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振华
15年前,他的妻子突遭车祸,成了植物人,医生预测她的生命期限不会超过半年,可他却将妻子接回了家,进行自救。
15年间,他照料妻子,养育孩子,挣钱养家,瘦弱的肩膀扛起了这个家的风雨和明天。
如今,他的妻子生活已能自理,他的儿子考上了大学,而他自己,更是成为了脱贫致富带头人。
他就是纪道明,就连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也赞许他说:“你是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
9月的六安,是个收获的季节。
每天清晨5点,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五显镇梅山村的一户人家就会亮起电灯,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纪道明就会起床,给自己的妻子刷牙洗脸,再去厨房做早饭。早饭做好后,他端着碗,像哄孩子似的说:“慢点吃,别烫着。”看着妻子脸上浮现出笑容,他的心里乐开了花。等妻子吃好后,他胡乱吃了几口饭菜,然后牵着几头哞哞直叫的黄牛,扛着半袋子鹅饲料,笑眯眯地奔赴不远处的万佛湖畔的滩涂草原,那里有他的梦想和未来……
对于眼前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纪道明异常珍惜,也异常感恩,因为多年前的那一幕,噩梦般时时在他的脑海中闪现。
1964年11月,纪道明出生在舒城农村,虽然交通闭塞,但纪道明的家位于万佛湖的上游,这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因为家里穷,小学毕业后,纪道明就外出打工。
巧合的是,打工期间,纪道明认识了老家的李帮芝。李帮芝性格温柔,初中毕业后,也选择外出打工。在纪道明的眼里,李帮芝比自己有文化,带着崇敬,纪道明和李帮芝开始了交往。随着接触增多,李帮芝越来越感觉纪道明虽然言语不多,但是个踏实可靠的人。
1993年,纪道明和李帮芝走进了婚姻殿堂。第二年,儿子纪舒乐呱呱坠地了。有了孩子后,夫妻俩的干劲更大了,他们发誓要以自己的辛勤劳动,给儿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
2003年12月17日这天,是李帮芝父亲的生日,夫妻俩在江阴打工,为了祝父亲生日快乐,李帮芝去附近的电话亭给父亲打电话。返回时,李帮芝被路过的货车突然撞倒在地。
随后,李帮芝被送往医院抢救。正在上班的纪道明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在咨询了医生后,纪道明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医生说:“病人的情况非常不好,即便能抢救过来,也是植物人,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此时,儿子在老家上学,纪道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失魂落魄的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突然发生的一切。
冷静下来的纪道明决定无论结局如何,一定要全力以赴保住妻子的性命。他将夫妻俩打工多年积攒的3万多元钱全部取了出来,对医生说:“只要能保住她的命,花多少钱我都愿意。”
与此同时,纪道明和肇事司机商量赔偿的事,可肇事司机在拿出2.7万元钱后,再也拿不出1分钱了。善良的纪道明决定承担起巨额的医疗费,他四处打电话,向亲友借钱。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无论纪道明怎么祈祷,妻子的病情丝毫没有好转。医生劝他放弃,可纪道明怎么也狠不下心来。
4个月,妻子就花了近14万元治疗费,再也借不到钱的纪道明,只好给妻子办理了出院手续,带着妻子回到老家。然而,出院时医生的话,让纪道明寝食难安:“病人如果护理得好,会有半年的生命期限,如果护理得不好,最多也就两个月……”
纪道明不相信妻子会就这样丢下他和孩子,独自走了,他必须要想方设法挽救妻子的生命。
回到老家后,纪道明首先在并不宽敞的家里隔出了一间消毒房,因为医生说了,病人的抵抗力非常差,必须要有专门的隔离房间,房间要定期进行消毒。
房间隔好后,纪道明马不停蹄地找到了乡村医生,通过乡村医生的帮助,他买到了两个氧气罐。纪道明按照医生的叮嘱,给器械消毒,让妻子吸氧,给妻子按摩……这个笨手笨脚的男人,甚至在妻子的床边哼起了歌曲,不仅如此,纪道明还让儿子一有时间就和妈妈聊天。父子俩希望能一起努力,让李帮芝好起来。
一些亲友看到纪道明如此辛苦,纷纷劝他放弃,可纪道明说:“她跟着我就没享过福,她有难了,我就放弃她,我于心不忍……”话没说完,纪道明就红了眼睛,泪水像断线的珠子一样落了下来。
由于呵护有方,李帮芝打破了医生所说的生命魔咒,这让纪道明看到了妻子康复的希望。他看了一些植物人康复的书,对照书上的要求,定期给妻子按摩,翻身,陪妻子聊天……
慢慢地,纪道明发现妻子的脸色越来越红润,偶尔会发出听不懂的叫声。1年半后,李帮芝的身体康复得更好了,纪道明在咨询医生后,首先拔掉了她的氧气管。细心的纪道明担心妻子会呼吸困难,于是就把氧气管对着妻子的鼻子,让妻子能加大吸氧量。
患难见真情。纪道明对妻子不离不弃的事迹渐渐在当地传播开来,一些热心的邻居纷纷向纪道明伸出援助之手。纪道明心里很清楚,靠着别人的帮助,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靠自救。
一天晚上,纪道明和儿子在吃饭时,将家里的困境对儿子和盘托出,儿子说:“爸爸,我会努力学习,也会帮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相信妈妈会好起来的。”儿子的话,给了纪道明莫大的鼓励,他说:“我们这里水利条件好,我可以养一些鹅,这样既能照顾你妈,又能挣些钱贴补家用。”
随后,纪道明向亲友借钱买了一些鹅苗。每天,纪道明把妻子安顿好后,就会去田里放鹅。纪道明担心妻子孤单,每次出门时,他都会把家里的电视机开着,每隔两个小时,他就要回家给妻子擦洗身子。
懂事的儿子放学回来,会主动给家里打扫卫生,给母亲打流食的针管做消毒处理。在父子俩的共同努力下,李帮芝的身体越来越好,开始有了意识,能扶着下床行走了。
纪道明仿佛看到了这个家的希望。
由于水草丰茂,纪道明养的鹅肉嫩味美,一些客户纷纷找上门来,和纪道明签订了收购协议。纪道明觉得,养鹅是一个维持生计的好办法。随着时间推移,纪道明养了300只鹅,每年能有近3万元的利润。
纪道明对儿子说:“咱俩分工,我负责照顾你妈,把鹅养好,你要努力学习,为家里争光。”儿子知道父亲的不易,在学校努力学习,从不乱花钱。2014年9月,纪道明的儿子被一所铁路高校录取。
那天,在送儿子赴高校深造的欢送宴上,纪道明把自己喝醉了,他感慨地说:“真没想到,这个家还能有今天……”
纪道明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这个家的风雨,也扛起了这个家的希望。
儿子上大学后,不菲的学杂费和生活费,让纪道明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必须更加努力地挣钱养家。
就在这一年,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战略,纪道明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久,国家出钱,对纪道明家的危房进行了改造。纪道明非常感恩国家的好政策,他下定决心要靠自己的努力摘掉贫困的帽子。这时,有人劝纪道明在养鹅上做文章,纪道明也觉得村里的水利条件好,这是一个脱贫的好办法,便借钱又买了些鹅苗,同时还买了一头牛。
时间缓缓而过,在纪道明的努力下,这一年,他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2017年5月,六安市驻点扶贫干部王力的到来,让纪道明的养殖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纪道明告诉记者:“王力在进行调研后,找到我说,你的养殖数量太小了,要把规模扩大了,这样才能赚到钱。”纪道明说:“我也想扩大规模,但我没钱啊。”
在王力的奔走之下,纪道明办理了5万元小额贷款。纪道明用这笔钱,买了1200只鹅苗,又买了15头牛。
就在纪道明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番时,由于经验不足,买来的鹅苗开始出现批量死亡,有时一晚上就有30只鹅苗死亡。每只鹅苗就要30元,看着这些死去的鹅苗,纪道明的心在滴血,却不知如何应对。
走投无路之下,纪道明给扶贫干部王力打去了电话。第二天,王力就带着纪道明来到安徽农业大学,请求专家帮助。专家给纪道明配了疫苗,回家后,纪道明对鹅苗注射了疫苗,这才解决了养殖上的首要难题。
这一年,纪道明赚了5万元钱。手上有钱后,纪道明主动找到村里,要求取消家里的低保补助。纪道明的言行,让很多人刮目相看,有人就说:“别人都是想方设法办低保,可他却主动要取消低保,真让人想不通。”
2018年7月,纪道明的儿子大学毕业,在铁路部门找到工作。儿子有了收入后,除了留一些生活费,剩下的钱不是帮父亲买饲料,就是给父亲的基地买种苗,他还建议父亲要利用天然的好条件,进行泥鳅和龙虾养殖。
有了这么多人的帮扶,纪道明的胆子更大了,他不仅和一些养鹅合作社签订了1500只大白鹅的收购合同,还注册了以自己头像为标识的“纪道明”商标。
随后,在王力等扶贫干部的帮助之下,纪道明还租下了村里的土地,成立了养殖基地。
虽说自己现在干得热火朝天,但纪道明不能忘记那些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村民。纪道明主动找到村民,告诉大家往合作社投入500元钱到年底就能分红1000元的合作方案,同时,他还积极让村里的一些老人来自己的基地上班。
“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们都要努力干,我现在又承包了20亩地,打算发展泥鳅和龙虾养殖。我不仅要自己脱贫,还要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纪道明告诉记者。
2019年1月26日,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深入大别山革命老区走访慰问时,专程来到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提名的纪道明家里。省委书记赞许地对纪道明说:“你是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好榜样,希望你再接再厉,打响品牌,团结带领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纪道明用自己的言行,得到了群众和社会的极大认可,他不仅荣获“六安好人”“安徽好人”等称号,2019年2月6日,中央电视台更是以纪道明的事迹,制作播放了《脱贫致富老纪的“幸福年”》专题节目。
当央视记者问纪道明:“当初想过放弃吗?”纪道明一脸严肃地说:“放弃?孩子怎么办?妻子怎么办?不能啊!我要是放弃了,这个家就真的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