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努尔·阿布拉 卡力比奴尔·哈木拉提
摘 要: 目的:总结对68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的体会。方法:对68例前来我院进行诊疗的糖尿病患者行治疗前的心理疏导、治疗中的心理护理指导。结果:68例糖尿病患者通过心理护理指导后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树立了占胜疾病的信心。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和维持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心理分析;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现将来我院治疗的大约6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 1 临床资料
2010年3——11月在我科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约68例,男性56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的35岁,最大的85岁,平均年龄66岁。大多数患者为复发,少数为初发。
3 2 心理分析
32.1 悲观、自责、内疚
此类心态多数发年在中青年患者身上,经过多次检查确诊后,患者逐渐接受患病事实,但得知糖尿病不能根治需终身服药时会情绪悲观,消极厌世,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拮据。
32.2焦虑恐惧
有此心态患者均为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者。他们对治疗用药产生对立态度,认为无药可医,迟早都是死,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因长期控制饮食,特别是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表现尤为突出,在被迫远离自己喜爱的食品及水果,情感上受到压抑。
32.4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
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①焦虑、急躁: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加之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患者病情较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患者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甚至对医务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②恐惧、忧虑:患者对人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了解不透,有些检查还会增加痛苦,患者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的心理[2]。
43 心理护理
4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尊重患者,以诚恳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用平和富有同情心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医学知识与其交谈,取得信任,引导患者正规就医,尽快健康诊断,使其正视疾病,及早治疗。
43.2 让患者认识疾病、了解疾病
往往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医务工作者发现病人生理病理的情况而避开对病人正面交涉疾病,而是单从患者减轻的症状来了解病人,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让病人参与疾病病理生理的转变过程往往也是减轻糖尿病人心理负担的一种方法,我科多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让其了解自身疾病检查结果的转变的病人心理负担反而减轻,反之一贯的不了解、猜疑无形中更增加了心理的压力。护理人员应该让他们充分了解疾病及控制血糖的方法与措施。糖尿病并发急性心梗是糖尿病心脏病变的一种,危害较大,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发生,根本原因还是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有关,需要早期预防[3] 。
43.3关爱他们从周围的人做起
首先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取得患者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验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观感染患者,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43.4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寻求一种既能有效解决糖尿病病人就医问题 ,又能充分考虑病人经济負担能力的、切实可行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地考虑到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以避免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促使病人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影响病人的康复及生活质量[4] 。
43.5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43.5.1适应环境、进入角色
43.5.2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顾虑,护士在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操作的目的、步骤及在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适。多用安慰性语言。
43.5.3帮助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遵守医嘱,坚持治疗,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内在的自身康复能力。多关心体贴患者,生活上给予照顾,了解患者有何需求。通过经常和患者谈心,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减少复发,有利于早日康复。
43.5.4恢复期指导:恢复期机体器官和组织的器质性变化已基本消除,病痛也基本消失,如护理不当,急性病可转为慢性病,慢性病可再复发[5]。心理护理贯穿在内科住院患者治疗过程的始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精心的护理、精湛的技术是基础[6]。
参考文献:
[1] 杜玮,张琴,张子菊。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影响。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2,18(7):1-2。
[2] 朱剑秋,等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当代医学,11,14(22):125。
[3]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护理报,2004年03月01日。
[4] 陈凤春,等内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临床护理,2008年8月5日:(8)。
[5] 陈方英,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园地,2006年11月11日:118,1030-1031。
[6] 孙艳,等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全科护理,2009年5月7日(5):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