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峰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市场对广告行业人才需求旺盛,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发展迅速,规模和质量逐年提升。但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可以较好地“机械式”完成已有平面设计任务,却在平面设计行业领域的创新与创造特性方面表现不足,缺乏个人设计因素,无法完全满足市场的需要。以学生发展规律为基础,以创新与创造的专业特点为根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摒弃教科书所固有的案例教学模式,探索开发学生创意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法,并通过长期教学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 键 词] 创意思维;平面设计;创新;创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094-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四条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1]当前国内产业结构处于转型时期,人们对平面设计作品需求越来越多,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挑剔, 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校,更应该以培养知识创新人才为己任。
优秀平面设计人才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具备吸收、传承、创新和创造能力。目前平面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学方式大多数还是以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作为参考,基本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案例演示、实例制作等教学方式 。导致学生不具备主动发现与创新能力,设计思路僵化,缺乏个人想法与特点。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灌输,不能主动进行探索;有模仿之功,缺乏创造之力。[2]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曾经彷徨,无法解决碰到的难题,通过不断摸索与尝试、失败与再尝试,探索出一套适合开发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方法,经过分班教学实施结果比对,效果明显,值得继续探索与夯实。
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形成,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教师自身首先必须具备创意思维能力,熟知创意思维能力训练培养途径,与教学任务有机结合在一起,在适当的时间节点,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与学生产生良性互动效果。互动方式犹如齿轮机构运转过程,一个轮子的运转,可以让所有轮子运转起来,这也是互动的最终目的。[3]只有学生思维方式改变了,在创意思维上有了突破,才会有教学质量的实质性进展。
一、教材知识点与课时的重新编排设计
例如,《corelDRAW平面设计基础》全书共十章有35个知识点,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可以归编组成15个大知识开展(见下表)。本教材主要以案例对象的教学方式组织,知识点分布太宽广,按照知识点与课时数的比例关系安排教学,占用非常大比重的课时数,无法利用有效的时间开展目标导向性与目标开放性教学相结合研究。
(一)知识点的概括化集约时间
学校对此门课程安排课时数为80个,按照教材原有的35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安排2课时,剩余10课时,其中要预留期中与期末考试课时数,所以时间只是基本够用。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重新编制成15个知识点组后,每个知识点组安排3个课时,需要安排45个课时,空余35个课时,使用剩余课时数可以很灵活地开展创意思维训练。
(二)知识点重组概括利于技能知识系统构建
分散的知识点教学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操作技能,但时间战线偏长,学生容易在各个科目学习当中产生知识混淆,使同专业的各种不同实践技能交叉紊乱,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点进行编组后较为系统,有利于保证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结构性的完整,事半功倍。
例如在讲解第10个知识点(见上表),知识点的内容为:结合、修剪、焊接、相交、组织。把所有案例结果提前告知学生,包括所要使用的知识点工具、工具能达到的效果,让学自己去归纳总结各个工具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点,理解“结合、修剪、焊接、相交、组织”的具体含义,而不是分开去处理,学生通过统一比对实操,会很容易接受,这一组技能知识点中5个小知识点,也就很容易被掌握了,相比较5个知识点利用5个案例分开来处理的效果要更好。完成这一阶段教学过程后,教师可以灵活安排,知识技能的运用,让学生运用这5个知识点,绘制出自己当时所想象的图形、文字、图像,学生自己想得到做不出来,教师及时予以指导帮助,强化了实践技能的同时,也恰如其时地给予学生自己发挥的空间。
(三)灵活合理安排课时
新的教学方式总是需要时间去磨合,重新编组教学知识点后,就不可能再照本宣科按照教材既定脉络走,需要教师按照自己经验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以目标导向性教学模式教授课本案例的同时,一定要融入目标开放性教学的模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适应、去吸收、去享受。
再以讲解第10个知识点(见上表)为例,知识点操作是简单的,案例的结果也是容易实现的,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在案例的教学上,应该以最短的时间处理(2课时),让学生熟悉了解后,布置新的开放性任务,比如“利用结合、修剪、焊接、相交、组织”制作生活中任意的5种图形(1课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预留好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思考和操作的时间,教师及时巡堂反馈指导,保证教学效果。
二、教学结构层级安排
教学结构树形层次安排如图1。图中长方形代表各个环节花费时间的比例关系,树形结构中所有目标都是为技能拓展(创意思维)服务,技能拓展位于树形结构的最顶层。从图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一阶段教学任务侧重于任务目标的达成,兼顾到技能拓展能力的发展,任务目标与技能拓展要能互相穿插進行。
在此教学过程中,将单位课时内的知识点增多,把正常教学进度加快,目的是为后期开展其他教学模式挤出时间。知识点增多,如何保证学生学习效果?(1)尽可能将课堂安排更加紧凑,让学生保持课堂效率,需要教师对课堂有精准把握;(2)合理安排作业,让作业衔接好各课时的知识点。
三、课堂实施方案与措施案例
(一)小组合作学习,激发灵感碰撞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丰富多样且富有成效的方式参与实践活动,参与过程也往往是合理的与边缘的。[4]例如下面的课题,完全是根据市场需要设计的,只是提供主题、简单要求和8张相关图片,基本上是开放命题,由学生自由发挥,教师给出课题后,适当花几分钟时间对饮食行业特点作介绍,由学生自由进行发挥创作,在学生创作过程当中,可以个别辅导提供软件技能上指导,在创作灵感上不给予起决定性作用的帮助。
课题题目:有一间小餐馆名叫“川野味道”,请为它设计标志、店牌字体及推广海报。
课题要求:
1.餐馆名称:“川野味道”。
2.尺寸——标志、店牌字体:放置在竖构图的A4幅面内,标志放在上方;店牌字体请横向排放,长宽比例大约4∶1;推广海报:A3,竖构图。
3.数量——标志、店牌字体、推广海报各一款。
4.作品格式——JPG、PDF均可;模式——RGB、CMYK均可;(请勿使用专色);精度——150~263dpi均可。
教学结构三角形层次安排如下(见图2)。图中各图形的面积比例关系,也就代表各个环节花费时间的比例关系,三角形关系表明,前阶段知识技能储备是前期的积累,具有基石一样的功能,课题说明与课堂要求,简单明了,不需要占用太多课堂时间。创意思维及作品形成的主题,作品的点评欣赏是升华。
教学要求是大方向,作为课堂训练的目标导向性因素,而方向仅仅只是一个命题的方向,没有标准答案,創作过程是开放的,也就是创作学习的过程是目标开放性模式。在前一段训练的基础上,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教师只做原则性的把控,比如创作禁忌、创作误区等,不实际参与学生的创作。
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想象空间去处理,可以通过集体智慧达到最终目标,而且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尊重每一个成员的创新成果,并达成共识,最终以作品形式呈现。设计作品没有标准答案,是每一个学生创作的信心保障,开放性的作品形式会逐渐让所有参与的学生发现自我潜能,并产生良性互动,促进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的共同进步。
(二)由具象图发散形成作品
通过具体事物的某一特征,由此联想其他事物或图形,再接着由此具象或图形联想到下一个具象,如此反复,最终让联想到的具象与原具象之间产生联系,简化成图形,最终形成作品。学习者参与和适应新的情景,自我与新的情景采取协商沟通模式,进而产生了知识。[5]例如上图(见图3),给出的命题是“牛”,由它产生发散思维散开去,会想出非常多与之关联的事物。这样的练习有助于解放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没有边际地开阔起来,慢慢形成自己联想的习惯与风格,形成自己作品的特色。
(三)由意象发散形成作品
平面设计作品是通过符号化语言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并与观众产生交互作用,继而激发共鸣与接受,作品是由具有约定俗成的事物或特殊表述意义的事情形成的。
表象法:由事物表面意义产生的联想。比如:银行——钱币,网络——地球,航海——鱼、船,农业——麦穗, 学校——太阳等。
象征法:由事物深层属性产生的联想。比如:玫瑰——爱情,牡丹——富贵,荷花——高洁,绿叶——环保,橄榄枝——和平,松柏——长寿等。
暗示法:由事物容易引起心理暗示产生的联想。比如:易碎——玻璃杯, 怕湿易潮——雨伞, 注意安全——安全帽, 电子邮件——信封等。
发散思维训练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机房座位本身编排形式进行编组进行开展。合作性互动风格指组中成员相互监视对方的工作并在执行任务程序时起协调作用。[6]课程开始阶段,就可以逐步实施,作为专项训练,固化时间,定期开展,平常教学中也适当融入进去,让学生养成懂联想、会联想、愿联想的习惯。
以上介绍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教学形式是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是个人演讲式、集体讨论式、辩论式、小组合作式等,只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都是可行的方法;教学内容是多样的,没有统一的参考,根据学生特点来安排内容,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让学生思维得到由浅入深的锻炼;教学手段是多样的,完全开放的思维练习,没有权威的标准答案,教师与学生角色没有区分,都是参与者角色,相互只是参考借鉴。当然,这样的教学课堂也是最难掌控的,教师开展之前要有预判分析,有合理的应对手段,有适当的干预措施,保证课堂按照既定的要求进行,又不会导致课堂失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宓洽群.改革管理搞活教学[J].上海高教研究,1982(2):76.
[3]王升.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5]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6,73.
[6]汪航.合作学习认知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27(2):439.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