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磊
摘要:针对现在铜管制造工艺中热挤压工段存在电耗大、效率低等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减少加热次数和换炉次数的新工艺方法,通过镦挤一次成型,降低了电耗和人工强度,提升工作效率。
关键词:铜管 镦挤一次成型;提升效率
1 生产现状
我单位主要负责生产结晶器用圆铜管,每年铜管产量35000-40000支。圆铜管生产有熔炼、下料、热挤压、冷拉伸、车削、锯成品这几个道序,其中热挤压是铜管生产的重要道序之一,也是我厂内的耗电大项,根据公司降本增效,清洁生产的要求,对热挤压工艺进行改进降低能源消耗的任务迫在眉睫。
目前,我单位生产的圆铜管种类较多,据统计,规格有200余种,其直径范围在φ170mm-φ710mm之间,经过笔者的实践研究,直径在φ316mm以下规格的毛坯铜管生产任务量大,占整个生产比例的80%,实际操作性高,因此本文针对径φ316mm以下规格的铜管制作工艺进行改进。
2 生产过程及工艺优化
2.1 现有工艺生产过程
以φ251x18x700毛坯铜管为例(以下单位均为mm),现在热挤压加工工艺流程为:加热坯料—镦粗—加热坯料—挤压。
需要生产的工装为:镦粗模具φ266,挤压凸模φ220,挤压凹模为φ266。
下料的坯料尺寸:φ246x220
在生产前,需要根据坯料的尺寸准备好相应尺寸的中频炉(炉膛尺寸φ250),对坯料进行加热,在坯料达到工艺要求的温度后,进行镦粗,完成镦粗后,坯料尺寸变为φ266,无法使用该中频炉进行加热,需要更换中频炉(炉膛尺寸φ250),跟换时间约30分钟,更换完成后,对坯料进行二次加热,加热达到工艺要求后,进行热挤压,整个热挤工序完成。
由上面生产过程可知,坯料需要进行两次加热,电能消耗大,生产成本高。而且在坯料二次加热过程中,坯料需要二次放入中频炉中,由于坯料可达到100Kg,生产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除此之外,拆卸镦粗模具、更换中频炉也造成了人工和产能的浪费。
因此笔者提出了一种可以将铜锭二次加热改成一次加热,无需更换镦粗模具,铜管制作一次成型的新方法,显著降低了电能消耗,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2 工艺流程改进的方案
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将坯料镦粗后挤压的工艺是正确的,因此如何将加热—镦粗—加热—挤压的过程简化,便成了研究的重点,针对原有模具不能满足一次加热而进行镦粗挤压生产铜管,笔者设计了新的模具用以满足镦粗挤压一体化。
具体工艺过程为(以φ251x18x700为例):选取相应尺寸的中频炉(炉膛尺寸φ250),坯料于中频炉加热,达到工艺要求温度后,将坯料放置液压机平台挤压凹模中,此时,将镦粗挤压一体化模具利用镦粗模具小车放置在坯料上,液压机挤压凸模下降嵌入镦粗挤压一体化模具(挤压头尺寸与镦粗模具内腔尺寸相匹配),油压机下行推动模具对坯料进行镦粗,镦粗挤压完成后,升起液压机,将镦粗模具撤出,再次对坯料进行挤压,完成热挤压道序。
由上述的工艺过程,可以看出整个过程只需对坯料加热一次,无需更换中频炉,因此降低了电耗;减少了镦粗模具和挤压头的更换次数,降低了人工强度,同时缩短了铜管的制作时间,因此增加了产能。
2.3 产品质量状况
热挤后铜管主要质量控制点为铜管壁厚的差值及外观质量,工艺优化后,对产品进行了检验,铜管的壁厚差值可控制在1-1.5mm,符合工艺要求(热挤壁厚20的±5%),满足使用要求,检查外观质量,为发现挤压死区出现开裂的缺陷,为此,产品的质量是合格的。
3 工艺优化前后数据对比
热挤工段按小班生产,工作时间为6个小时:
(1)以φ251*18*700毛坯铜管为例对工艺更改前和更改后的产量及电能消耗进行对比,见表2。
由图可见,在电能消耗基本一致的时候,工艺优化前后,产能提高了约45%,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65%。
(2)以φ215*14*700毛坯铜管为例对工艺更改前和更改后的产量及电能消耗进行对比,见表2。
由图可见,在电能消耗基本一致的时候,工艺优化前后,产能提高了70%,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70%。
4 总结
(1)文章提出了一种圆銅管制作热挤压的新方法,对原有的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通过实践生产论证,工艺实用可行。
(2)使用新工艺生产后,工人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中频炉更换、热挤压模具更换次数减少,生产效率提高。
(3)使用新工艺生产后,加热次数由两次改为一次,为单位节约了相当可观的电能,为降低成本做出了贡献。
(4)使用新工艺后,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作者单位:秦皇岛瀚丰长白结晶器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