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志琴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6岁幼儿肌肉群正处于幼嫩期,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大量手眼结合的活动,而陶泥就是通过手来捏、团、搓、拉、压,使它变成圆的、长条的、扁平的等各种形状,孩子可以自由自在地塑造自己想象中的物象,从中尝到“想”与“做”统一的乐趣,并获得触觉刺激和陶泥可塑性特点的认知。
我们选择陶泥作为孩子的探究材料。而今天我们也想和孩子一起,用“芬芳”的泥土碰撞孩子们的小手,亲近孩子们的小脚,浸润孩子们的心灵,聆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
一、材料解析
泥土是陶艺的原料。土质的品种极其丰富,有瓷土、紫砂土、陶土等,颜色也有红色、白色、黄色、等很多种。幼儿园一般选择陶泥比较合适,这种泥颗粒比较细,可塑性较好,只要与水配合的比例恰当,产生的粘性也较好。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新型的玩具虽然层出不穷,但是,陶泥却是大自然馈赠的玩具,孩子在玩陶泥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造型经验和无比的乐趣,全面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形象思维和审美能力。
二、材料探索之旅
第一阶段:自由探索阶段 感受陶泥特性,激发幼儿兴趣。(4周)
投放材料:高白陶泥、灰色陶泥、黄色陶泥、红色陶泥。
儿童发展分析与跟进策略:
1.幼儿的兴趣需要在萌发:在自由探索阶段,大部分孩子(女生居多)对新投放的材料愿意去尝试捏塑。在他们经历一次探索之后,发现陶泥并不容易捏塑造型,出现有个别幼儿愿意跟着陶泥工具书继续完成作品。自由探索后期,探索陶泥的孩子明显少了许多,这时,同伴的经验分享又让孩子燃起玩转陶泥的欲望。有的孩子去自主学习陶泥工具书,有的请求老师的帮忙,还有的孩子总结出了自己做水杯的经验。介于孩子对陶泥的喜欢,教师及时鼓励孩子作品的优点,也激发其他孩子的探索陶泥兴趣。
2.幼儿的技能技法在摸索:孩子在经历一次又一次与陶泥的碰撞交流后,他们总结了一些玩陶泥的技法:从捏、压、搓到团、揉、滚、绕,作品也從没有主题到有主题,有的孩子捏塑过程中还添加了吸管辅助材料。我们观察发现:孩子只限于用陶泥工具或者手来进行创作。为了让孩子在陶泥技能方面有更加完整的认知,后期将引导孩子了解规范的陶泥基本技法:有手捏成型法、泥条盘状法、泥板成型法等,装饰的方法有刻、贴画、画、嵌画、镂空等。引导幼儿观察各类技能的特点,及怎样恰到好处地怎样表现物的基本特征,同时在区域内的墙面上增添陶泥技巧挂图和作品步骤挂图,便于幼儿随时取下自主学习,来拓展孩子创作思路。
第二阶段:欣赏与创作 引入欣赏材料 拓展幼儿视野(4周)
根据探索阶段一的孩子作品初步表明,幼儿对陶泥已有初步的认知。一个富有表现力的陶艺作品离不开对艺术形式美的追求。《指南》提出,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的艺术形态和艺术作品。但孩子在平时生活中不常接触陶泥,对陶泥作品还缺乏一定了解与经验,所以欣赏陶艺作品是孩子创作陶泥作品的源泉,也是给孩子带来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孩子不仅要学会欣赏,更多的需要在欣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双手去造型,就像一根导火索一样,可以引爆他们如烟花般绚烂的创造力,因此在这一阶段孩子借助视觉、听觉、动觉与感官刺激等多感官的参与,多种方式,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
2. 与书中的佳作面对面,自信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品质。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大班幼儿独立性、自主性逐渐增强,在活动中他们有自己做主的强烈欲望,教师为他们提供了三本陶泥工具书:《玩泥乐趣多》主要是一些简单且童趣的作品。《少儿陶艺—教学200课》里面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几种陶泥技法创作的动物、植物等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实物,《陶泥创意实验室》集结名家作品欣赏和所涉及的创意作品,能激发幼儿创作思维。这三本工具书难度不一样,可以满足不同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需要。期待他们能在自主学习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
(二)与艺术家面对面,欣赏大师佳作《茶壶》。
在自由探索阶段,孩子们对水杯、茶壶引发了一段自主探索,根据《指南》精神“追随”幼儿教育的理念,提升幼儿审美,激发幼儿创作想象力,选择了当代著名紫砂大师葛军的茶壶作品《金钱豹》,这件作品是模拟金钱豹的造型,瘦削的身姿,壶嘴和壶把曲线向上扬,静中有动。壶身渐变、斑点体现了金钱豹独立,蓄势待发状态,得以很好的体现,猫科动物可爱的一面也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李佑泽:这个茶壶上有豹纹,像是一只趴着的豹。
贝贝:手拿的地方像豹的尾巴。(叫壶把)
朱方晗:能出水的那里是豹的嘴巴(叫壶嘴)
向思颖:水杯上也有豹纹,杯子手拿的地方也像他的尾巴。
小太阳:茶壶的顶上像豹带着帽子,那是什么?(壶口)、
(三)与古人面对面,走进博物馆。
幼儿对美的欣赏不仅只局限于大师作品的欣赏,还可以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活泼的环境里陶冶艺术情操,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常州博物馆的瓷器,上起先秦,下迄清代,从时代上贯穿了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史。带着孩子去感受不同时代瓷器的变化,观察古代人如何用陶来捏塑陶碗、陶罐、陶勺、陶塑的动物、马车等等各种陶器和陶塑。用陶泥捏塑作品不是单纯的技术技法,还需要用陶泥塑造物体的基本形象。基于孩子有了这样的体验活动,他们对物体的型有了更深刻认识,对孩子们之后陶泥的创作型思维也有一定的积淀。
李佑泽:古代的碗都是土色的。
贝贝:他们用陶做的动物和真的动物不一样,真的动物有毛他的没有毛,还没有眼睛。
闵昊:他们的动物形象有点看不懂。(抽象)
陈旻璇:古代的东西是用陶做的。
(四)與身边的“大人”面对面,学习模仿哥哥姐姐的佳作。
寻找孩子在身边的作品——哥哥姐姐的陶泥作品,以“大”带“小”的学习方式激发孩子创作丰富的陶泥活动。教师把哥哥姐姐们的好作品投放到陶泥区,孩子能够零距离的观察触摸作品,感受作品细节的装饰纹路,学习丰富的装饰技巧。
儿童发展分析与跟进策略:
在第二阶段,教师开展多元欣赏途径,拓宽孩子的审美视野与审美体验。如通过大师作品的学习、参观博物馆活动以及“以大带小”的学习活动来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观察美。过程中,孩子们创作了各种各样的茶壶,做壶嘴时遇到了困难,他们有向同伴学习解决问题或者自己寻求工具书解决问题,一切都锻炼了他们与同伴的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也更使得他们的小手和思维也变得灵活起来。
1.丰富多元名作欣赏:在一日生活的谈话时间增添丰富多元化的欣赏作品,预留充分的时间给他们畅所欲言的机会,充分激发他们的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和语言表能力,鼓励幼儿有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2.学习多元装饰技巧:一件好的作品也不开丰富适宜的装饰技巧,在装饰技巧里有粘贴装饰、肌理装饰、釉料装饰,刻坯装饰。幼儿园常见的是前三种装饰,孩子可以选用其中一种装饰技巧创作一件作品,以巩固和鼓励幼儿创作更丰富的作品。
第三阶段:独立创作 巧用辅助材料,作品更具独创性。
《指南》在表现与创造目标中指出,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是指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审美心理意向,利用艺术的形态语言、艺术的工具和材料将它们重新组合,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的能力。
儿童发展分析与跟进策略:
第三阶段活动的开展,大部分孩子能熟用陶泥工具,如使用金属刀片轻刻叶脉、发丝,用双头泥塑刀点压变现文字、花蕊、耳蜗、鼻孔等;有个别幼儿选择适宜的辅助材料增添作品的灵动感,如剪刀剪出恐龙的嘴巴,细木棒支撑冠军花的立体等。有的孩子使用了装饰技巧:如《在水桶上睡着的小人》运用了黏贴装饰,孩子把小人和圆黏贴在水桶上。一些作品中的发丝,叶脉,花蕊、耳蜗等运用了肌理装饰。一些认知过的陶泥技法也在这一阶段慢慢显现,如用手揉捏出自己想要的形状,陶泥盘状法创作的花瓶,在泥片上刻画出画面等。因此,这一阶段孩子的陶泥的玩法有了质的发展。
1.鼓励创作独特作品。陶泥活动开展至此,教师除了引导孩子认知陶泥技巧和通过视、听等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外,可以提供丰富有意义可操作的辅助材料,如气球、树叶、木棒、水、叉子、筷子、各种豆类等,让孩子体验泥巴的朴质与辅助材料的完美结合。另外还可以开展多媒体互动式评价,以预先拍摄的照片或者录像回放给孩子们一边欣赏,一边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有的孩子可以在学习同伴的陶泥玩法得到启示,有的孩子在得到鼓励后激发更大的创作欲望,就是促进幼儿在不同能力水平得到提升。
2.鼓励同伴合作创作。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层面较小红斑幼儿有了明显的提高与增强,抽象逻辑思维和表达表现能力也在逐步发展,所以通过这一阶段的观察,更多的孩子愿意去合作创作陶泥作品。教师应鼓励幼儿合作分工,交流与融合各自想法,发挥各自的长处完成更大气的作品,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三、教师感悟
陶泥是表现人类思想和生命的一种艺术材料。陶泥有其本身的独特材质,在造型手法、塑造过程、作品成型都与它自身特点有联系,这也就锻炼了孩子手部灵活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感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能力等。就孩子陶泥探索之旅浅谈几点感悟:
1.在“陶泥探索”下儿童的心理认同
陶泥作品是儿童根据内在表进行加工改造的产物,需要教师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儿童有足够的自由和自信心,去主动地创作。观察发现在诸多次陶泥创作创作过程中,孩子们不是每一次创作都会成功,有的孩子才玩过一两次陶泥认为有困难终止探索;也有的孩子创作一次作品失败,随即换其他材料进行创作。如果这时教师及时了解孩子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鼓励肯定支持,孩子才能创作出更佳的陶泥作品。所以儿童的年龄的特点决定他们的每一次成长需要不断的鼓励肯与定,以及足够的认同与关爱。
2.在“陶泥探索”下儿童主动性学习的发展
《指南》精神倡导孩子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那在陶泥探究路上如何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与发展,教师首先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其次每个孩子的成长有快有慢,大部分孩子通过自主学习工具书模拟创作,有的孩子始终执着于茶壶的制作,有的孩子经过不断的探索已经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出作品。只要孩子都按自己的节律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都应给予支持理解。最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孩子们在与陶泥的互动学习中,都能成为更加独立自主有想法的人。
3.在“陶泥探索”下儿童独创性能力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幼儿是这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江泽民也提出:创新要从娃娃抓起,培养幼儿创新思维是幼儿教育的主流。在《指南》中也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而陶泥探索正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儿童在与陶泥的不断互动与游戏中,学习、摸索、探知、创新。教师则有目的有计划的侧面引导,提供欣赏佳作,启迪思维,提升审美素质,鼓励独立地、创新地创作作品。
“陶”你喜欢,“淘”玩泥土的探索之旅还将继续走下去,期待这“芬芳的泥土”能在孩子的手中开出不一样的“花朵”。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鸣珂巷幼教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