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组织的内涵

2019-10-21 22:00霍中财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5期
关键词:社会组织乡村振兴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的今天,社会组织在供给乡村公共服务、强化乡村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价值已经获得广泛认可。要想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理想乡村形态,就必须着力解决好乡村社会组织资源匮乏、活力不足等困境,以增强乡村的内生动力。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在于厘定乡村社会组织的内涵,从而达成社会共识,为系统推进乡村社会组织概念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样式的创设奠定基础条件,同时也为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与创新社会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乡村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乡村振兴;乡村社会组织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从发展的数量和规模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原始生长期(改革开放——1992年)、快速生长期(1993年——2007年)和稳步发展期(2008年至今),经过这三个时期,社会组织已经呈现从无到有、遍地开花之态,针对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也在稳健运行。在社会组织繁盛发展的同时,社会组织的功能和价值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重视。从充当政府助手到参与社会治理,从发挥政府与民众的桥梁作用到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与公民精神的培育,社会组织在积极满足民众需求的同时,也展现出中国本土下的独特发展样态。伴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权力的下放,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主体。

聚焦于乡村,由于传统村落组织基础的逐渐解体,村落邻里和亲属传统人际关系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人际交往之间的“理性算计”1,乡村问题已经成为不可避免必须正视的问题。危机与机会总是相伴而生,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将发展的眼光和抓手转向乡村,与此同时,大量乡村社会组织的成长,亦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乡村的稳定和繁荣,事关党执政根基的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实现,离不开乡村社会组织的参与。然而乡村社会组织面临的独立性差、发展速度缓慢、内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逐渐成为客观阻碍因素,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工作,则是要厘定乡村社会组织的概念和内涵。只有各方在基本概念上达成共识,才能避免由于概念混乱带来的实践上的障碍,才有可能保障乡村振兴中多方的合作共赢。

科学、合理地界定乡村社会组织的内涵,要从厘清社会组织和乡村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入手。一般来说,社会组织这一概念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是将社会组织看作是人们有计划、有组织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它有着领导、目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军队、学校、家庭等一切群体形式都是社会组织;狭义的角度看,社会组织则是特指政府组织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以外的一切志愿性或公益性组织,这种划分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黑格尔的“政治国家—市民社会”两分法。狭义视角的社会组织是学术界常用概念,也是法律和政策文件中频繁出现的用语。

当前,学界对社会组织的探讨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不过,针对其内涵的研究,虽存在一定的共识,却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学界大多从功能、结构和属性等角度对社会组织内涵进行学理上的探讨。

从功能视角上看,联合国官网上对社会组织的定义强调其具有提供服务、开展政策咨询、推动政治参与、发挥预警作用和监督执行等功能。从结构视角上看,世界银行认定,民间思想库等政策研究机构、工会、媒体、非官方机构、草根组织、社区基层组织、宗教联合会,以及其他各种类型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力的组织,都是社会组织的重要成分。从属性视角上看,萨拉蒙认为,社会组织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共同特征

对此,王名教授在比较和综合以上定义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组织的功能-结构-属性定义,其认为,社会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体系以外的具有一定程度公共性质并承担一定社会功能的各种组织制度形式的总称,这些组织活跃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其形式、规模、功能千差万别,但一般都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益性和志愿性四个方面的基本属性。

试图厘清乡村社会组织的内涵,还需要对乡村进行界定。当前乡村方面的研究星罗棋布,却少有专门论述乡村内涵的文献,更多是直接将乡村作为场域使用。本文认为,研究乡村社会组织,必须在必然离不开对其所属区域的研究。对于乡村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者是从乡村特性的角度,一者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

乡村的特性。《现代汉语辞典》将乡村解释为“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这种定义与阳建强从产业特征、人口结构和景观形态角度的定义相吻合。此外,阳建强还指出,由于乡村整体发展的动态性、各组成要素的不整合性、乡村与城市的相对性,以及存在由以上特性形成的城乡连续体,造成乡村的概念既复杂又模糊2。王声跃从生态与社会文化两方面进行了补充。生态学上乡村是指粗放的土地利用、开敞的郊外和较小规模的聚落。社会文化上则表现为关系密切、道德约束力强、保守心里等.对此,张小林较早就总结并评析了各种定义的缺陷,从而提出了乡村性的概念,认为比起不断划分过渡地带,从一定地域內考察乡村性质的强弱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3。以上的方式均是从属性和特点等角度对乡村进行定义,虽然更具有科学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因其抽象性而给实证调研带来难度。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说,乡村一般指县城以下广大地区,包括集镇、村庄以及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县城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县域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既包含乡村某些特点,也具有一定城市的特点,是城乡经济结合部,位于乡村之首,城市之尾4。这种区划也是当前统计学使用的界定方式,能够降低实证工作的难度,但无法兼顾乡村的变化性。

此外,我们也要注意现代乡村出现的一些新的特点。第一,乡村人口正在以各种方式向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部门转移,乡村地域向城镇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其社会经济的动态性特征使得乡村与城镇之间的分界日趋模糊。第二,传统乡村单一、同质格局逐渐分化,乡村职业、生态和社会文化三者间的整合日益消失,三农一体的格局被打破。第三,社会构成上,农民出现了分化,乡村也逐渐向城镇化转型。

基于社会组织和乡村内涵的厘定基础上,我们最终对乡村社会组织的概念进行界定。农村社会组织即为实现农民社会福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丰富农村生活等目标而有意识地组成的以农民参与为主体的社会群体。这种组织存在着诸多类型,如李熠煜根据农村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角度出发,将农村社会组织分为三类,政府主导型、社会主导型以及政府——社会主导型5。俞可平从职能角度将农村社会组织划分为权力组织与附属性组织。仝志辉将农村社会组织分为三大类型:体制促进型组织、体制抵制型组织和体制忽视型组织;精英主导型组织、一般成员和精英共同参与、精英-普通村民共同控制型组织;常年服务组织、农忙时服务组织和农闲时服务组织。

参考文献:

[1] 赵泉民,井世洁.“后乡土”时代人际关系理性化与农民合作的困境与出路[J].江西社会科学,2013,33(08):203-208.

[2] 阳建强主编.城市规划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P49.

[3] 张小林.乡村概念辨析[J].地理学报,1998(04):79-85.

[4] 王声跃,王编著.乡村地理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

[5] 李熠煜著.农村社会组织和社区管理[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霍中财,南京工业大学行政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

猜你喜欢
社会组织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