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
【摘 要】目的:探析中药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的价值。方法:选用于2017年5月-2018年9间经中药治疗患者200例作观测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00例)与观察组(100例)。对照组于治疗期间未进行中药处方分析;观察组于治疗期间应用中药处方分析。观察两组满意度及药物副作用次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2%,相较于对照组的75%,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药物副作用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药调剂选用中药处方分析,安全性有极大提升,可作普及推广。
【关键词】中药处方分析;中药药剂;价值
【中图分类号】R28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7--01
中药调剂指的是对患者所服用药剂进行合理调配。所具有的特点:操作繁杂且要求高、需准确定量以及临床调制[1]。而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及到,进行中药调剂时要分析处方的合理性,可缓解药物副作用情况以及用药安全性得以大幅度提升[2]。故本文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间经中药治疗患者200例,对实施有中药处方分析办法所取得的效果加以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7年5月-2018年9间月间经本院收治进行中药治疗患者200例作观测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
观察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阈值17~65岁;平均年龄(42.2±3.1)岁。
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阈值18~67岁;平均年龄(43.1±2.8)岁。
以上两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于治疗期间未进行中药处方分析;观察组于治疗期间应用中药处方分析。具体实施内容如下[3]:1)病情诊断及中药处方成分组成分析:在接收到中药处方之后,药师需根据患者病症情况以及中药处方成分组成是够合理加以综合判断,如觉有不妥或是不符之处,应及时联系主治医生,经确认无误后对中药药方进行配置。在分析过程中,应结合实证虚证、风寒风热几方面用药差异作考量,对中药处方进行细致检查。此外,药师对于患者基本资料应仔细校准,以避免不必要的常见错误;2)用药目的的判断:主治医生开具中药处方时,一般情况药材规格、炮制方法并不会有详尽叙述,故而,药师在药物配置过程中,要根据病情诊断对炮制方法作准确评定,对于药材性能、味道以及功能要有精确判断。譬如中药处方中的半夏,对于不同病症的治疗选取的半夏类型亦有不同。可咳嗽痰多可用“清半夏”、呕吐可选“姜半夏”或食积不化,施以“半夏曲”;3)药物剂量和配伍:对于配伍的合理性应依据“十八反、十九畏”用以分析进行,如有藥物配伍禁忌情况应及时向主治医生反映,而后重新调整中药药方。药物剂量的选取可影响到治疗效果,而对于妊娠期、老年以及幼儿等特殊群体对用药剂量更要合理把握,安全性要考虑在内。4)药材性质行处理实施办法:药材质地差异,要求也有所变化。诸如:果实、种子类药材,应敲碎并择取有效部位,对于气味芳香具有挥发成分的饮片,不可长时间煎制,阿胶、鹿角胶不可与药物同煎。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满意度和药物副作用数据并作比较分析。其中,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拟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采集数据作处理分析,其中,用“均值±标准差”方式表示药物副作用次数,采用t检验;满意度用“%”方式用作表达,卡方值检验,差异具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数据对比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P<0.05。详见表1:
2.2 两组药物副作用次数比较 观察组药物副作用次数发生次数为(2.6±0.8)次,对照组药物副作用次数发生次数是(8.6±2.4)次,两组进行对比可知,观察组药物副作用次数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23.717,P<0.05。
3 讨论
药学服务,在我国医疗体系中作用越发显著,与此同时,药学服务也在不断完善修正过程之中。其中的中药调剂,是指药师依据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开具的中药处方,对中药处方药物进行配置。对于药师的技术以及操作要求都极高,依循中药药学服务贯彻宗旨与理念,对于处方调剂要严格开展,处方分析要更佳完善,可降低药物副作用次数,使得安全性得以提高。
中药处方分析中的中药处方作为中药调制的核心,对其进行全面性、合理性分析极为必要。依照病情诊断对中药处方校准核对、药物调配及用药指导等工作,可较大完善药学服务,从而使得服务质量有显著提升[4]。
而据本文可知:对照组经中药治疗患者十分满意43例,基本满意32例,不满意25例,总满意度达92%;观察组经中药治疗患者十分满意62例,基本满意30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度为75%。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副作用次数发生次数为(2.6±0.8)次,对照组药物副作用次数发生次数是(8.6±2.4)次,两组进行对比可知,观察组药物副作用次数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23.717,P<0.05。由此可知:采用中药处方分析,可提高中药调剂中的安全性以及减低中药调剂中的药物副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中药调剂实施中药处方分析,安全性提高明显,可确保临床效果,具有极高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王培珍,徐军.中药处方调剂的规范化探讨[J].中成药,2013,35(6):1355-1357.
于淑艳,苏维彪,翟坤光等.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处方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4):720-721.
樊雪琳.某院儿科门诊2700例处方分析[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8(4):287-288.
高妍,钱芳.中药处方点评文献的系统评价[J].中医学报,2016,31(3):4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