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滔 陈海美
【摘 要】 意大利民歌优美多彩,有着悠久的传统,按地区可分为南部、北部、中部和撒丁岛。意大利民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牧歌,而《重归苏莲托》和《桑塔·露琪亚》是近代意大利民歌的代表性歌曲。《重归苏莲托》是一首名歌,它的歌词和曲调都很独特,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大师曾对这首歌给予最高评价。《桑塔·露琪亚》是一首爱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的呼唤。
【关键词】 意大利民歌 《重归苏莲托》《桑塔·露琪亚》 风格把握 演唱特点
一、意大利民歌的特点
意大利人很热情,喜欢唱歌。意大利音乐有着悠久的传统,也是美声唱法的发源地,意大利民歌美丽多彩,根据地区,它们可以分为南部、北部、中部和撒丁岛地区。南部民歌具有旋律清晰、节奏自由、曲调高亢的特点。北部民歌旋律优美,调式为大调和小调,通常有加复调的合唱团,大多为分节歌形式。中部地区的民歌色彩斑斓,富有装饰性,节奏自由。撒丁岛民歌具有复杂的多声部四重唱结构,以领唱开始,嗓音低沉,曲调华丽,类似于西班牙和阿拉伯风格。意大利民歌包括船歌、情歌、田园歌、叙事歌、情歌、小夜曲、饮酒歌等,它流畅生动,充满了浪漫气息和唯美的感觉。
二、演唱风格的表现特征
随着美声唱法的成熟,它的各种技巧越来越标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恰当呼吸
美声唱法强调呼吸是演唱的基础,它需要“屏住呼吸”的声音。本文肯定了胸腹式呼吸法,提出了以调整呼吸状态进而调整演唱状态的观点。
2. 发音准确
美声唱法有一个好的起始音,它才能得到一个轻松、柔和、明亮、圆润的声音。为了好的起始音,我们必须正确地呼吸,保持喉咙稳定,集中精力,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地关闭声带。著名声乐家加西亚具体总结了发声的要点:舌平放,准确地唱到高音,平稳而不能滑动。
3. 声音连贯性
美声唱法强调音质的连贯性,声音位置保持不变,音与音平滑和顺畅的连接以及音量逐渐加强和弱化的控制。
4. 良好的灵活性
在18世纪,提倡花腔技巧和复杂的装饰音演唱。因此,美声唱法注重发展声音的灵活性,扩大音域,打开喉咙,培养声音控制能力,所以应多练习快速音阶,跳跃的声音和快速的乐句,要求清晰,明亮和准确的声音。
5. 声区与共鸣
声区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许多专家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论观点。然而,无论如何划分声区,美声唱法在教学中始终坚持统一的声区。认为声区是教学的关键,声区和共鸣是相辅相成的。为了获得均匀的音色、动态和穿透力,共鸣位置必须相对稳定和准确。
三、《重归苏莲托》的演唱风格
那坡里乐派的演唱风格是17,18世纪美声演唱风格的代表,他为美声唱法奠定了基础,主要强调优美的嗓音和华丽的节奏效果。那坡里是海滨城市,离旅游胜地苏莲托不远。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山坡上长满了果树。每年秋天,水果都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许多建筑物建在海边的悬崖上。风景很美。在文艺复兴时期,苏莲托也是意大利诗人塔索的故乡,许多世界名人都去过那里。
这首歌不仅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民歌,也是最受欢迎的男高音独唱曲目之一。事实上,这首歌是由意大利兄弟Janbatista de Curtis和Ernesto de Curtis创作的。弟弟埃尔内斯托德库尔蒂斯写了许多那坡里歌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重归苏莲托》。
四、《桑塔·露琪亚》的演唱风格
《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著名的“船歌”。船歌是一种声乐体彩,在意大利随处可见。《桑塔·露琪亞》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根据自己的民族风格创作的一首歌。这首歌用3/8拍子的节奏,突出了船歌的特点,给人一种在水上晃动起伏的感觉。歌曲采用了大调式音阶,用分节歌形式写成。据说桑塔露琪亚是女神的名字,她是美丽和幸福的象征。《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情歌,它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呼唤爱情的主题。
五、掌握演唱风格
舞台表现是除演唱外最重要的因素,好的台风自然会吸引观众。台风好、嗓音好,能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把握演唱风格:
1. 注重声音明净、音质优美、声韵华丽。
2. 要求演唱者深刻理解歌词,力求自然朴素,追求高雅的艺术表达。
3. 加强嗓音审美观念,提高鉴赏能力,使演唱更加符合美声唱法的要求。
4. 特别强调演唱中的气息控制、连贯美和音色美、音调变化和演唱情感的真挚表达。在即兴演唱华彩乐段时,要求严格的音准和节奏,音乐流畅、轻松、生动、饱满。
六、结语
通过介绍意大利民歌的特点和演唱风格,本文阐述了《重归苏莲托》和《桑塔·露琪亚》的演唱风格。《重归苏莲托》是一首具有Legato特色的典型歌曲。演唱时要注意连贯和呼吸。《桑塔·露琪亚》是一首典型的强弱式对比歌。唱歌时,注意其发声位置的微妙变化,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简要分析和演唱歌曲的实践,我们不仅要掌握歌曲的演唱风格,而且要有良好的表情、气息、位置、舞台表现等必要的因素,还应该注意舞美,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九华.西方音乐史[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181
[2] 杜亚峰王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