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禹
近年来,黑龙江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以良好的态势稳定运行,但由于处在起步阶段,还缺少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要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必须着眼于未来,促使其深度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政策传导机制,优化发展环境
构建政策传导机制,有利于及时贯彻落实国家重要的方针政策,有利于广大农民在第一时间了解党的惠农政策,有利于激发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活力。通过构建政策传导机制,能够创造出更适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致富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通过政策宣传,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特色,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休闲农业、延伸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链、发展乡村电子商务等方式,拓展农业生产经营领域,推进农业、生态、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乡村产业与多行业跨界融合发展。
二是发挥政策驱动作用。利用政策利好,促使地方政府不断优化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环境。创新融资方式,吸纳社会资本投资,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引进人才、培训人才,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提供人才及技术支撑。完善税收、用地等相关政策,优化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是发挥政策调控作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在贯彻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同时,应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性政策法规,推动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融合发展,充分釋放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效应。
二、构建主体培育机制,加速发展进程
构建主体培育机制,促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与小农户合作,有效解决小农户在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增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整体实力,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一是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载体作用。在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如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管理方式相对规范、经济实力较强,具备延伸、拓展产业链的基础条件和潜质,同时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这些人已成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的先行先试者。
二是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主力军作用。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到农村创业,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借助新产业的兴起,带领农户从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乡村休闲旅游、休闲农业等向农业生产领域拓展,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三是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龙头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及技术力量,经营管理模式成熟、市场营销能力较强,立足于良好的产业发展优势,促使其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现代食品产业等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通过建立网络营销平台,实现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包括冷链物流、物流配送等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多种业态的融合发展。
三、构建功能联动机制,提升整体实力
构建功能联动机制,实现经营主体间功能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使功能单一的农业生产行为通过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有机联合,形成多功能联动的新联合体。多主体协同发展,提升了发展实力,获得了更多收益。
一是实现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功能联动形成新联合体,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新联合体不仅缩减了公共成本,而且增强了资本运营能力。人才、技术、市场、互联网等要素的融合,使新联合体创新技术稳步提升,创新理念充分发挥,实现联动主体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是提升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加快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以新产业新业态为引领,将乡村土地、资源、品牌、文化、市场等要素优化组合,以相互关联的经营项目为契机,通过功能联动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1+1>2”的融合效应,提升联动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三是增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主体抵御风险能力。由处于主导地位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处于弱势的乡村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不仅壮大了发展实力,也提升了弱势产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产业链多元主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形成优势互补、稳定紧密的互助格局,大大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收益最大化
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可以使经营主体从松散型关系,逐渐转变为合作、合股、合体等紧密型关系,让农民成为新产业新业态产业价值提升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使农户及各新型经营主体最大化地分享融合发展的经营收益。
一是发挥合同保障作用。目前,合同市场化程度较高,是普遍实行的一种利益联结方式。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通过合同契约与农户及新型经营主体交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结,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兴衰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增值收益。
二是发挥合作主体功能。农户以土地、资金、劳动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自愿组建合作社,农户既参与生产经营,又参与民主管理,成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中地位平等、利益共享的成员,以分红的形式获得增值收益,逐步构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分享入股增值收益。股份合作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劳动、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乡村休闲旅游、现代食品、农村电商以及特色村镇建设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作为股东,农民由仅获得生产环节的利益分配,向共享经营全过程的增值收益转变,利润按增值效益和股金分配。
五、构建监督约束机制,促其良性发展
构建监督约束机制,一方面,完善了企业内部运行的机制体制;另一方面,在行政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共同监督约束下,畅通了企业内外部的监督渠道,确保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在融合发展进程中能够高效良性运行。
一是实现对项目建设的有效监督约束。在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对乡村休闲旅游业、农村电商、现代食品产业发展等做好调查研究,才能申请项目建设,要符合当地的资源环境发展条件,防止恶性竞争。通过构建约束监督机制,可以支持壮大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同时清理掉滥竽充数的企业,实现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健康发展。
二是建立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体系。近年来,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迅速发展,由于企业构成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管理起来难度相对较大,在发展过程中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外部监管体系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公民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服务类型更贴近广大群众的需求,促进企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
三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融合发展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不危害农村生态环境为前提,对环保设施不健全、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项目要禁止,严禁先污染后治理,比如旅游产业对环境卫生带来的影响等。对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过程中需要督查的事项进行跟踪督导,适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构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运行机制,有利于打破种植结构单一的局面,有效解决农民增收渠道不畅、农业产业链短、价值链低、农业资源约束力强、农业面源污染突出等问题,同时有利于促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落实主体责任,更好地推动黑龙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黑龙江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