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视民生新闻的泛娱乐化的发展倾向

2019-10-21 18:16郭庆萍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1期
关键词:泛娱乐化民生新闻发展策略

郭庆萍

摘 要:最近的几年,电视节目开始往娱乐节目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了我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其中一些节目背离娱乐核心,成为畸形存在,最重要是泛娱乐化的发展也影响到电视新闻节目。民生新闻主要播报的内容体现在展现民生、民意及民情,因而在播报中加入一定程度的娱乐元素能够有效提趣味性,但是加入娱乐元素不能超出限度。本文主要讨论泛娱乐化对电视民生新闻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在未来的发展做出分析。

关键词:民生新闻 泛娱乐化 发展策略 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为了更加符合民众审美的需求,在内容以及形式上为了更具备公众性而进行改革,而且这个改革还在不断的进行。民生节目是为民众的话语权构建一个平台。从这方面来说,民生新闻是将我国民本思想通过现代化的形式展现的一种形式。伴随着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市场化的概念深入其中,但是民生新闻在不少的地方电视台中是能够与时政新闻并列的两种新闻节目。媒体平台的发展相当的激烈,这也造成了主流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从片面的角度追求刺激和轰动效应,就将民生新闻加入了非常多的娱乐性元素,在这样的情况,虽然让电视民生新闻获得了不少成绩,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的问题以及隐患[1]。

1民生新闻中泛娱乐化现象

泛娱乐化在电视节目中表现已经完全偏离了娱乐化应有的轨道,这也是因为娱乐本身不会具备社会功利性,仅仅是为了满足民众在一些方面的内在需求。不过,因为电视媒体的泛娱乐化的原因,已经让娱乐成为了获得利益的一种方式,这也让民众缺失娱乐主动,成为被娱乐的受众。电视新闻节目与媒体两者娱乐化基本上是同步的,随着电视民生新闻这个节目的出现,成为了新闻与娱乐两者进行联合的切入点。最新开创此种形式的是东方卫视开设的《东方夜谭》这个节目,此节目一举成功,成为了其他电视台争相效仿的一个节目,这也开启了电视新闻娱乐的新形式。其共通点主要表现在对软性新闻比较偏重,充分对新闻信息进行挖掘,寻找其中的娱乐因素。同时注重新闻的故事性,将新闻进行多样化播放。电视民生新闻在播报形式上抓住共通性,就成为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方向。但是电视民生新闻虽然符合新闻娱乐化的所有特征,却也在市场经济的改革体制中逐渐偏离原有的轨道。因而在经济利益至上的当下,民生新闻还是不能够将经济利益这个因素排除。再加上娱乐化偏离发展方向,也造成新闻内容被同化,使得新闻变得庸俗,展现新闻价值比较低[2]。

2民生新闻的泛娱乐化特点

2.1 挖掘民生新闻故事性

使用故事性播报是新闻娱乐性最重要的表达形式之一。传统的新闻播报,所传播及转述的事情都是已经发生并完结,从播报的内容及形式上,就显得比较呆板。比如:一句话新闻,在播放时只能复述,此种播报缺乏情节,无法做到生动。民生新闻在实际的播报就非常的不同,民生新闻更注重抓住细节,将其中的矛盾进行突出,注重勾勒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众所周知,但凡是创作的故事,都会有文学性及艺术性,而民生新闻所具备的故事性就与之比较接近。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性,成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能够吸引大量观众的重要原因。

2.2民生新闻具有的服务性

民生新闻最主要的就是发挥其优势挖掘服务性题材。电视新闻向民生新闻方向发展就需要做到贴近生活,站在民众的角度,所报道的事情也需要是真实的,从而做到为广大民众服务。一般来说,这类服务性信息主要都是报道百姓在具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存在地域性的局限,但是还是能够引起观众对节目产生亲切感,从而将媒体需要具备的社会责任切实的进行履行。

2.3解说风格平民化

平民化的解说风格在民生新闻中应用的最多,因为这样更能够贴近生活,贴近民众。新世纪以来,新闻节目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加入一些娱乐元素,这也是为了更好的让大众能够更好的接受播报的新闻内容。传统的新闻节目都是比较严肃以及十分呆板,主持人都是端正的坐着对新闻内容进行播报。经过改革后,新闻播报者就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在结合具体的情节对新闻进行讲述。进入现代后,民众更加热衷于说新闻这种播报方式,这也让主持人由原本的坐在台上走下,以朋友的身份,采用文学化的表现形式进行播报。使新闻播报显得更加鲜活起来[3]。

3民生新闻泛娱乐化利弊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此类节目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传统新闻报道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也是新闻类节目一次创新。传统新闻节目,播报形式主要是一种宣教,这种形式不会理会观众是否喜欢该节目,也不会对观众的需求进行了解。而在民生新闻节目的出现,也符合觀众对新闻多样化播报的需求。采用多样化传播报道,为新闻传播提供了非常大的创新。电视民生新闻作为新闻娱乐化中的一个表现形式,因其大众化和世俗性以及符合大众心理的特点,对于普及以及社会教化有着有利的一面。不过,目前媒体的改革方向始终是以市场作为导向的经营体制,这就需要遵循商业利润最大化的这个原则。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不少媒体经营者选择成本低,又能够迎合大众消遣娱乐心态的新闻信息,用自身拥有社会责任来获取经济利益。这也直接导致在泛娱乐化下的电视新闻节目传递的信息缺乏公信力,对社会的监测功能被弱化。

4电视民生新闻在泛娱乐化的发展倾向

4.1建设起合理的理念

就目前而言,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已经是不能逆转的了,不管是多么严肃的新闻节目,都在尝试提高新闻节目的趣味性,以此来获得观众的认可,以达到电视节目能够一直保持下去。因而民生新闻就需要进行一些把控,做到保证节目依然具备严肃性同时又具备一些娱乐性。民生新闻也不能像娱乐节目一样过分的强调娱乐性,毕竟两者需要表达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因而民生新闻就需要探索出一条属于自身、符合发展需求的娱乐性道路[4]。目前,不断出现的各类娱乐性节目,都在不断刷新人们对于娱乐下线的理解。但是民生节目不一样,民生节目追根的就一点就是真实性,不管怎么样增加趣味性都必须要保持这个根本,同时还要真实的反映出民情,这个是民生新闻的基础。只有切实贯彻根本和基础,不怎么样进行娱乐包装,都能够为民众传递信息。

4.2 确定民生新闻的深度与定位

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是由新闻节目具体的导向决定的,想要民生新闻能够长远发展下去,不受泛娱乐化的影响,因而电视新闻节目在规划的时候就需要确立传播导向,确立新闻报道的深度以及新闻节目的定位。目前民生新闻报道的大多数都是比较表面的内容,没有做到真正的剖析新闻的深层含义。民生新闻不能简单的将新闻信息进行罗列,为了增加趣味性而加入过多娱乐性元素,导致无法将新闻的本质呈现给受众,因此,就需要对新闻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将社会价值与民意充分的进行展现。对新闻节目也需要做到精确定位,保证新闻工作的严谨和责任,不能一味增加娱乐性而失去了民生节目最初确定的目标。

4.3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培养

一名素质非常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能够决定新闻最终呈现的内容是否在民生新闻的定义内,也能够对社会舆论方向做到很好的把控。因而,为了促进民生新闻能够健康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工作新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以及道德进行培养,坚持民生新闻的目的与原则,将民众放在首位。确保民生新闻节目始终坚持传达民意,防止因为泛娱乐性的影响而成为一档娱乐化节目。民生新闻工作者将自身素质进行提高,也能够始终坚持播报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5]。

结束语: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民生新闻表现出来媒体真正社会责任,一直坚持以观众为本的理念进行社会新闻的报道,并且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在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后再合理应用娱乐化的理念进行包装,开创一条新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人性化发展。这是所有新闻工作者追寻的终极目标,也是电视新闻改革需要始终坚持的理念。为此,在电视新闻泛娱乐化这一大环境下,如何把握娱乐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尺度,是媒体人需要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兰秋凤.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分析[J].传媒论坛,2019,2(16):83-84.

[2]翟俊梅.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9(15):62-63.

[3]殷荣.电视民生新闻的泛娱乐化发展倾向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23):107-108.

[4]王丽帆.试论电视民生新闻泛娱乐化的发展倾向[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6):281.

[5]汪俠静.微博泛娱乐化倾向的影响及对策[J].今传媒,2017,25(08):44-45.

猜你喜欢
泛娱乐化民生新闻发展策略
网络直播热发展中的冷思考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泛娱乐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