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平原》中的劳动主题书写

2019-10-21 15:44张福云
青年生活 2019年18期
关键词:庄稼人毕飞宇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福云

中国乡村最大的特点就是乡土性,从基层上看来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里我们所说的社会基层就是土里土气,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然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的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遍的谋生办法”[]。所以,我们可以很确切地说农民和土地是粘连在一起的,他们的生活离不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亦离不开周而复始的田间劳作。

《平原》中花费了大量笔墨描写农忙场景。作者采用革命与农忙协调发展的叙事时间,以1976年王家庄这个小村子里农民的农忙时间为线索,记录了这一年间农民们从夏季麦黄收麦到盛夏插秧薅草,再到“咬秋”(立秋)种双季稻等一系列的常规性的劳动场景。细致精妙地描写了农民对于劳动的深刻理解以及置身于劳动中喜和乐的切肤体验。《平原》中王家庄农民的劳动生活可以说是有条不紊的。无论世道如何变革,无论国家领导怎样变化,庄稼人还是庄稼人。对于他们来说“庄稼人就是这样,一辈子就做两件事:第一,种庄稼,第二,收庄稼”。麦黄时节平整广阔的苏北平原洋溢着一片金黄的气息。此时,徜徉在这片金色的麦浪之中的庄稼人亦是喜上心头,他们的眼睛像金色的麦芒一样散发着无尽的光芒。毋庸置疑,泥土的力量是巨大的,劳动的结果亦是不可小觑的,它充实着农民的日常生活,操控着庄稼人的婚丧嫁娶。对于这一点,庄稼人当然看的再清楚不过了。庄稼人闻到新麦香,心头自然是喜不自胜。“别看麦子长在地里,他们终究要变成包子、馒头、疙瘩或面条,放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变成庄稼人生的一日三餐,变成庄稼人的婚丧嫁娶,一句话,变成庄稼人的的日子”。[]同时,在当时的王家庄,劳动内容恒长不变,劳动水准不曾降低,但在众多的恒长不变之中变化着的是劳动的地位,在劳动与读书的天平上,劳动显然更胜一筹。似乎是看到了劳动的重要性,认识到作为一个农民的应有的生命轨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高中生端方在忙假假期卷着自己的被褥床单,带着一把镰刀回到了王家庄,参与到了麦收的浪潮之中。因为他知道 忙假结束拿到毕业证后它将成为王家庄的社员,成为一名正式的劳动力,所以,高中两年时光端方并未把时间耗在学习上,而是苦练身体,为的就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力。任何一个庄稼人,他们在本质上都是向泥土讨生活的,也因此懂得泥土和劳动的可贵,同时在一段时期内滋生了“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在贫穷与饥饿的状态下,知识被劳动所放逐成为了理所应当。因此,以“拖油瓶”的身份来到王家庄的端方必须通过远胜他人的劳动力来获得在新生家庭的一席之地,并通过劳动向继父证明他不是一个光会吃不会拉的软蛋子。

劳动可以带给庄稼人生活和精神上的喜悦,给端方之类的异乡人带来社会地位及家庭地位上的提升,但正如毕飞宇所说“是日子就不光是喜上心头,还一定有与之相匹配的苦头”对于“苦”庄稼人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们常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但在庄稼人看来,说这话的一定是那些吃饱了肚子说几句牙疼的话的城里人。没有真正体验过农民割麦,插秧之苦的人永远不知道“苦”是什么。庄稼人的一生可谓是被土地束缚起来的,他们一旦向土里钻进去便面对着那片黄土进行循环往复的播种、收割,一个劲的埋頭苦干,再也看不见这片土地的其他用途。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到“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了,从泥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地的束缚”。劳动者的汗水是属于土地的,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不吝啬地把它们挥洒在土地上,期待着用汗水和勤劳换取来年的丰收。当然光有汗水是不够的,干庄稼活你还得讲究技巧,一味地使蛮劲不可取。所以那端方虽然年轻力壮,牛气冲天,但也熬不住农活带来的痛苦,最终被泥土所征服。“端方躺着,嘴里吹着小调调,心底里却对脊背底下的泥土产生了一丝恐惧。还有恨。泥土,它不是别的,说到底它就是泥土,没心没肺,把你的一生一世都摁在上头,直到最后也变成一块儿泥土”正如王存粮所说“庄稼人的最要紧的事情是把自己的身子骨泡在汗水里,用盐腌过了,腌成咸肉,这才硬挣,这才有嚼头”。

因此,只有具备了踏实肯干,一步一个脚印、有耐心、把自己由鲜肉变成鲜肉等诸要素你才可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庄稼人。

当然,庄稼人在这种深入骨髓的劳作痛苦之余有他们独特的寻找乐子的方法。在田头休息的空闲里他们不忘拿村里男男女女的“身体”开起了玩笑,村里几乎每个男将都被女将捉弄光着屁股卖蘑菇。但是王家庄的人世世代代都坚守着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这种玩笑之局限于已婚男女。同时还有一点,女将们可以随意捉弄男将但男将们绝对不可以对女将下手,因为这种做法被视为是吃豆腐、下作。这里,毕飞宇并非对乡村这种带的有挑逗性玩笑的讽刺和批判,而是从这些农村单调乏味的劳动之余的调味剂的禁忌中侧面展现出王家庄人所遵守的基本礼仪。这些乡村百姓的劳作之苦,劳作之乐共同向我们展现了乡村世界民风民俗中具有个性的“土之力”。也生动地描绘出了乡村世界浓厚的乡土气。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第9页

2.毕飞宇《平原》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第17页

3.毕飞宇《平原》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第一页

4.费孝通《乡土中国》201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0页

5.毕飞宇《平原》201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15页

6.毕飞宇《平原》201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14页

猜你喜欢
庄稼人毕飞宇北京大学出版社
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d Speech Acts
论《创业史》中基层干部的“庄稼人”形象
麦垛
庄稼人和熊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毕飞宇的少年心
从文体到人物:论毕飞宇小说创作观念的转变
A Pragmatic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Overseas and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 of Analysis of Hum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庄稼人与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