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新时代意义

2019-10-21 01:11焦银平
青年生活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焦银平

摘要:东方社会的解放和发展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他们依据各个国家的不同社会历史状况对其发展给出了不同判断。马克思认为,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正经历着从前资本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的“阵痛”期,而奴隶制改革后的俄国则拥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机遇,这个伟大设想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雏形。正确把握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对于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东方社会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十九大胜利召开,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因此,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进一步探究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跨越“卡夫丁峡谷”

1861年,俄国推行废除农奴制,尽管俄国农民因此获得了法律上的解放,但很快又陷入新的债务泥潭。为了能够对俄国社会改革后的新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马克思不仅自学了俄文,而且“在许多年内研究了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官方发表的和其他方面发表的资料”[ 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4.]。并提出了“跨越”理论,即落后国家可以在自身特定条件基础上通过吸收外部成果实现自身的跳跃式发展:可以利用公有制残余和强大的手段,来缩短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进程,同时可以避免西欧开辟道路时不得不经历的痛苦和灾难。

跨越“卡夫丁峡谷”本质上只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人所面临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都是上一代人历史性实践的结果,人们既不能选择也不能跳跃,只能在既有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所以,即使洞悉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我们“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然而,生产关系不同。尽管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是这种决定既不是机械的,也不是同步的,生产关系及其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社会关系伴随生产力的发展会发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因此,跨越“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关于俄国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直接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设想。当然,马克思没能亲眼见到的是,这个伟大的理论蓝图在中国开花结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提出了通过吸收资本主义国家一切有益的发展成果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邓小平理论对这一原则进行了具体规定。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并此基础上给出了明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定义。此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社会矛盾进行了定义,即人们迅速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社会生产落后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发展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党和政府认识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密 不可分的关系。其次,对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进 行了进一步的确定。还创造性提出了加入世贸组织的经济策略,为推动全球化注入催化剂。此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提出“三步走”战略,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性和规划性,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三)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发展

第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了更加科学的 概括,真正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理论成果的协调统一。第二,对 改革开放这一意义深远的政策进行了更加系统、科学的评价,对改革开放的目的 与经验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三,对发展的内涵进行深刻剖析,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第四,继续完善改革开放,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三、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启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通过對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以及对于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方法论的探索可以不断继承、丰富、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可以更好地推动马克思社会理论中国化和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它在历史领域运用的结果就是唯物史观。要求我们在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东方社会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理论背后的价值预设是人类的全面发展。哪怕是考察资产 阶级的历史贡献,马克思、恩格斯也是以人类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判断的基本前提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价值标准不仅仅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更多地指向人类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着力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在新时代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 。

(三)不断解放生产力

通过对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方法论的深入探索,为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方法借鉴。走中国道路,其核心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握基本路线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持续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4.

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