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校合作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10-21 16:54史娟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创业合作人才培养

史娟

摘 要:政企校合作中由政府制定相关教育政策来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合,进而培养出具备创新创业技能的新式人才,并且在促进教育事业长效发展的同时,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率,向企业及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高素质人才。本文对政企校合作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以期将高校的教育培养目标从“育人”转变为“育才”,最终实现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四方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政企校;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前言:

在政企校合作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育才”作用、如何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各高校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从政企校合作的重要性出发,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从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面提出了想法与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政企校生互惠共赢。

一、政企校合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政府作为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可以为高校与企业的联合提供制度保障及扶持政策,提升高校与企业对“政企校”合作的积极性。同时,政府也掌握着教育经费,政企校合作可以加大政府对于高校教育资金的扶持力度,帮助学校建设校企合作专用的多功能教室,采购供学生实践操作的设备,为政企校合作提供物质基础[1]。

其次,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实习机会和创业就业岗位,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场地与技术储备。高校在技术科研领域比较擅长,但在如何让大学生走入社会并迅速适应社会上的经验仍显不足,与企业进行联合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让学校获得社会与市场对于人才的期待与要求的第一手信息,从而根据社会及生产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科目,教学目标进行完善与改进。同时,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角色转变,更快的融入社会工作中。

最后,企业在招聘与培养人才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在与学校进行合作后,可以有针对性的筛选及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类型,还可以输送企業技术骨干到高校进行深造,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与管理效率,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促进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招聘及管理成本。政企校三方形成良性循环,互惠互利,共同实现为国家及社会“育才”这一教育任务。

二、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一)政府层面

创新创业型人才除了能够解决个人就业问题,还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具备高超技术水平,良好交际能力,独特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2]。因此,政府应当提高对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视程度,而不是只看重文化课成绩,根据高考录取分数线及毕业成绩对高校进行排名,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导致高校培养出的学生成了“高分低能”的代表,空有理论知识却无法让其发挥实用价值,只具备模仿能力却没有原创能力,无法在企业和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政府更应加大对于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的扶持力度,积极构建完整的政企校合作体系,从而能够加大对于政企校合作的监管力度,使政企校合作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有法可依,为还在观望的高校与企业解除后顾之忧。

同时,政府还应积极投身高校校企联合实验室的筹备工作中,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在校企联合实验室中为学生创造障碍,锻炼学生凭借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故障进行解决与排除,在将来的生活与实践中不再畏手畏脚,敢于亲自解决问题。最后,政府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奖励基金,每年组织各高校联合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对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进行奖励,对有实践价值的创新创业项目投入资金进行扶持,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为大学生提供学有所用,发挥自我价值的平台,从而促进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二)企业层面

创新创业奖励基金也可以允许企业入股,除了政府评定的创新创业项目,企业也可以对自己看好的项目进行投资,参与到该项目的生产研发之中。同时,大赛中表现出众的学生,可以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在校期间就可以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并到企业中进行实习。这种新式就业方式不单纯只看重成绩,而是以学生的实践操作、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为考察重点,是一种更公平更全面的考察方式。以此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视程度,积极主动的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探索。另外,企业可以选派优秀骨干到高校进行深造与学习,从而对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及创新创业能力有所升华;企业也可以选派优秀管理人员驻校,既可以及时与高校教师沟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专业需求,也可以为有就业意向的学生答疑解惑,为企业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三)学校层面

高校也应积极做出变革,更新教学模式、教学科目与教学目标,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将对学生的培养与社会及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让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3]。高校可以在不同学年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大一阶段主要介绍学科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及将来要从事的行业有基本的认识,为学生提供选择的余地。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方向及专业知识有兴趣,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方向不满意,也可以及时进行改变,避免拖到毕业之时,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创新创业能力都不具备,白白浪费四年的时间及改变人生命运的最好机会。大二阶段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根据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及企业的要求。大三、大四阶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平台进行实地操作,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生产实际中。鼓励学生对本专业的前景进行开发与探索,可以与几位志趣相投的同学组建创新活动小组,报名参加政企校联合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向政府、企业及学校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在锻炼了自我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赢得就业机会,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与技术水平。

总结:

本文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及学校层面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以期能够促进高校教育水平的发展,实现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四方共赢。

参考文献:

[1]蔡婷婷.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融合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9(36):197-198.

[2]陆秀英.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9(34):123-124.

[3]杨洋,张蕊,周左晗.政企校三方生态共融的智能制造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37):157-158.

基金项目:

本论文是河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2019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一般项目(课题编号:JRS -2019-108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创业合作人才培养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