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瑞德
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死亡率不断下降的同时人类寿命得以延长,当患者患上不可治愈的疾病死亡不可避免地来临时,实施治疗的目的是让去者善终、留者善别、能者善生,但安宁疗护还存在着知晓率低,服务供给短缺、服务对象存在局限性,专业化服务队伍建立不全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安宁疗护参与者自觉性现状分析,了解其现状,从而对未来的工作做前瞻性思考,希望可以增加人们对安宁疗护的了解,使临终者能够更加安详、平静、有尊严而无遗憾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关键词:安宁护理;参与者;现状;前瞻性
一、安宁疗护的概念
安宁疗护的理念是通过由医生、护士、志愿者、社工、理疗师及心理师等人员组成的团队服务,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在减少患者身体上疼痛的同时,更关注患者的内心感受,给予患者“灵性照护”。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以期患者能够安宁、平静、无痛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阶段。使死者了无牵挂,生者还得坚强地继续自己的人生。
二、安宁疗护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内地的安宁疗护始于1988 年,天津医科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临终关怀中心,1988年在李嘉诚先生的捐助下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宁养医院,推动国内安宁疗护的发展,2006年4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成立标志着安宁疗护有了一个全国性行业管理的社会团体,2012 年上海开展安宁疗护项目试点率先在全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安宁疗护病房,目前全上海已有76家安宁疗护试点单位,2015年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分会成立,同年9月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缓和医疗分会成立标志着我国的安宁疗护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至2016 年4月目前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在内的30个省、市、自治区已相继创办了临终关怀机构 100 多家拥有近千名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但据统计目前慢性病患者已经超过2.6亿,慢性病所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6.6%.因此现存在的机构及从业者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三、安宁疗护参与者自觉性认识
我国安宁疗护相对起步較晚,受文化观念、医疗政策、法律、经济、安宁护理教育和培训等影响,目前我国安宁疗护发展相对缓慢,对安宁疗护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差别,就护士而言,2017年刘晓芳利用方便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开封市和平项山市两所综合三甲医院260名护士的一般特征、终末期护理的过去行为经验、对安宁护理的自觉重要程度及实施安宁护理的自我效能进行调查,显示护士对实施安宁护理的自我效能水平相对较高[1];就老年人而言:调查发现60.6%的老年人愿意接受安宁护理,24.5%的老年人不愿意接受安宁护理,14.9%的老年人对安宁护理的态度不明确,从而可以说明,老年人对安宁护理接受度均较高,而老年人对安宁护理的接受度主要受健康状况、死亡态度的影响[2];通过对癌症患需求研究发现,家庭亲人陪伴的需求最高,占85%,其次为对病情的知情需求占79%,最后为生理舒适性需求占57%;患者的需求正是安宁护理强调的重要部分,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安宁护理是有必要的,实施安宁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在临终阶段的生存质量,使患者安宁死亡,癌症患者治疗费用高、预后差,对患癌家庭带来巨大的考验,就晚期肿瘤患者及家属的而言,大部分晚期癌症患者及患者家属愿意接受安宁护理,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使生命保持尽可能的舒适和有意义追求生命的广度和深度[3]。
由此可见:患者及家属对安宁护理服务的接受度均较高;医务工作者对安宁护理的自觉重要程度认可度较高,但从业意愿相对较低。从参与者自觉性认识中说明推广安宁护理服务是必要的、可行的,同时要重视参与者安宁护理相关知识培训。
四、前瞻性思考
我国安宁疗护由于卫生医疗政策、服务人员综合素质、系统化学习教育、以及人们对待死亡的观念的滞后,多数人并不真正理解安宁疗护的含义,安宁疗护是一项长远的事业,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和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需要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机构及社会医疗保健体制
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医养结合及安宁疗护机构能力建设等。除此以外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安宁疗护加以规定,且最核心的资金来源、服务机构的等级和管理、机构设置具体要求、服务规范、技术支持问题未能明确化。目前我国安宁疗护需要政府干预,通过法律形式对具体问题加以规定,完善医保制度,将安宁疗护纳入医保体系中,同时提供资金扶助。
2、转变观念
由于受传统影响,人们对死亡还是非常忌讳,因此大力开展死亡教育尤为重要,针对患者和家属可通过社会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生与死的医学、心理、社会、伦理等方面的知识。针对医学生可在医学院校设立相应死亡教育课程,针对临床医务工作者可以定期举办死亡教育讲座来提高护士对安宁疗护的认知水平,对患者及家属包括医护人员,加强“优逝”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念,让大众认识到死亡是一种正常的过程,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追求安静、舒适、有尊严地走完生命的旅程,另一方面普及安宁疗护基本知识,加强安宁疗护的宣传力度和社会引导倡导大众自愿接受安宁疗护,营造文明的社会氛围。
3、加强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
安宁疗护提倡四全照顾(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照顾),因此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发现患者愿望、预测死亡的、跨文化、沟通、有效合作等综合能力,但目前我国专业人员的数量严重缺乏,并且对于已经从事安宁疗护的人员缺乏积极、持续的专业教育,同时多学科团队成员的协作意识不强,沟通交流较少,未能做到有效合作,使得安宁疗护的发展受限,因此在学校教育方面,因在各大医护院校开设安宁疗护相关课程,让医护学生改变传统的理念,对安宁疗护有基本的了解,为以后开展相关工作做好铺垫;在社会继续教育方面应在各个医疗机构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让医护人员认识到安宁疗护的意义,掌握专业的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我国安宁疗护还需要一个很长的成长过程,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外安宁疗护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的护理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刘晓芳.老年安宁疗护模式探讨[J].实用老年医学,2017,31(11):1013-1016.
[2] 张小新.对肿瘤患者安宁疗护发展趋势的思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6):193.
[3] 欧小红,马娜,刘瑛,高明飞.安宁疗护对肿瘤病房临终癌症病人护理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18,16(35):4408-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