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燕
【摘 要】 目的:探究将阶段性护理应用于产妇护理中对产后出血发生状况造成的影响,评价其应用意义。方法:在本院数据库中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收入的所有产妇中抽选出符合要求产妇86例纳入研究。对所有产妇进行两组均分后,将其命名为对照组(n=43)与研究组(n=43)。对照组产妇单纯应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患者则应用阶段性护理方案,护理完成后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并记录所有发生出血后的患者2h出血量以及24h出血量,评价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出血量较研究组来说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产妇应用产后护理工作时,采用阶段性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分娩后状况,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量,具有积极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 阶段性护理;产后出血;预防护理;护理方案
产后出血是产妇在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剖宫产超过10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在我国孕产妇死亡的因素中排名稳居第一[1]。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包含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宫缩乏力。临床实验表明[2],对产妇实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分析阶段性护理应用于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的效果,本次研究将阶段性护理应用于产妇护理中对产后出血发生状况造成的影响,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数据库中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收入的所有产妇中抽选出符合要求产妇86例纳入研究。对所有产妇进行两组均分后,将其命名为对照组(n=43)与研究组(n=43)。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2.3±2.9)岁,研究组中患者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31.5±2.7)岁。所有患者中,经产妇53例,初产妇33例。本次研究中,所有产妇未见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不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会影响产后出血发生状况的疾病,均为健康产妇。所有产妇的一般资料在入院时经对比分析,未见明显差异。产妇的个体化细微差异,不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对产妇进行相应的产后宣教,并对产妇进行体征检测,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研究组患者实施预防出血阶段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预防阶段护理。产后出血的严重性不容小觑,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十分必要,在分娩前应做好知识宣教,并在分娩前做好抢救的准备,尤其是高危产妇,待胎儿出生后,应立即注射宫缩素。由于患者对疾病的不了解。导致的并发症以及其他情况发生较为严重,在治疗期间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病情的宣讲尤为重要,只有患者清楚的了解疾病,才能最大化的对产后出血状况进行预防。
2)产后阶段护理。在分娩完成后的产妇护理工作是医务人员应当给予患者正确的心理引导和情绪引导。由于产妇在刚生产后由于身体和精神较差,加上各种可能发生的产后并发症可能导致其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所以在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开导,告知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素以及影响因素,并告知产妇相应的治疗成功案例,以降低其不良情绪,加强治疗的配合度。
3)应急阶段护理。如果产妇已经出现产后出血状况,医务人员应当对产妇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应急处理。首先告知产妇,对新生儿母乳喂养也能帮助患者提高子宫收缩的能力,同时还能分泌出催产素,能够对其出血和休克情况进行缓解。除此之外,应当随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且各项侵入操作(例如注射、清创)必须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避免肠道感染。并记录其出血量和子宫恢复情况,若出现休克、无意识等情况立即通知医生。
4)康复阶段护理。在产妇的出血状况得到一定的控制后,医务人员应当对产妇做好相应的康复阶段护理。必要时进行子宫按摩,注意按摩的力度且需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正确的按摩能够帮助子宫内部积压瘀血的排除,对止血也有一定的效果。而产妇在产后病房内休息时,保持病房的安静,给患者一个良好的休息空间,并随时提醒其将膀胱排空,避免膀胱充盈对宫缩的影响。
1.3 评价标准
记录所有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并在所有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中统计2h以及24h的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结果中,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出血量和本文中一般资料的年龄信息均以均数±标准差进行数据记录,结果采用t进行检验。若P<0.05,则说明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出血量较研究组来说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产后出血通常带来的后果都较为严重,可能导致产妇休克、心慌气短、晕厥、失血过多甚至死亡,其和癌症的影响力不相上下[3]。在胎儿正常分娩后,子宫纤维的收缩方向有所不同,其主要作用是压迫肌束间的血管,但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对血管的压迫力明显降低,所以出现产后出血的现象,若产妇和家属缺乏产前知识,或由于紧张过度焦虑,不知道怎样正确运用腹压,均可导致宫缩乏力而出血[4]。
但做好产前预防和产后护理工作,就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在产前告知患者怎样正确的运用腹压以缓解其紧张的情绪,同时当患者确诊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含给予宫缩剂、子宫按摩等,均可有效缓解出血情况[5]。
综上所述,对于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患者,应提前做好预防出血、监测和阶段性护理,才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出血量,对其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曾祥静.叹气式呼吸法联合阶段性护理干预在正常足月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8):3456-3457.
[2] 库力娅·考肯,扎比拉·奥塔力甫.阶段性护理在产后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電子杂志,2018,02(10):103.
[3] 冯静,耿娟娟.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临床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02(04):224-226.
[4] 李华.产后出血应用阶段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影响分析[J].系统医学,2017, 02(08):136-138.
[5] 钱秀君,钱丹艳,吴春燕,等.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分娩疼痛感及促进产程进展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6,15(09):856-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