时和试验结束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每只母鼠体况进行综合评分(体况综合评分标准详见表2),判定在整个试验期内根据体况改变饲喂不同日粮对每只母鼠体况的影响。
表2 体况综合评分及饲喂量标准
1.3.2 母鼠间情期的测定发情的母鼠表现兴奋,阴部被毛分开,肿胀,光滑圆润,用手提尾巴,阴部外翻且分泌粉红色或潮红色黏液。根据上述母鼠发情特征,记录母鼠二次发情的时间间隔即为间情期,计算在整个试验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每只母鼠的平均间情期。
1.3.3 母鼠年产胎次的测定记录每只竹鼠在试验期内的产胎次数,计算在整个试验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每只母鼠的年产胎次。
采用SPSS 17.0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如表3 所示,在试验开始时,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母鼠体况平均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结束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体况分值显著提高(P<0.05)。表明根据体况改变饲喂量可显著改善母鼠的体况。
表3 母鼠体况分值的测定结果(分)
如表4 所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母竹鼠的平均间情期由平均20.14d 缩短到14.65d(P<0.05)。表明根据体况改变饲喂量可显著缩短母鼠的间情期。
表4 母鼠间情期的测定结果(d)
如表5 所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母竹鼠的平均年产胎次由平均2.02 胎提高到3.53 胎(P<0.05)。表明根据体况改变饲喂量可显著提高母鼠的年产胎次。
表5 母鼠年产胎次的测定结果(胎)
母种鼠的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竹鼠的繁殖性能和养殖经济效益,而体况是反映竹鼠健康水平的最直接检测指标,竹鼠体况偏瘦或偏肥均会直接影响其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水平。而饲喂方法是以体况为主要依据,根据不同体况饲喂不同量的日粮,即避免了日粮的浪费又可避免竹鼠过肥或过瘦,保持竹鼠旺盛的新陈代谢和健康水平。本研究首次以竹鼠为研究对象,探索根据竹鼠体况调整日粮饲喂量对竹鼠健康水平、间情期和年产胎次的影响,通过长达12 个月的试验观察和对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根据体况调整日饲喂量一定时间后,母竹鼠体况发生较大变化,基本上都达到3分和4 分的体况,提高了母鼠的健康水平,同时通过对间情期和年产胎次试验数据的测定,母竹鼠的间情期缩短了27.26%(由平均20.14d 缩短到14.65d),年产胎次提高了74.75%(由平均2.02 胎提高到3.53 胎),该结果表明根据体况改变母鼠的饲喂量可显著改善母鼠的体况、间情期和年产胎次,提高母种鼠的健康水平和繁殖性能,对于提高竹鼠养殖经济效益和促进竹鼠养殖产业的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在竹鼠养殖生产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