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杰
摘要:世博会的召开,使得上海的旅游接待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给上海的国内旅游市场带来了供给侧的重要改变,国内旅游市场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得到了全面升级,旅游产业越发地成为上海市产业结构中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关键词:供给侧;上海;国内旅游市场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1-0176-03
1 问题的提出
从2005年到2015年,在这近十年中,上海旅游业快速发展。上海市旅游业从2005年的年接待人数9000多万已经发展到2015年的年接待人数将近28000万,增长幅度接近300%;旅游业总收入从1300万元增长3000万元,增长幅度达到250%;从总接待人数到总收入,可以说这十年是上海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十年,旅游产业成为上海现代化产业结构中重要的部分之一。
观察近10年来上海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可以明显发现整个过程可以分隔成两个阶段;以2010年为一个时间节点,2005年至2009年为第一阶段,2011-2015年为第二个阶段。从总体上来看,在两个阶段内,上海的旅游总接待量和总收入都是稳步增长的,但是在两个阶段的交点即2010年,上海的旅游接待量却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同比增长幅度达到73%(如图1);在总收入达到30%的增长幅度的情况下,人均消费却大幅下降了24%(如图2)。
根据以上观察,产生两个问题:1)2010年是世博年,上海作为世博会的举办地自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因此这一年游客接待量大幅上升可以得到解释。但为什么2010年后世博会结束了,缺少了世博会这么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为什么之后几年的上海的旅游接待量不降反升,接待总人数较世博会之前的年份可以始终处于一个比较高的量上?2)2010年的旅游总收入大幅增长,很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世博会的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明显增多,旅游业总收入也迎来大幅增长;然而,人均消费却有24%的下降,可不可以地解释为世博旅游消费模式单一导致的旅游潜在消费能力下降?或世博会抑制了来沪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接下来的2011年,在接待人数总量上升的基础上,旅游总收入也小幅上升了,人均消费相较前一年的大幅下降却又快速上升(如图2)。这可以表明世博后上海市旅游产业迎来了整体升级,旅游业的盈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了吗?
为了解答以上两个问题,本文提出一个假设:世博会的召开,使得上海的旅游接待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给上海的国内旅游市场带来了塑性形变,国内旅游市场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得到了全面升级,旅游产业越发地成为上海市产业结构中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上海市历年来国内旅游市场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在对这部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十年来上海国内旅游市场具体发生的变化,研究上海国内旅游市场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因为此次研究目标的时间跨度比较大,研究涉及的内容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下不可能完成大面積的一手调查,所以本文很多的结论是建立在对前很多的工作基础上的。本文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总结发现近十年上海国内旅游变化及发展的背后的原因,可以为将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3 研究背景及进展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在近十年,对于上海旅游业发展情况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多聚焦在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带来的影响上。而事实上世博会的举行给上海无论是给旅游业,还是上海的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品牌形象都带来了深远影响。然而,世博会在2010年顺利举行到目前也过去了有6年的时间了,为了更加深刻的分析上海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情况,我们选择以2010年为中点,前后5年为两个时间段,通过分析这两段一点的长达10年的上海的国内旅游市场发展数据,来观察和研究上海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情况。
3.1 2010年上海的国内旅游市场
通过观察2005年到2015年上海国内旅游的经济统计数据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以2010年为时间分界线, 2005-2009年和2011-2015年的上海国内旅游市场的变化情况是很相似的:两个阶段内上海国内旅游的接待量都呈平稳地增长,国内旅游总收入上下变化波动情况比较平缓。但是2010年因为上海世博会的举行,这一年国内旅游市场的统计数据却与前后两个阶段平稳稳定的情况大相径庭,各方面指标都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首先,这一年上海的游客接待量大幅度增加,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国际游客,双双大幅增加;第二,2010年来沪旅游的客源地市场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之前占比一直在50%以上的江浙皖游客在这一年下降到48.5%,是近十年中首次低于50%的占比;第三,随着接待量的增加,这一年的国内旅游收入也大幅增加,比前一年提升31.8%,首次突破2000亿,达到2500亿的水平;第四,2010年上海市国内旅游市场中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的接待总量双双超过1亿,总规模首次突破2亿,其中本地游客增长更是达到163%;第五,在总收入和总接待量都大幅上升的情况下,这一年的国内旅游游客人均消费却下降了24%。这五点变化或者称之为新情况全是伴随着世博会的举行而产生的,这些变化也可以理解为世博会的举行给上海国内旅游市场带来的“瞬时影响”,每一个变化背后都有着各自的原因。
游客总量的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世博会作为一个强有力且不是长时间持续性的旅游吸引物,吸引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江浙皖作为最大客源地在这一年中的占比下降到50%以内,也是因为来自全国内的旅游者大量增加,说明世博会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时间和距离的因素变得不再重要。但是,相对于接待人数的增加,旅游总收入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增加,本文认为这个现象的发生是因为世博会的举办抑制了游客的消费能力,并不是游客的消费意愿下降了(如图2)。2010年游客的主要目的地是世博会,并且上海周边短途旅游也都是以世博会为目的地的,这样的旅游模式导致国内旅游的目的地结构单一,许多旅游活动都是也只能是围绕世博会展开的。大部分的游玩都被限制在世博园内,很多游客的吃住行游娱购都收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世博园内的旅游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和单一,也导致游客的消费能力发挥不出来,这根本上致使这一年的旅游收入没有得到与接待总量大幅增长而相应的增长。同时,根据统计可以发现,2010年上海本地居民游客迎来大幅提升,达到163%。世博会对本地居民的吸引力也是很强的,但是与外地游客不一样的是本地居民在参与旅游活动时在吃住行上的消费并不会很高,他们的消费能力相对而言不会很高,所以也就导致旅游总收入不高了。
总体来说,2010年在上海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上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因此也有必要将其单独拿出来分析。可以说,2010年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而且经历过2010年后,上海的国内旅游市场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3.2 2005年到2009年的上海国内旅游市场
2005年-2009年与2011-2015这两个时间段内上海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情况很相似,这两个时间段市场都保持平稳增长,无论是总的接待量还是总收入都在平稳增长;但是它们又有许多的不同之处。
根据2005-2009年的统计资料,可以发现这一时间段内上海的国内旅游市场是保持平稳增长,虽然相对2009年-2015年时间段总收入和总接待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该时间段内的国内旅游接待总量和总收入量还是相对较小的。这时间段内每一年的变化都是比较稳定的。将游客来自哪里区分,可以发现外地游客占据很大比例,虽然每年本地游客的比例也在上升,但是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外地游客,这一时间段内外地游客占主导地位。(如图3)其中江浙皖每一年在上海国内游客接待量的占比都超过50%,因此上海国内旅游市场中周边游是主要形式之一。
2005年-2009年上海国内旅游市场的平稳增长主要归功于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都在快速发展。这5年来全国的GDP年均增长达到10.5%,而上海的GDP年增长率更是达到11.2%。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人们的收入也快速增长,2005年-2009年全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年增长幅度达16.5%。先关学者有过关于GDP增长和旅游业发展相关性的研究,研究表明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旅游就增长0.83个百分点;每当国民人均GDP增加1万元时,就有0.014万元被用来旅游消费,国内经济增长对我国国内旅游有较大的影响。国内旅游波动最主要受自身波动的影响保持在85%以上,其次是来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稳定的影响。这5年我国的经济水平飞速发展,作为上海国内旅游主要客源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其经济发展的水平肯定还要相对更发达,这些地区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必定也会处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事实上,这几年江浙皖来沪的游客总量每年占上海国内旅游市场接待量的比例都超过了50%,年平均占比达到53.8%。经济的发展使得居民的出游意愿也的持续增长,并且也为出游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旅游开始兴起。因此,可以将上海这5年国内的旅游市场的发展通过经济的增长拉动来解释。
3.3 2011年到2015年的上海国内旅游市场
2011年-2015年,这个时间段同上一个时间段相似,上海国内的旅游接待量也在平稳增长。但是,与上一个阶段又不同的是:这一个阶段的增长是建立的2010年世博会后上海旅游市场高达73%的增长的基础上的。世博会的召开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7000多万的旅游者,无论是入境旅游市场还是国内旅游市场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9年国内旅游接待量还处于1.2亿的水平上,2010年就直接上升到2.1亿了,如此大的跨越式增长基本上可以用世博会来解释。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失去了世博会这么一个强有力的旅游吸引物,上海国内旅游市场并没有出现预言的“断崖式”的负增长,相反的每年的国内旅游接待量却还保持着增长。与上一个阶段相比,5年的发展都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无论是总的接待量还是旅游总收入,虽然增长幅度不高,但是总量都很大。同时,江浙皖游客人数占接待总人数比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占比不再达到50%,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开始增多。这5年中,国内旅游市场中本地游客和外地游客的占比开始接近,总的接待量保持增长但增长幅度越来越小。
世博会后所产生释的新机遇为上海旅游业带来了新发展。上海世博会为上海留下新景点、新景观、新技术、新概念,极大地丰富了上海旅游内容,为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奠定了基础,为上海发展大旅游带来难得的机遇。
4 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近十年来上海的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及重大变化主要是发生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2010年后和2010年前相比,上海的旅游国内旅游接待量提升到并维持在一个高等级,旅游总收入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世博会给上海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4.1 2005年-2009年供给增长带动需求增长
2005年-2009年,上海国内旅游市场从供求的关系来看基本保持平衡,国内旅游的发展是由上海市不断投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和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等手段不断加大旅游供给而带动的。这一时间段内,上海的国内旅游市场还处于一个平缓发展的状态。在上海市“十一五规划”中对于旅游业的规划中,对于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地位不断提升,产业空间不断扩展,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民生作用不断体现,旅游形象持续优化等。实际上这5年中,上海坚持大旅游理念,构筑都市旅游产业链;强调双向开放,打造内外联动大旅游市场;突出服务民生功能,提升旅游社会价值;凸显优势互补,引领跨区域旅游合作,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从供需的关系来解读,该阶段上海在不断地为创造旅游需求而不断地投入旅游供给。
4.2 2010年供給和需求共同增长
2010年,这一年中上海的国内市场大发展基本上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拉动的。世博会这类大型节事活动的强大吸引力,创造出来游客旅游的大量需求;同时,为了举办世博会而进行的大量投资和建设也提升了旅游业的供给能力。世博会接待7038万的旅游者是一个供需平衡的结果,而作为前一个5年的结束和后一个5年的开始,这个结果积极影响接下来几年上海国内旅游市场的供需关系。
4.3 2011年-2015年需求增长带动需求增长
2011年~2015年,这5年中上海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主要是因为旅游消费升级,长三角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等创造出了大量的旅游需求,旅游消费需求的增长带动了旅游供给的增长。经历过世博会以及上海和全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后,居民的旅游意愿和旅游能力大大提升,上海的城市形象也深入人心,旅游者的需求被激发出来。
该时间段处于上海的“十二五”规划期内,上海对旅游业的要求是:将上海基本建成魅力独具、环境一流、集散便捷、服务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健全、旅游产品丰富多样、旅游企业充满活力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打造国际都市观光旅游目的地、国际都市时尚购物目的地、国际都市商务会展目的地、国际都市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都市休闲度假目的地以及国际旅游集散地。这一时间段内,上海国内旅游业依托上海世博会更为上海旅游带来的了客源支撑、设施支撑、服务支撑、效益支撑和后续利用支撑。
5 一些问题
本文在处理数据的时候还发现,近十年来上海的国内旅游业市场中,每年的人均消费都是在下降的。而实际上十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也是每年都在发生变化的,那么为什么按照传统意义上的理解在GDP持续增长和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人均消费不降反升呢?人均消费其实应该比总接待量和总收入更应该得到关注,其更能反应该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层次。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2005年-2015年旅游统计年鉴[Z].2005-2015.
[2]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规划.
[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 汪正彬.我国国内旅游人均消费与国民人均GDP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11):53-57.
[5] 张力力.我国宏观经济因素对旅游业发展影响分析[J].经济实证.2013(8):135-138.
[6] 杨勇.旅游业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旅游科学,2006,20(2):40-46.
[7] 刘佳,于水仙.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旅游研究,2013,5(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