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英论到多元论

2019-10-21 16:17王晓颖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2期
关键词:公众参与

摘    要: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城市发展要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面对社区发展中逐渐暴露出的问题,以往以少数精英作为决策主体的规划方式投入大却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运用从“精英论”转变为“多元论”的发展理念,探寻以公众参与为核心,实现规划主体多元化转变的社区建设新模式。提出将社区更新改造分为三个阶段,并阐述每一阶段各主体参与的实施机制。对探索社区更新的高效便捷途径,有效践行“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区规划;公众参与;规划主体;精英论;多元论

1   强化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的政策背景

201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指出城市发展要坚持协调协同,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要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民众参与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

2   精英论与多元论

精英论与多元论是城市社区权力的两大模式。精英论认为城市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专利,重大的治理方案通常是由这些精英起决定作用的。多元论认为社区治理权力分散在多个团体或个人的集合体中,决策过程只有在大多数居民达成广泛共识的情况下才能形成。

过去很长时间里,规划决策主要采用“精英论”方式。居住社区随着建成时间的推移、管理体制的欠缺、制度构建的落后,普遍暴露出居住舒适度下降、卫生环境破败、公共空间缺失、交通系统混杂、社会关系复杂等问题,在改造中应重点关注,妥善解决。对于这些问题,若延用以往的规划方式很难有效解决,必须引入“多元论”,深入了解社区规划中“人”的诉求,将空间使用者纳入决策方,切实解决社区发展中的问题,有效推进社区的更新提升。

3   社区规划主体的多元化转变

转变原来单一主体决策的方式,将公众参与纳入到社区规划中,搭筑政府、商户、居民、规划师的沟通平台,引导各主体以多样化方式参与到规划各个环节。各主体共同协商制定符合多方愿景的规划方案,通过改变物质空间环境促进社区切实提升改造,促成各主体社会联系的建立与发展共识的达成。将公众纳入规划的主体,共同描绘社区发展的美好愿景,形成社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4   多元主体参与社区规划的实施机制

4.1   社区发展的三个阶段

按照多元主体参与规划的思路,社区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培养公众参与意识的共识阶段,多方参与的更新实施阶段,以及推行社区自治,维护改造成果的自循环阶段。

4.1.1  共识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平台构建及方案编制。平台构建是指搭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作平台,了解居民、商户需求,充分调动民众参与规划的热情。方案编制主要是在形成初步方案的基础上组织政府部门、商户、居民共同讨论,根据各主体的意见对方案进行往复调整,形成最终规划方案。

4.1.2  更新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多方共同协商制订的规划方案开展社区改造整治实施工作,主要措施包括公共环境清洁整治、公共空间疏导、配套设施更新建设、居住建筑立面整治等。

4.1.3  自循环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自治共管。居民、商户自觉维护改造成果,完善管理制度,确保社区良性循环发展。开展居民可参与的社区活动,提升地区活力,增强社区的邻里氛围;开展相关商业活动,提升商业吸引力,激发地区活力。

4.2   各方主体参与社区规划的实施措施

4.2.1   共识阶段措施

通过发放宣传册、张贴宣传板等方式组织开展社区改造宣传工作;动员居民与商户参与社区美化运动,自发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共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提高全社区居民环境维护意识,培养参与规划建设的意识。规划师跟进访谈,明确商户、居民对社区规划的诉求,各方主体共同制定方案。

4.2.2   更新实施阶段措施

4.2.2.1  多方主体协商开展公共空间整饰,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依据公众的诉求,开展公共空间的整饰。政府组织清理被商户、居民占用的公共空间,构建专门的空间供摊贩经营;补植被破坏的绿植,加大街路及围合内院的绿化力度;对道路系统进行完善,修补破损路面,划定停车位。商户规整自家门前的公共空间空间,摆设路边摊位的商贩将摊位移至专门划定的经营空间。规划师开展景观节点方案设计及详细的整治空间设计,对道路断面进行详细设计及优化,形成完善的社区交通体系。

4.2.2.2  多方参与推进居住建筑品质提升

政府主导对社区内破旧住宅的立面实施改造,完善住宅单元楼道内的照明系统及安防系统,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商户配合做好改造期间的设施腾挪、环境维护工作。居民参与住宅改造方案的制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拆除私搭乱建及违章建筑。规划师提出改造方案,参与详细方案设计。

4.2.3   自循环阶段措施

4.2.3.1   构建居民、商户自治共管新模式

居民推行“楼长负责制”,每个住宅单元的住户选举“楼长”,负责组织协调本单元事务的管理,共同维护社区美好环境。组织现有商户组建商业协会,参与经营管理。引入专业管理公司,负责卫生环境、设施等方面的管理维护。

4.2.3.2  商户、居民组织业态遴选及监管

按照社区居民的意愿,引入满足公众需求的业态,增加商户收益,提升商业品质,引导社区商业业态自发升级。在政府、规划师的协调下,对社区环境影响较大的功能业态施行严格的准入机制及管理机制,加强社区商业环境的管理与维护。

5   结论

社区作为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与公众联系最紧密的空间体系,其建设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应从原来由少数人决策的“精英论”发展方式转变为由政府、社区居民、商户等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参与规划编制的“多元论”发展方式,让公众从被动接受规划成果转变为主动参与社区建设。规划师在社区规划中的职责不仅是绘制宏伟蓝图、创造优美的空间,还要真正平衡多方利益,将多方主体的愿景落实到规划方案中,不断探索推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策略,成为社区发展建设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粘合剂”,促进城市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雷, 陈敬良. 作为行动过程的社区规划:目标与方法[J]. 城市发展研究, 2011(6):13~17.

[2]  任勇. 城镇化与城市治理变革:分权化和全球化的视角[J]. 兰州学刊, 2014(2):141~148.

[3]  夏建中. 国外社会学关于城市社区权力的界定[J]. 江海学刊, 2001(5):42~45.

[4]  童明, 戴晓辉, 李晴等. 社區的空间结构与职能组织 --以上海市江宁路街道社区规划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05(4):60~66.

[5]  赵磊.多元论·精英论·阶级论——权力分配理论的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1994(4):69~74.

作者简介:

王晓颖(1990—),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公众参与
小城镇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我国档案志愿者活动发展策略研究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监督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困境
论公众参与立法的利弊与保障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