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生活

2019-10-21 15:44郑致中
青年生活 2019年18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

郑致中

摘要:非物質文化遗产是古代人们的智慧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代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观念不断的提升和完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认识也得到空前的提升。现代学者能够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习俗,对于现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本文就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生活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代生活,开发

引言:

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先进生活理念和对艺术的追求和探索,在现阶段人们要不断的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动力。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人们要增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投入意识,从而提高各项措施的完善度,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研究。

1.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许多文明形式在发展中不断的创新和演变。从古到今,随着人类文化底蕴的逐步深厚,人类对于物质的追求以及艺术的探索不断的创新和完善,通过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才有了人类文化的创新和拓展。所以在现阶段我们从历史事件中也能够轻易的看出人类的活动与社会的发展以及文明的完善是相互促进的。由于我国文化历史较为悠久,具有5000年的文明传承,所以在发展中具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我国古代人民群众对美的追求以及实践的探索。我国人民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尊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更好的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对于现代生活起着积极的作用。

2.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困境

2.1社会土壤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文化要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基础,所以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要与社会共同的进步和完善,才能够演变更高级的文化。例如在传统文化中到婚嫁文化、曲艺文化、节日文化、牌坊文化等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的创新和演变的,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完善,推动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创新,从而有效的完善文化的多样性,在当今社会中生活方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当前社会的多样性。由于传统的小农经济和乡土社会受到工业化的影响,逐步的完善和创新。例如传统的牌坊文化就失去了衣服的基础,从而逐步的走向灭亡。自从1861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科技输出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性的影响。一部分传统的文化在新的科学技术面前逐步的被抛弃和演变,导致我国部分传统文化受到了磨灭。

2.2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科学的营销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需要得到社会民众的认知和重视,由于文化是具有传承性的。如果人们对于文化不问不问,那么文化就会失去了产生的意义。所以在当前社会中要不断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利用现有的营销手段结合互联网,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人们的重视程度,积极的结合当下热点性的话题,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能力。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程度逐步的得到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不同的文化有着不一样的思想感悟。所以要积极的接触营销策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加深人们的传承观念。

2.3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够完善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介入政府的保护,才能够逐步的得到重视和发展。由于地方性的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高,受到自身经济的影响,在市场发展中得不到重视,从而逐步的磨灭。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我国丰富的文化传承需要借助政府的保护才能够将文化展现到大众面前,丰富现代生活,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所以政府的干预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不够科学,大部分政府通过政策杠杆引导资金注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受到政绩指标的考核影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投入意识不高,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未带来经济上的收入,无法得到政府的重视。

3.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3.1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政府部门要深刻的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且通过立法和职能部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管理条例修订相关法律,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政府也要加强各部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财政投入,建立科学性的保护体系,使保护工作能够科学性的进行,从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研究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政府也要鼓励高校年轻人积极的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中提高培训的科学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够融入到现在生活中,增强文化的传承性。

3.2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市场进行融合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传承性,所以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要注重将文化遗产与市场进行融合,挖掘文化遗产的时代内涵。由于部分文化遗产历经千年,通过营销策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渗透到现在,社会中提高人们的关注度,使人们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也要在发展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有效的结合利用文化遗产,独特的特点带动游客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例如苏州园林、北京故宫、杭州古城等景区,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提高营销的高效性。

结束语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对于文化的追求以及信仰不断的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政府要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引导,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营销策略相互结合,提高人们的关注度。现代生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融合增强现代生活的文化气息,使文化能够在当前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耿俪洳,王晓涛.传统技艺类占据“半壁江山”[J].嘉兴在线,2016-11-11.

[2]王一淼,刘佳,王凌霄,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生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7(4):96-97.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