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蕾
摘要:新闻专题片《振兴发展 大庆报告》从主题确立、设计分集架构的时候,就已经对油田进行了整体考量。无论是从国家战略还是集团公司的角度,大庆油田都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与担当。因此,设计好合理的文稿创作,对专题片节目来说,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关键词:专题节目;创作;合作;沟通
谁拥有重大、深刻的新闻主题,谁就会在同等条件下首先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新闻的“内涵深远”,要求主题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新闻事件进行科学的分析,报道新闻事态,而《振兴发展 大庆报告》就是这样一部符合上述诸多因素的新闻专题片。东北的振兴发展是当前形势下的重要任务,大庆油田作为有责任的国企必须担当起这样的历史使命,新闻专题片《振兴发展 大庆报告》也正是因此应运而生。
新闻传播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生活进入物联网时代,媒体竞争异常激烈,专题报道的竞争已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比拼,而是媒体整体水平的较量。能不能捕捉到独到的题材,选取什么样的视角,如何突出主题,叙述能否达到简明而深刻,语言是否具有感召力,最终成型的纪录片能不能成为精品等等问题,都需要运用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振兴发展 大庆报告》的成功制作完成,再一次证明,团队集体智慧在新闻纪录片的精品创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片尾字幕打出的是:大庆油田有线电视中心录制。这里面包含了数十人的努力和付出,从台领导、总编辑的总体把关到分集编导的精心编写,采访记者、摄像记者、动画制作、解说配音、后期制作等等环节无处不体现着这个团队的集体付出。庞大而各司其职的制作团队,每个人默契的配合,就是做好这个重大专题报道的底气和信心。
观众看一部好的电视专题片,无非是来自两个方面:画面和解说。
首先,拿画面来说,为什么《振兴发展 大庆报告》会给人高级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运用5D技术拍摄的原因,16:9的画面比例,超高清的像素,饱和度极高的色彩表现力。但是我们也不是一开始就能把这些素材应用好的,我们也是在经历了无数个烂画面、普通画面,一帧一帧选出最适合的电视画面。
因为是年底制作,大部分的拍摄工作都是在数九寒天。这一年的冬天动辄零下30几度,每一帧精选出来的镜头,背后都有冻得近乎僵硬的编导和摄像。为了把井架和雪地拍得更加唯美一些,選景、找角度,对焦……忙活下来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在凛冽的寒风中耗了这么久,但是真正用到片子里的,最多只有三秒钟。
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工作的原动力,《振兴发展 大庆报告》最终完成四集制作,平均每集18分钟。这里面凝聚的是一个接一个的三秒,甚至时间更短的画面。
其次,再来谈一谈这部专题片的解说。专题片的内容几乎涵盖了生产、管理、科技和党建等多个领域,无论是备受关注的热点,抑或是在背后推动企业进步的力量,都通过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呈现在专题片中。
从一开始的创作,就力争选取不一样的角度。不一定非要宏大的视角,要从年轻态、质朴、平凡,三个角度切入,立足于油田振兴发展的大背景,让生活在时代里的每个人都能成为油田建设蓝图中的一分子。深入挖掘,注重细节贯穿了创作的始终。
细节,常被称作“新闻的细胞”“通讯的血肉”。细节,是人物生活中最真实、最具特色的精华部分,是新闻专题报道的活力所在。形象、真实、可信地表现人物和事件,就是要让细节说话。
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个细节可见人生。这部新闻专题片的解说词在运用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在整部片子的创作过程中,运用精选的故事和数据说话,让人看后印象深刻,入情入理,难以忘怀。
《振兴发展 大庆报告》的通篇解说词,由于运用讲故事的手法,从过去讲到今天,从现在讲到未来,读来亲切、自然,没有毫无情感的格式化套话,用一种实实在在的、正在发生的口吻去讲述油田在振兴发展纲要的指引下,是如何步履铿锵、奋力前行的。不仅在理性上说服观众,还能在情绪上感染观众,在头脑中、心灵中获得双重共鸣,最终起到传播正能量、鼓舞职工士气、凝聚职工力量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