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燕
【摘 要】 目的:通过与肘关节常规CT扫描比较,探讨肘关节多层螺旋CT扫描体位。方法:以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32例肘关节外伤或非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T扫描,根据不同的体位扫描方式,把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改进后的优化体位)与对照组(常规体位),各16例,对两组图像进行质量比较,并对CT单次扫描X线辐射剂量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肘关节CT扫描图像质量优率、优良率分别为81.25%、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0%、81.2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CT单次扫描平均X线辐射剂量(8.06±0.52)mGy,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1.63±1.26)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肘关节的所处位置关系及CT机扫描的特点,常规体位无法拍出理想中的图像,必须尝试新的检查方法及体位。
【关键词】 肘关节;CT扫描;体位;图像质量
近年来,肘关节损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对肘关节的临床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T是肘关节损伤诊断中临床应用较多的方法,而常规CT对于CT图像的质量有着一定的限制,随着CT的发展,多层螺旋CT的临床普及率日益增加,而临床诊断对肘关节多层螺旋CT扫描体位的要求较高。本研究基于此,通过对比常规CT与多层螺旋CT扫描体位,探讨CT肘关节优化体位扫描方法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32例肘关节外伤或非外伤患者,这些患者都有不能上肢向上举起的症状,都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均在本次研究前接到本院的通知并同意加入此次的研究。依据不同体位扫描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优化体位)与对照组(常规体位),各16例。观察组中9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14~70岁,平均(47.25±10.11)岁;体质量29~81公斤,平均(57.66±10.13)公斤。对照组8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16~72岁,平均(49.68±12.23)岁;体质量29~79公斤,平均(59.15±10.56)公斤。因为两组性别比例、体质量、年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方法
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扫描,并提前告知患者不得携带能进入扫描范围里的所有金属异物[1]。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然后把腱侧一侧的上肢抱头举起,患肢则尽量挨着纵轴定位光标线。对照组患者的患肢放在身体的一侧,手臂不得弯曲,手心向上,观察组的差异在于全部患肢的下面垫上长条棉垫,让上肢向上尽可能举高,来防止其与患者的胸骨、肋骨、脊柱在同一个水平,其他的与对照组相同,扫描从肋骨下端开始到尺桡骨近端一次性完成。扫描厚度3mm,螺距,准直,两组扫描条件都需要按照CARE Dose 4D技术自动选择。一切图像均需要使用1mm的原始数据行三平面重建[2]。
1.3 评价方法
32例患者CT扫描过程中医师必须为同一人来操作,由两名有着丰富经验的主治医师对全部图像行双盲读片,而且要对图像的质量作出评价。以分辨率、清晰度噪音大,及病灶细节显示为标准,对图像质量作出分级:优,肘关节解剖结构清晰显示,分辨率高,病灶大小、边缘、位置都明确显示,无噪声,计为2分;良,肘关节解剖结构比较清晰,较高分辨率,病灶大小、边缘、位置比较明确清晰,噪声略粗,计为1分;差,肘关节解剖结构可以显示,较低分辨率,病灶显示不清,噪声大,计为0分。统计优良率[3]。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图像质量优良率及单次扫描平均X线辐射剂量。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肘关节CT扫描图像质量优率为81.25%,优良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0%、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照组图像质量差,是因为伪影噪声大,需要重复扫描。观察组CT单次扫描平均X线辐射剂量(8.06±0.52)mGy,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1.63±1.26)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肘关节的解剖结构复杂,包括肱骨滑车、鹰嘴窝、肋骨小头等,其中鹰嘴窝、肱骨小头之间有一定重叠性地存在,常规X线平片检查的时候图重叠多,容易造成漏诊或者误诊,同时存在外伤的肘关节患者大部分会存在疼痛、畸形等症状,不可以配合标准投照的体位扫描,难度诊断较大[4]。MR检查虽然可以明确的显示出肘关节软骨等,但是其对扫描的时间要求较长,其要求与急诊不相符,而且部分患者不能接受。常规CT平扫能够让肘关节骨折的情况显示清楚,但是不能对骨折全貌、骨折错位、解剖关系等全方位的显示。MSCT属于容积扫描,采集后能够显示多方面的的数据,后处理技术很好,空间分辨率和密度较高,对骨折移位、骨折线走向等情况可清晰直观地显示,能够很好的指导诊断肘关节创伤、制定治疗方案。
传统肘关节扫描体位通常采取仰卧的姿势,上臂尽量不能弯曲并在身体地一侧,手心向上,或者体位采用俯卧的姿势,患肢向上举尽量到头部上方,手心向下。传统的扫描方法对检出多发骨折很有效,但是因为这样的扫描层面多,图像小,而且复杂解剖关系及骨折的全貌不能够完全显现,对图像的质量造成影响,对疾病诊断产生不利情况[5]。当前,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比较多,有CT分辨率、X线剂量、噪声、扫描的体位等因素,这里面最常见的就是伪影。研究表明,CT结肠成像和结直肠癌病变患者的扫描体位有关系,所以合理采用不同的体位对病变部位进行扫描,可使成像质量明显,射线剂量减少。而本研究从肘关节扫描的体位方面着手,来增加CT原始图像质量。比较多的肘关节创伤患者的肩部活动有限制,活动时只能放在身体旁边,本组32例研究对象都是不能举起上肢的患者,对照组的扫描使用常规体位,观察组在拍照时抬高患肢,在肢体下面放一条长的软垫子,不让肘关节和患者的脊柱及胸腹在一个层面。观察组的体位使用简单,受到大部分患者的喜欢,就算患者的肘关节在弯曲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这个姿势进行扫描,而且这个体位可以使肘关节与扫描的中心更加接近,让图像的质量得以提高。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图像的优率、优良率都得到了明显的增高,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常规体位扫描比较远离扫描的中心,而且用常规体位进行扫描时,患者的胸腹、肋骨、脊柱等折叠较多,所以伪影对图像的干扰更多,噪声也更大,特别是肥胖患者。另外,本次研究不光对不同体位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还对不同体位扫描患者的X线剂量进行分析,以CTDI值为观察指标,指的是单次扫描时于相应于相应直线(与扫描孔轴线平行)上吸收剂量的分布,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体位扫描,采用优化体位扫描可以使X线辐射剂量明显的减少,这个研究结果与马连菊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肘关节多层螺旋CT扫描机采用优化的体位进行扫描,可以明显地提高图像的质量。但是由于患者的不同情况及具体扫描条件的不同,实践中要求观察具体的情况,如果患者的上肢能够活动较好,那就优先选择抬起上肢的姿势进行扫描,原因就在于用这样的体位扫描获得的图像没有噪声,清晰度高;如果患者患肢损伤严重,不能采用其他姿势,那就只能用常规体位来进行检查。
参考文献
[1] 罗长青,付斌彬,曹在民,等.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肘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04):454.
[2] 卞柳利,姚利华.64排螺旋CT肘关节优化体位扫描技术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06).
[3] 汤文.螺旋CT在46例肘关节周围复杂骨折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06):52-53.
[4] 梁子威,耿建华,王奕斌,等.PET/CT中CT仿真人体模型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关系的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6,36(07):524-529.
[5] 陈炳,杨燕,赵振华,等.低剂量CT在儿童肘关节外伤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5,21(03):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