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杰
设计无处不在,原研哉先生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论到了许多的设计,大到世界博览会,小到酒瓶包装,甚至的一个小小的火材的在設计,在这一书中,他的文字简单直白,没有那些文人的丹青妙笔,读起来非常的好理解,对于一个平时读书很慢的人来说,两天看完一本书就是对其内容的极大喜欢了。
首先先对其整个设计的思维,刚开始以“设计是什么”来做开头,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我看了作者的的这么一句话“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的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顺应时代的变化面,对涉及领域重新配置”我在上医学院的选修课的时候,老师经常会让我们去分析案例中的事实和观点,然后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思维来思考问题,老师特别喜欢批判性思维,时不时就点到这个思想,上课时就会不停的让马院的学生来回答问题,时常让我们去思考别人的论点是否是正常的,要我们澄清自己的思考的目的,然后检验其可靠性,有时就因“药是能治愈人还是会害死人”“除了药能够治愈人还有什么可以治愈人”等一系列问题来让我们开阔思维,通过批判性思维与医学的结合,何不将批判性思维与设计结合,通过自己对事物的感知和洞察能力然后对其进行思考,就像在《设计中的设计》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原研哉开展的“re-design”(再设计)的展览就让我对设计和批判性思维的思考,“再设计”是要我们考虑的 问题就是在原本设计的基础上用最简洁的方式去达到美感还能达到实用,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节约。
建筑师板茂先生就对卫生纸进行了简单的设计,他仅仅只是把原本的圆形的纸筒改成的方形,原因之一是方形可以比原本圆形的纸筒更加的节省空间,圆形的堆放时,中间会有不必要的空间浪费,而方形就可以大大的利用空间,其二就是在抽纸的过程会出现“哒哒哒”的声音,具体的自行体会吧,还可以达到提醒人们节约用纸的意图。
其次还有喜欢的是面出熏与火彩的设计,他直接将火彩棒换成了掉落在地上的枯枝干,没有了原本只是孤零零的单根棍子,从主干还会衍生出更多的小枝干,使其更具有艺术感。
而我最喜欢的设计还是属深泽直人的茶包设计,他所关注的店都是一般人不会关注的细微之处,尤其擅长在下意识领域展开他的设计工作,他曾经设计过一个伞桶,听见伞桶这么一个词,一般人都会把伞桶就设计成一个木桶放在门口,无非是外观上的不同,基本概念都离不开桶这么一个词,而深泽直人就不一样了,他设计的“桶”仅仅只要在离玄关墙壁15厘米的水泥地上挖出一条宽八厘米,深五毫米的小沟就可以了,而这一条小小的沟就起到了伞桶的作用,人们一进房会下意识的寻找能够让伞尖抵得住的地方,而这就是这个设计的精华所在了,他也会把cd播放器的外形设计的和换气扇一样,只要轻轻将CD放入然后拉动垂下来的绳子,就可以播放音乐了,而在那次“再设计”的展览上他所设计的茶包,如何将人们潜意识再次运用再此呢,一是将绳子的吊绳颜色与茶的颜色相一致,在人们的实用过程中就会下意识的认识到特定的颜色代表特定的茶,二就是将茶包设计成人形,把提手部分设计成提线木偶,在泡茶的时候人们就会摆弄这个小茶包,就像玩提线木偶一般。这个方案使得“在下意识领域进行设计”的理念再次得到了表现。
还有长野冬奥运会开幕式的节目单“踏雪的记忆”,在白色的纸张中做出下陷的字体,纸质抚摸感柔和,这就是一种视觉中的触觉,看到这样的节目单就会想到双脚在雪地中踩出的足迹,人们一直向前进,他无非就像是画家手中的颜料,将其涂抹在画纸上,给人以不同的质感,我们观察和感受世界的方法许多,只要我们下意识的将这些角度和感受方法运用到世界当中,这也就是设计了。
不禁感叹,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于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它居然来自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不断开发出这些创意,就像前文中提到“再设计”展览中的卫生纸,伞桶,火彩盒,茶包,他们都是我们生活中平凡的在平凡不过的东西,而在设计师的手中,他们就是另一个新的事物。“日常”是作者反复提到的词语,将我们看是平凡的生活与设计联系起来,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后都应该回归于自然,就像作者所参与的世界博览会的题案一样,回归森林,回归自然,回归空无,虽然最后没有实行那个在森林中进行的方案,但是设计思想是对的,在这个设计风云的时代,设计的道路上已经满是车辆,如何才能在这道路上继续前进,也许我们只能踩着脚踏车,在缝隙中继续前行。
最后以作者的话来个总结吧
“给一件事物下定义或者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不见得就是对其有所了解。如果能够将已知的实物陌生化,然后在尝试挑战其真实性,才有可能深入了解他。我们观看的世界的视角与感受世界的方法可能有千万种只要能够下意识的将这些角度和感受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那这就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