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门槛”落户:从“城挑人”到“人选城”

2019-10-21 08:16王文录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石家庄市户籍制度市民化

王文录

石家庄市出台“零门槛”落户制度,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石家庄又一次成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关注的焦点。

回顾石家庄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历史,每一次改革的深化都经历了改革者的思索和实践的考验。2001年,石家庄市从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作为省会城市率先实施了“务工迁入”式户籍制度改革,不仅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户籍制度计划模式,落户石家庄不再按照计划指标,而是实行“条件制”落户。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当时设定的落户条件相对较低,务工便可以落户。

随后近20年,伴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石家庄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更多探索,基本精神都未能突破“稳定职业、稳定住房"框架,只是在这个框架下开了一定的“口子”。如2015年的户籍改革,就明确了六类人:有房的人(合法固定住所)、优秀的人、优秀农民工、“关系”的亲人、两个“合法稳定”的人、在石家庄投资经商人,可以落户石家庄。石家庄市每一次户籍制度改革都较之其他省会城市更有创新、更有突破,但始终在“条件制”模式中徘徊。

这次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了“零门槛”,其最大的改革意义在于推进户籍制度在摆脱了“计划制"模式之后,终于再次摆脱“条件制”,开始迈向自由迁徙模式。

石家庄是一个省会城市,核心城区人口密度在全国也处于较高位置,放开人口落户必须和拉大城市框架相结合。近年来,随着周边新型城市区,的成长,特别是正定新区融入大石家庄都市区,大大提升了全市接纳人口的能力,为石家庄放开户籍制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尽管“零门槛”落户制度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果尚不能准确预期,但遵循人口迁移规律的制度改革,必然在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和提升城市认同感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城市质量将会因此得到有效提升。

“零门槛”落户,会让更多正在建设石家庄的人提高城市认同感,增强他们对城市的信心和热爱程度。由于长期以来不能落户石家庄,很多在城市中工作生活的人不把自己认同为石家庄人,始终抱有随时离开的想法,无论投资置业,还是子女教育,不能把石家莊当做终点,资金往往外流,严重影响了他们建设石家庄的信心。

作为溢出效应,“零门槛”将向外不断传递,让更多人心向石家庄,从而提高石家庄的人口聚集力和人才凝聚力。率先实行“零门槛”制度,无疑将抢占制度先机,给更多寻找就业机会的人们传递出一个信号,石家庄敢于制度创新,必然会重视人才,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零门槛”落户政策也让更多农民工享受城市福利,提高农民工及其子女在教育、医保、就业、住房等方面的保障程度。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推动市民化,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把推进市民化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但由于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等种种原因,这项任务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未能取得理想效果。如果农民能够无条件落户,他们就成为真正的市民,与其他市民同享福利政策,无需通过市民化特殊政策享受福利待遇。因此,“零门槛”将大大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让完成市民化的农民工不仅同等享受社会福利,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和生产能力。“零门槛”落户政策,还有望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身在城市、身份在乡”的城市社会二元结构问题,为城市居民社会身份“一体化”提供可行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进城,却没有城市户口,城市形成了明显的人口身份二元结构。实行居住证制度,虽然解决了一部分人更加靠近市民的身份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城市福利壁垒,但是,又让城市出现了户籍人口、居住证人口和无证人口同时并存的“三元结构”。“零门槛”落户,至少在理论上彻底清除了存在多种身份的障碍,为城市一元化社会治理提供了可能。

于这座城市而言,“零门槛”落户政策还可以优化调整石家庄市人口布局结构,推动石家庄大都市区整体均衡发展。自由落户制度让城市中各个区得到与城市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并通过市场规律进行调节,调整优化人才布局结构。既能有效推动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口在城市中过于流动而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等城市病。

摘自《燕赵都市报》2019年3月21日

猜你喜欢
石家庄市户籍制度市民化
户籍制度改革对流动人口的影响
户籍制度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A letter to the young
山东省奖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出新招
陆铭:不能高估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
二元户籍往事
论我国户籍制度功能的异化及其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