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阳
摘要:我国处在多个地震带之上,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唐山地震、汶川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铭记灾难、痛定思痛,必须重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房屋的抗震性能的好坏和建筑的结构设计方式是有着很大关系,人们应当重视建筑结构的设计问题,采取科学的设计方法,并根据实际的土地情况具体分析,找到一个最适合本地的建筑结构,从而满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35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由于地下资源的过量开采,从而造成地面下陷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几年来,我国的地震灾害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因此不断提高。做好抗震设计工作以此来提高建筑物抗震效果,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给人们带来安全感,是每一位工程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在这种环境下,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变得尤为重要。因为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水平不仅是国家的严格要求,更是人民的愿望所在。
1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
1.1结构简单化
建筑工程项目结构设计中,需尽量选择结构简单的构造体系,进而改善工程的抗震质量和抗震效果。与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相比,结构简单的建筑工程结构体系能够有效增强力学计算的准确性,进而加大对结构设计平衡性的把控力度,防止结构设计过于复杂而造成的设计质量不佳的问题。同时,相对较为简单的设计形式能够减轻由于地震因素所造成的损害,减轻地震破坏力对结构的伤害,从而有效优化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效果。
1.2提高整体性
为使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展现出较好的抗震效果,在设计中要高度重视结构的整体性。结构的抗震性并不是对结构某一个部分提出的要求,其是对建筑工程体系当中的所有部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应从整体上把控结构的设计,保证结构布局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特别要关注对建筑工程项目有着较大影响的几个因素,我们必须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减少甚至避免其对结构的不利影響,确保各部分结构之间的有效协调。另外,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需对各部分力学作用的基本特点予以全面的分析,从而不断完善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
1.3加强抵抗性
为了增强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应以工程结构体系来抵抗外力作用,尤其是地震作用的负面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对建筑工程结构予以科学设计,在设计中要以工程的抵抗力为切入点,在建筑工程建设和设计阶段首先构建理想状态下的抵抗力,这样才能够在发生地震的状态下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这也充分展现了结构最佳的抗震能力。再者,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严格控制抵抗力,从而确保力学体系的平衡性及合理性。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
2.1抗震设计以位移为基础
抗震设计以位移为基础能全面进行抗震性能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符合现代建筑物抗震设计的需要。该方法是以位移为基本出发点,通常将位移控制运用到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通过为位移谱的位移偏移计算出剪力的数值,进行建筑物的结构分析,如何进行性能提升,通过具体的配筋进行有效设计,采用增加刚度的方法,将位移目标进行变化,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有效的考虑抗震性能中的位移偏移的重要性,有效提升其在设计理论的应用过程,有效增加其使用方法,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抗震设计以位移为基础的方法是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有效方式,符合现代建筑物提高性能的有效方法。
2.2抗震场地选择
在相同的设计条件下,场地的地质条件对建筑抗震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受到地震破坏程度差异明显,所以做好抗震场地选择工作十分重要。在选择抗震场地时,尽可能避免地质较差的场地,降低地震带来的灾害。通常情况下,微风化与中等风化基岩、密实砂土层、含水量低的黏土都是较为有利的建设场地,而软土、液化土、湿陷性黄土都是不利场地,需要正确辨别场地的影响因素。如果工程建设区域地质不理想,则需要结合土质采取加强措施,同时要对可能出现的不利条件进行估算,并采取预先防护措施进行加固处理。如果发生地震时可能出现断裂的场地,需要重点加强地基,确保基础工程的安全。
2.3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的规则与对称性
根据抗震理念,对建筑立面、平面设计时,应确保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对于不规则建筑工程通常都是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对于工程结构中较为薄弱的环节,需要提高内力系数,结合相关标准对弹塑性变形进行分析,薄弱部位需要采用针对性抗震设计。对称性同样是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建筑结构对称、质量分布对称、刚度对称。通常最理想的方案是“三心重合”,三心即平面形心、质量中心、刚度中心。结构对称也就是抗侧力主体结构对称,该种对称较为容易实现,主要保证主体结构沿着主轴方向进行刚度、强度设计,变形特征差异不大;保证沿抗侧力主体结构当中的主轴线强度、刚度分布均匀;结构整体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确保刚度、强度能够满足扭矩性能,这样即可在发生地震灾害时,建筑结构不会产生较大的扭转变形,避免主体结构、构件遭到破坏。
2.4严格规范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
首先要严格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在建筑施工之前,对于建筑设计超高或者高宽比不符合标准的应予严格的把控,对于高度接近限高或者高宽比接近不合标准,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应该在其底部增加一层竖向构件,一般情况下采用的竖向构件采用混凝土柱或者混凝土墙等。其次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计算时候,采用的计算方法应该使用经过主管部门认定的符合建筑力学模型的方法,对于计算结果,应该满足建筑物的实际要求和基本规定。
2.5设置多重抗震防线
在地震灾害出现的时候,要是多了一道抗震的防线,也就给人们的逃生提供了多一分的希望,而且会为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提升提供保障。在抗震设计中,采用多重防线的设置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选择具备优秀延展性能的原材料对其中一道抗震防线进行设置,再选择其它的一些适合用做抗震设计的各种材料和部件设置更多的防线。对多重防线进行设置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的对地震所带来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降低地震形成的破坏,减少损失。
2.6非结构构件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非结构构件主要是依附在主体结构上,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女儿墙、内隔墙、围护墙、填充墙这些非结构构件的设计要更加关注,加强这些部分的结构设计,可显著提高建筑抗震性。在设计雨篷、女儿墙这些附属构件时要从整体角度考虑,做好连接和锚固工作。例如填充墙的局部高度可能就会造成主体结构的短柱出现脆性破坏。填充墙、内隔墙和围护墙设计中还要减少主体结构的自震周期,对其刚度分布予以改变,使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布得到有效改变,缓解其受力状态。而对于建筑结构中的顶棚、贴面、建筑装饰以及悬吊物部分,则需要综合性的采用柔性连接和刚性连接的双重手段,防止这些构件在地震中发生破坏和脱落。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综合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结构设计的质量,因此在结构设计中,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抗震设计。始终坚持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严格把控抗震设计中的要点,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和改善结构的抗震设计,让建筑工程高质量竣工。
参考文献:
[1] 吴耀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探究[J].建设科技,2017(7):126-127.
[2] 王坤,梁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5):59-60+63.
[3] 黄鹤.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分析[J].低碳世界,2015(35):121-122.
(作者身份证号码:13032419841011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