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胃病的效果分析

2019-10-21 09:58张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6期

张超

【摘 要】 目的:探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胃病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诊疗的30例脾胃病患者,均施以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总复发率为13.33%,且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极低。结论:在脾胃病患者治疗中,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模式,可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的同时,减少或预防复发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加味;苓桂术甘汤;脾胃病

脾、胃均集中在中焦,且互为表里,但却呈现多样化生理功能。即脾为食物消化载体,胃则为储存食物,均具有食物消化吸收的作用。而在中医学中,脾病是由脾虚不运、水湿不化引起,多见运化功能损伤;胃病则由饮食不节或寒温不适导致,常见口渴便秘、食积郁热等症[1]。对此,抽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诊疗的30例脾胃病患者,探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胃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诊疗的30例脾胃病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均在27~55岁,平均年龄为(32.0±8.8)岁。

1.2 方法

对患者执行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即20g白芍、30g白术、15g茯苓、20g桂枝、15g延胡索、15g乌贼骨、9g生姜、10g枳实、6g甘草、10g厚朴。水煎服,1日1剂,早晚各服1次,温水送服[2]。

1.3 统计学处理

借助统计软件SPSS 21.0,对本文数据汇总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

30例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

2.2 复发率

30例患者中,复发4例,总复发率为13.33%。

2.3 中医证候积分

30例患者中,胃脘疼痛积分为(0.85±1.12)分、喜温喜按积分为(0.78±0.98)分、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积分为(0.58±1.05)分、神疲肢怠积分为(0.41±0.48)分、纳呆食少积分为(0.48±0.55)分、泛吐清水积分为(0.41±0.55)分、四肢不温积分为(0.41±0.55)分、大便稀溏积分为(0.81±0.57)分。

3 讨论

中医理论中,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将水谷转化为津液、气血、营卫的根本[3]。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脾胃病患病率极高,约为70%~80%,而依据其症状表现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寒邪客胃证。多由寒积、饮食生冷、寒凝气滞等问题引起,可通过“温胃散寒、行气止痛”的治法,起到疾病治疗的效果,例如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2)饮食伤胃证。多见胃脘痛、暴饮暴食、呕吐不消化等,是由胃气阻塞和饮食停滞引起,可通过保和丸加减治疗的方式,起到和胃止痛、消食导滞的效果;3)肝气犯胃证。表现为胃脘胀痛、肝气郁滞、情志怫郁等症,由肝气郁结和胃气阻滞导致,可借助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达到理气止痛和疏肝解郁的效果;4)脾胃虚寒证。多见手脚冰凉、大便溏薄、脉软弱、舌淡等表现,可融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起到和胃止痛和温中健脾的效果。而在该病治疗中,多以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为主,即以自身健脾利湿、温阳化饮的功效,起到疾病治疗的目的[4]。本研究中,30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总复发率为13.33%,且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极低,例如胃脘疼痛积分为(0.85±1.12)分、喜温喜按积分为(0.78±0.98)分、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积分为(0.58±1.05)分、神疲肢怠积分为(0.41±0.48)分。

除此之外,可在常规中医治疗的基础上,执行对症护理和中医特色护理。其中,对症护理内容为:1)胃脘疼痛。详细检查患者疼痛点、性质及程度、持续时间及诱发因素,若患者表现为疼痛加剧,且存在寒热和呕吐等事件时,需立即告知医师进行处理;若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则需叮嘱其绝对卧床静养;依据证型的不同,保证患者饮食结构的合理性,禁食煎炸、辛辣和肥甘类食物;以情志转移的方式,例如听音乐、深呼吸和肌肉放松等疗法,减轻患者痛感。2)胃脘胀满。精准记录胀满部位、时间及程度、性质等信息,指导患者饭后运动,预防便秘;依据食滞程度的不同,合理控制饮食,禁止过饱;保持身心舒畅、愉悦,预防悲伤和郁怒等情绪;顺时针按摩辅腹部,次按摩时间为15~20min,1日1次。3)嗳气、反酸。叮嘱患者饭后不可立即平卧,若存在嗳气和反酸等症时,可采取坐位,同时饮温开水,若为空腹状态则可立即进食;禁食生冷、甜酸类食物;忌烟酒。4)纳呆。按时检查患者体质量变化,且通过营养指标的测定,保证患者饮食合理性;少食多餐,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热量、易消化类食物的摄取。中医特色护理,包含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拔火罐、穴位注射和中药灌肠等[5]。

例如:耳穴埋豆。取耳穴1~2组,通过耳穴探查的方式寻找其阳性反应点,以病情进展为依据,明确其主穴位、辅穴位,使用酒精棉消毒,左手托起耳廓,用镊子夹取胶布,粘上药豆置于穴位处,轻揉1~2min后改为贴压5~7穴,更换时间约为1~3d,两耳可交换埋豆。穴位按摩。以《推拿学》相关处方为参照,使用“一指禅”对上腹部予以按摩,3~5次;再掌推上腹10~15次,揉胃脘和脐部5min;直推关元穴、气海穴;按揉足三里、痰中和阳棱泉等穴位,时间约为1min,共计15min。中药灌肠。脾胃病症状表现的不同,使其中药组方构成各异。以湿热内蕴证脾胃病患者为例,可将30g黄柏、10g苦参、20g石菖蒲、30g地榆和1.5g锡类散、10g诃子、9g白芨和3g三七粉混合,煎至120mL时灌肠,1次/d,灌肠12d时可停止2d[6]。

综上所述,在脾胃病患者治疗中,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模式,可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的同时,减少或预防复发率,值得推广。

參考文献

[1] 范晓辉,曹世霞.中药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短期禁食对肥胖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08):155-156.

[2] 喻婷,李国辉,严伟伟,等.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矽肺合并肺心病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07):568-570.

[3] 李淑菊,张琪.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治疗肾病注重调脾胃的学术思想[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6(09):756-757.

[4] 王玲玲,丁斗,董小君,等.加味苓桂术甘汤对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功能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6):18-20.

[5] 晁旭,李莉,王越月,等.加味苓桂术甘方对酒精性脂肪肝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J].陕西中医,2016,37(08):1089-1091.

[6] 孟祥峰.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RP、ET-1及CGRP水平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1):1572-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