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2019-10-21 18:10刘鹏飞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创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刘鹏飞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开始大力发展“互联网+”项目,这就体现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学生获取、加工、表达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创新能力。因此,本文将浅谈高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新

信息技术是一门与时俱进、操作性强的一门学科,包含很多复杂的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比较多的障碍,学习兴趣不高。这就要求老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提升课堂效能。

一、研究学生,掌握学情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地位,这就要求老师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状态,才能真正的切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被学生接受,教学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双向互动,避免教师的单项输出。所以信息技术老师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分析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调整课程进度。比如在学习《网上交流与讨论》这一节,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很多学生已经有QQ 这种聊天软件,了解他们是否可以利用聊天软件进行文件输送,是否了解BBS论坛,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根据检测结果安排课程,熟悉的地方就一掠而过,重点讲解学生陌生的知识点。

二、情境教学,吸引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兴趣是人追求新事物,接受新知识的一种心理倾向,只有對一个事物感兴趣,才能做一个探究者、一个学习者、一个研究者。只有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他们才可以更好更快的接受知识,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导入的环节多花心思,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学习《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这一节为例,同学们冬奥会最近在招募志愿者你们知道吗,你们知道什么是冬奥会吗?冬奥会中会有哪些项目你们了解吗?很多同学都不是很了解,老师从网络给大家搜集了一些冬奥会的相关资料和照片。网络就是一个知识宝库,它储藏了很多东西,我们想了解的它基本都知道,那么如何从网络上快速准确的搜索信息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三、设置疑问,引发探究

疑问是研究的开始,牛顿在苹果落在他头上的时候如果没有困惑为什么苹果会落地,就不会有万有引力定律了。因此,老师要在课堂的实施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为孩子们提供探究条件。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起源于思考,而思考的根源在与疑问,一个人只有有了困惑,才会有探究的动力。老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就意味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适时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寻找答案,获取知识,问题的设置难度要得当,太简单的问题缺乏询问的必要性,不利于课堂的有效性,过于困难的问题会挫败他们的积极性,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所以要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适当的问题,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情境中出发,设置贴合生活的问题。老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水平,有针对性的提问。每个班级都会有接受程度比较快的,相反,就会有学习程度比较慢的。所以老师再提问时,比较难的问题不要刻意去为难学生。在设计问题时,尽量考虑到大家的均衡水平,鼓励大家积极回答,这样的课堂氛围会更加的和谐。这种互动式教学突破原来的教学模式,老师不在是高高向上的讲说者,而是同学学习路上的陪伴着,两者之间的鸿沟被打破了,构建一种双向互动、循环平等的课堂模式。互动教学可以促进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老师的积极性也可以被提升,自然会更加热情的讲解新课,同学也会受此感染,更加努力的融入课堂,师生良性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效能。

四、合作学习,生生互动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老师因其专业性对于学生的引导是很必要的,但并不是说像赶鸭子上架一般,一直在后面催促着学生,强迫着他们的学习。这样的师生地位是不平等的,学生没有参与感,课堂更像是老师的“独角戏”,观众并不配合,老师上课的积极性也受其影响。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老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要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人人参与”的感觉。这种氛围的形成需要老师引导,尤其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不可能总是为学生安排好一切,这样是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的,所以他们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都需要老师格外重要。例如在课堂运用探究性学习策略。他们是课堂的主角,注重合作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时候可能会陷入瓶颈,无法前进,自己无法有效的解决问题时,运用合作探究就比较有利。学生的思路可能会比较单一,小组合作就可以碰撞新的火花,你有一种想法,我有一种想法,两人交换就有两种想法,学生们这样可以借鉴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大家可以通过交流融合产生一个最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他们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与同伴的沟通能力,培养团体意识。

结语:

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改进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能。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进度,创新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参考文献:

[1]蔡伟平.论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8,34(01):162+77.

猜你喜欢
创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