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晶
摘 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发现规划、设计和运营中存在以下问题:规划的前瞻性稍显欠缺;协同发展考虑不足;运营方面细节关注不够。进而提出从全局出发,优化规划方法;加强各部门协作,实现均衡发展;关注出行者需求,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质量等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建议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区面积和城市人口的不断扩张,加之我国车辆的急剧增多,使得交通问题日益嚴峻,进而引发社会经济方面各种问题的出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不可少的要进行城镇化及交通路网的建设,同时发展城市轨道建设更是解决交通问题以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最有效途径之一,进而有助于推动我国城市建设。而城市地铁是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线路的构建对于城市空间构造以及带动沿线商业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2.1 规划的前瞻性稍显欠缺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是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规划对未来交通发展是否具有指导意义。规划的目的是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共同促进形成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其基本原则是使用尽可能少的交通为城市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目前,规划成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导向,规划时间为中短期规划。规划对远景思考稍显不足,对未来交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交通系统外延扩充与内涵改造的关系,以及人们的交通行为等思考不够。致使即便兴建便利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依然无法有效改变人们对小汽车生活方式的依赖等现状。
2.2 运营方面细节关注不够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虽然在运力、里程等方面表现突出,但在运营中,与国外几个主要城市的地铁运营情况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在细节方面关注不够。我国目前尚未形成通用的交通卡,在卡的类型上也并未过多的体现出灵活多样。除此之外,城市轨道交通内部电梯搭乘方向,进站口出站口方向,车门开关方向等细节上的考虑不足都会降低一部分出行者搭乘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的热情。
2.3 设计时协同发展方考虑不足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设计时与城市规划以及现有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协调性不够,协同性不足。目前我国缺少宏观层面的远景规划,但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时要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预判,考虑城市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等因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目的不应仅局限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在建设不同线路、扩大里程、提高运量等方面注重与城市的协同发展,相互促进。[1]除此之外,城市轨道交通在设计时,没有有效考虑与其他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接驳,互联互通,进而难以形成便捷的交通换乘网络。国外大都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建设相结合,并且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时,非常注重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目前这些基本都形成了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出耦合性极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3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1 缓解交通出行压力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常住人口以及私家车数量的急速增长,原有的交通模式已然不能适应当今城市发展的需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区域中心的交通拥堵问题,在上班早晚高峰阶段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地面交通拥堵情况。
3.2 带动沿线房地产项目发展
轨道交通的建设将带动沿线旧城区的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将是极大程度地提高沿线房价。整体来说,地铁建设产生了一种“一线带活一片”的效应,地铁建设到哪儿,房地产的开发热就会跟到哪儿。对于旧城区来说,地铁的建设能够调整旧城区的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其环境,方便旧城区居民出行,因此地铁的建设使得旧城区房地产价值上升。对于新城区来说,由于本身环境较旧城区优越,地铁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新城区的出行,同时又能够汇聚众多人流、商贸资源,从而吸引大量的房地产开发商对沿线土地进行开发,从而促进沿线住宅价格的增长,形成显著的“地铁经济”。
3.3 影响城市生态环境
地铁建设在工程施工期间由于围挡不合理,导致部分施工路段视觉景观较差,由于围挡建设造成了地面交通情况严重拥堵,行车困难;另外,施工期间由于时间控制不合理噪声扰民时常发生。但是,一旦地铁修建完工进入运营阶段,将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车辆尾气的排放、噪声等污染,而轨道交通的动力来自于电力,对环境的污染较小。据调查显示:每单位运输量能源的消耗,轨道交通系统仅为公共汽车的60%,占私人用车不到20%,因此城市地铁的通行将对净化城市空气、减少大气污染物有明显的效果。
4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建议
4.1 从全局出发,制定远景规划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既要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城市轨道交通与低碳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关系。因此在规划初期,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优化规划方法。[2]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要符合交通系统发展规划的要求,在兴建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时,需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的远景规划问题,考虑线路设计、站点设计、换乘路线设计,以及与公交线网、私人交通等交通形式的衔接问题,把规划重心从“交通行为”转向“空间活动模式”,以此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持续发展能力。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要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与城市的环境目标、经济目标等紧密结合。
4.2 关注出行者需求,提高运营质量
关注细节、关注出行者需求,能够有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质量,进而会有更多出行者选择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出行工具。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是快速、安全、环保,对缓解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其运营质量与国际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情况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应关注细节:出站口、进站口设计,换乘线路设计,票务种类设计等;关注出行者需求:车票购买便捷,线路指示明确,车辆换乘简单,携带行李出行方便,车厢文化匠心独特等。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时,应更多关注细节,切实满足出行者需求,吸引更多非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向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转移,进而有效地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4.3 加强协作,实现均衡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不是一个部门的任务,需要多个部门之间共同协作。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时,要加强与城市发展改革规划部门、城市环保部门、城市建设部门等的联系。无论是先兴建城市轨道交通再规划城市沿线区域,还是先大力兴建城市然后再搭建城市轨道交通,都不能有效促进的均衡发展。[3]只有在兴建城市轨道交通的同时,与发展相关的其他事项同步进行,才能有效促进均衡发展。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成功经验,基本上都是各部门协同发展的结果。
5 结束语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实际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应从全局层面强化顶层设计,与各部门规划协同发展,在运营过程中关注细节,有助于实现轨道交通的充分利用,进而促进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宁,杨洋,胡韵.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勘察岩体完整性评价[J].江苏建筑,2017(6):62~64.
[2] 陈国彬.浅谈我国城市轴线发展[J].江西建材,2017(1):34+39.
[3] 田富升,蒋玉庆.浅谈“十三五”时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策略[J].科技风,2016(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