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 胡美艳 王绿
摘 要:高校期刊作为传播知识和创新的重要载体,在科研创新和扩大学术影响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高校期刊的性质和定位分析,建立评价高校期刊影响力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并借助模糊综合评价等相关方法,创建基于AHP的高校期刊影响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陕西某高校学报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校期刊;影响力;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G 236122-04
Abstract:University periodicals play a vital rol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nd expanding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China.According to the nature and orientation of university periodicals,this paper established an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university periodicals.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and making use of relevant knowledge such as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etc.this article establishe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influence evaluation of university periodicals based on AHP.Finally,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by taking a university journal in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Key words:university journals;influence;AHP;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0 引 言期刊作为知识和创新的重要传播载体,作为赢得学术地位的重要工具,担负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学术交流的责任,也体现着国家的综合软实力。而高校期刊从诞生起就成为高校的一部分,它是高校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科研体制的代表,记录和传播高校的先进文化。对内是为国家培养科研人才的学术平台,对外可以反映学术成果,与国内外优秀学术思想发生碰撞,在科研创新和扩大我国学术的影响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高校期刊种类繁多,办刊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一所高校期刊影响力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高校期刊的影响力进行了研究。赵跃峰等(2013)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现狀的分析,研究影响学术期刊传播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构建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传播模型,提出关于提升我国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有效措施[1]。王会,王雅坤等(2014)基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比中国学术期刊与国外发达国家各方面的差距,分析影响中国期刊影响力的因素,提出从政府支持、期刊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2]。姚乐野,王阿陶(2015)从论文数量、来源期刊、国际合作、国际基金资助、论文被引情况这5项指标研究我国高校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提出相关建议[3]。刘鑫,刘琳(2016)通过综合阐述CNKI-JCR评价体系与权威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以及TOP学术期刊的跨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探索了学术期刊走出去和国际化的方向及途径[4]。范爱红、梅洁等(2017)立足于中国英文学术期刊,首次采用期刊影响力指数CI对其影响力进行全方面综合性评价,进而对我国英文学术期刊发展提出对策建议[5]。周翔,秦晴(2018)在大数据背景下,结合大数据、新媒体研究了学术期刊的内容、平台建设和影响力的提升[6]。
对一个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价通常采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指标。20世纪30年代,布拉德福首次提出可以选择一些定量的指标来评价学术期刊,随后,美国情报学家加菲尔德提出的SCI、SSCI等期刊和评价指标赢得国际广泛的认可,并在逐步发展完善中成为评价学术期刊的权威。我国对学术期刊的评价起步较晚,而且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国际上对期刊进行评价的指标—影响因子(IF),一般认为影响因子越高,该期刊的影响力越大。但是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发现我国部分优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并不比美国《科学引文检索》(SCI)收录的国际期刊差。所以,2012年我国首次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方法进行创新,通过对我国6000多种期刊被引用数据的定量分析,以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为基础,创建新的期刊影响力评价综合指数CI,同时提出了期刊量效指数(JMI)的概念和算法,修正了量大效低的一些期刊,避免了评价某一期刊影响力的片面性,从而更加科学、准确。
文章构建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模型对高校期刊影响力进行评价,在当前国内外评价期刊所采用的影响因子(IF)和期刊影响力指数(CI)的基础上,增加互引指数、传播力度等综合性指标,试图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价高校期刊影响力。
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 指标体系构建
以评价高校期刊影响力为目标,构建高校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化结构设定评价指标(见表1),将高校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3个指标层。
以高校期刊影响力指数为总体系的评价目标,为目标层次,即一级指标。
从高校期刊影响力指数归纳出4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指标体系的准则层次,包括引证评价、办刊评价、互引评价、传播力度,即二级指标。
引证评价(B1):复合总被引频次(C1)、复合影响因子(C2)、综合总被引频次(C3)、综合影响因子(C4)、5年影响因子(C5)。
办刊评价(B2):载文量(C6)、可被引文献量(C7)、可被引文献比(C8)。
互引评价(B3):引用期刊数(C9)、被引期刊数(C10)、互引指数(C11)。
传播力度(B4):总下载频次(C12)、web即年下载率(C13)。
根据高校期刊的具体情况,将二级指标展开成为具有代表性、可选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层次,即三级指标,共13个。
复合总被引频次(C1):指某一期刊自从建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
复合影响因子(C2):以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文献为复合统计源,计算某一被评价期刊中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的在统计当年的总被引次数,与在同一时间段内发表的可被引总文献数量的比值。
综合总被引频次(C3):指某一期刊自从建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科技类期刊及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所引用的总次数。
综合影响因子(C4):指以文、理科綜合的科技类期刊及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文献为综合统计源,计算某一被评价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当年的总被引次数,与在同一时间段内发表的可被引总文献数量的比值。
5年影响因子(C5):某期刊前五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综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五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载文量(C6):指某一期刊在一定的时期内已载的论文总数量,这是一个反映期刊信息含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一个期刊的载文量大,表示这种期刊信息丰富,相对来说比较重要。这是一个反映期刊信息含量的重要指标。
可被引文献量(C7):指某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的总篇数。
可被引文献比(C8):指某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量与载文量之比。
引用期刊数(C9):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引用的期刊种数。
被引期刊数(C10):指在统计年引证某期刊的期刊种数。
互引指数(C11):某个期刊被引集中度与该期刊所属学科的平均被引集中度的比值,一般用于分析一个期刊的被引期刊的分布情况。
总下载频次(C12):指某一期刊在互联网上登载后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期被下载、浏览、打印的总次数,同时也是该期刊中的论文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被下载和该期刊官网上被下载数量总和,反映该期刊的传播影响力。被下载的总次数越高说明该期刊的总体影响力越大。
web即年下载率(C13):来源期刊在统计当年出版上网并被全文下载的篇次总和与该期刊当年出版并上网的文献总数之比。计算公式为:Web即年下载率=该期刊当年出版并上网的文献在当年被下载的篇次总和/该期刊当年出版并上网的文献总数。
上述构建的指标体系考虑了高校期刊的综合影响力,且以定量指标为主,具有较强客观性,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客观衡量高校期刊影响力是一种新的尝试。
2.2 基于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的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方法,通过专家经验来衡量各个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确定权重[7]。层次分析法一般以可分为5个步骤。
1)构建层次结构。文章的指标见表1所示设为3层,一级指标为高校期刊影响力,二级指标分别为引证评价、办刊评价、互引评价、传播力度等4个,三级指标为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和总下载频次等13个。
2)构造判断矩阵。将影响高校期刊影响力的n个同层指标就其影响上一层指标因素的程度两两比较,构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中将通过比较的每一层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给出一定的判断并赋值,这些赋值的根据或来源一般由熟悉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的专家独立地给出,通常采用1~9的检验值进行两两因素之间的相对比较重要性程度的赋值。
3)一致性检验。首先采用1~9检验值标准来降低判断不一致性时出现的偏差;其次通过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指标与修正系数的比值CR来检验评判者判断思维是否具有一致性,若CR<0.1,则表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的最初取值[8]。
4)层次单排序。分别计算出4个二级指标中每一个元素对于一级指标高校期刊影响力的相对权重,以及13个三级指标中每一元素对于其所归属的二级指标的相对权重。
5)层次总排序。由上向下,计算每一个三级指标对于一级指标高校期刊影响力的相对权重,然后对权重进行总排序。
研究利用yaahp 15.0对高校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级指标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各级指标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值见表2。
以上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值CR均小于0.1,因此各准则层指标之间的判定都具有一致性,同时可知对高校期刊影响力评价的二三级指标对于一级指标的相对权重数。
2 基于模糊积分的高校期刊影响力评价
2.1 评价因素及其权重的确定
因为二级指标在进行高校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时并没有实际作用,所以,高校期刊影响力的因素为表1中的三级指标,各指标的权重为表2中的W值。
2.2 确定评价指标的评语集
3 结 语高校期刊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大学高校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多维层次性,指标取值的模糊性,建立基于AHP-模糊综合的高校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模型,通过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了评价计算,评价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同时能够获取高校期刊影响力的客观信息,为提高高校期刊影响力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跃峰,孙守增,王 佳.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传播机理[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03):117-120.
[2]王 会,王雅坤,张静茹.网络环境下中国学术期刊提升国际传播力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9(05):51-54.
[3]姚乐野,王阿陶.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分析——基于“985”高校在Web of Science期刊发文引文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111-120.
[4]刘 鑫,刘 琳.TOP学术期刊跨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力研究述评[J].中国报业,2016(18):14-15.
[5]范爱红,梅 洁,肖 宏,等.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7(06):86-91.
[6]周 翔,秦 晴.大数据背景下学术期刊知识管理创新与国际影响力提升[J/OL].出版广角,2018(05):12-15
[7]高 兰,魏倩倩.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民营快递竞争力评价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10):17-18.
[8]吕靖烨,夏萌阳,张金锁.低迷市场下我国煤炭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J].会计之友,2017(08):94-99.
[9]杨艳红.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的分析与计算[J].统计与管理,2017(05):59-62.
(责任编辑:王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