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2019-10-21 17:48臧前伟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能力提高师生发展

臧前伟

摘 要: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只有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必须以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为中介,否则师生之间就不能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故而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构成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諸因素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正是它们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完整的教学系统。

关键词:师生;能力提高;发展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互动是指彼此作用,互动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互相作用、互相激励。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动脑、动手、动口,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在道德、知识、技能、心理素质、学习品质上获得全面提高。

教学的三大目标是: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有利于前两者:认知目标是基础性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是知识性目标,情感目标属于发展性目标。没有情感目标,就无法产生学习的推动力,认知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就难以落实。

按照马斯话“需要层次论”,行为科学进一步提出了“满足需要一激励动机一引导行为一实现目标”的模式。实验证明目标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心理需要,产生成就感,使他们保持良好的积极性,最终主动参与,完成教学目标。

1、确立教师主导地位,做学生的引路人

现代教育论认为:除课堂作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师生间的这种情感交流,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础。

2、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

现在的学生可能是生活上的“小皇帝”,在学习上并没有真正地做主人,而是老师、家长、作业的奴隶。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强烈的自主意识。要主动参与学习的各项活动。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给每个同学获得知识,发现规矩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愉悦感;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看看、想想、说说、做做,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学会学习,主动发展,走向自主创新的学习之路。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发挥程序和主体地位的强弱来体现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加意识越强,参与程度越高,越说明教师引导得法。目标教学认为学生参与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师生互动模式是实施目标教学的有效模式。

二、主体性教育主要有以下三项任务

1、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个体主体性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二是在客体相对丰富的情况下,人的主体性发展由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则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自身的条件。教育者要唤醒学生主动发展自身的意识即主体意识,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对于其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试。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识着学生主动参与自身发展,以达到他们身心充分、自由发展的开始。

2、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主体能力是主体能动地驾驭外部世界对其才能实际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其身心得以不断发展的能力。学生主体能力的提高,既有赖于学生积极地去汲取前人积累的文化知识经验,又有赖于他们主动地在学习中加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发展水平愈高,他就愈能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去发展自身;反之,学生的主体能力发展水平愈低,他在自身发展上就愈感到无能,也无法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

3、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人的身心发展实际上是人的各种能力和力量的综合发展,它不仅包括人的理性因素,还包括人的各种非理性因素即人格、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主体性的发挥来源于包括人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其中非理性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催化剂和激素。因此,主体性教育把非理性因素的发展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内容。教育不仅要造就一代牢固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智力高度发展的新人,而且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灵感、直觉等非理性因素,即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三、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师与学生双边主体自觉参与

1、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二十一世纪,学校更强调“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的本质就是人的主体性特征的充分拓展,是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的集中体现。学校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它不仅在教学活动中以客体的身份能动地作用于教师,激发教师的主体教育思想,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且在自我教育过程中直接充分教育主体,将知识外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从而起到主体作用。

树立学生主体自觉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认识和情绪状态是唤醒学生主体自觉参与意识的关键。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格局,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倡导启发教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主角。去讲学、去感受、去体验。

营养培养学生主体自觉参与的氛围。良好的主体氛围是指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的和谐气氛,教与学相长;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建立民主平等的教风,在教学过程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批判性思维和活动,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生互相尊重,达到的最佳效果,这种效果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基石。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批判性、创造性、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出风头”,表现自己,使学生养成锐意创新、独立思考的习惯。

2、激发教师主体教育思想

传统教学出现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在于教师没有在自己扮演阶角色中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而仅仅只发挥了“主教”作用而已。教师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教师评价机制,从根本上确立教师核心的地位和作用,营造激发教师主体教育思想的氛围。

促进教师个性的自由发展。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的原因,除了专才教育思想的禁锢,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个性受到抑制。传统教育由于教材因素、教育评价、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成为机械“讲授”的工具。由于潜能、个性没有得到充分拓展,施教过程往往是照本宣科,缺乏新意和创造性。因此,转变教学观念,使教师逐步从知识的垄断者和传统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辅导者,除了加强教材、内容、技术手段的改革力度外,还要允许教师在一定的行为规范里自由发展个发性,使教师标新立异,大胆创造,将主体个性的思想带入教学过程。

由此不难看出,学生在主体性的发展,源于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的良好形象是基本素养的综合反映。教师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努力做到德正其更,以才称其职,以研求其深,才能塑造出使学生难以忘怀的可亲可敬的育人形象。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师,才能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日播报前的警句那样: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利用师生角色互换优化课堂教学[J]. 孔燕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20).

[2]对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讨[J]. 张利云,袁水林.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2(04).

猜你喜欢
能力提高师生发展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区域发展篇
关于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