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春梅
由于身体缺陷,聋哑学生成了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正是这个原因使这些孩子在成长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不断地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于聋哑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协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健康发展,需我们不断探索和永续研究的实践课题。
一、聋哑学生的共性心理问题
1.自卑性心理。聋哑学生在人群中看到自己与他人不一样时,会条件反射性地将自己埋在某一个角落或者某一个无人的地方,逐渐地就产生了我与别人不一样,别人看我的眼神很奇怪,我低人一等等自卑性心理;也不愿意再和健康的小朋友们一起玩,并将自己与外在世界隔离起来,守在自己的那片灰暗的小天地里。
2.攻击性心理。聋哑孩子如果长时间地沉浸在自己黑暗的自卑心理之中,他们的三观就会成为一个扭曲的、破碎的镜子,无法再矫正成明亮、光滑的镜面。在这种扭曲心理的驱使下,他们会因为一些不合心意的事情而大发雷霆,会因为别人对其意思的不理解而暴跳如雷,会因为别人的不顺从而进行直接攻击。
3.社会适应力差。聋哑学生与正常的学生相比,他们少了一个接受教育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幼儿的启蒙教育,即学前教育阶段。所以,聋哑学生在起跑线就已经落后于正常学生了,各种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自然也就赶不上正常孩子。相应地,他们在随后的教育中所培养的交流能力也不如正常孩子。
聋哑学生在家里大部分时间都是不需要帮父母做什么事情的,反而是父母将他们的事情安排的面面俱到,好像是这对于聋哑孩子来说是应该的。但是,这一情况却造成了聋哑孩子的主动意识和动手意识比较弱。所以,当他们步入学校后,是既不愿意主动与教师互动,也不愿意与同伴玩耍,致使自己的活动区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而在社会交际圈中,他们的自卑性心理更是让他们不敢接近社会上的人群,他们的攻击性心理也让他们与社会、与社会生活越离越远,进而导致他们在长大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二、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家庭原因。家庭是聋哑学生除了学校,接触时间最多的地方,也是聋哑学生最依赖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有效地帮助聋哑学生缓解相关心理的不利因素,而不好的家庭教育恰恰是心理障碍因素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和家庭无关,于是对孩子就采取放任自由的管教方式,以至于聋哑孩子难以接受到连续性的教育,家长也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行疏导,对其学习也毫不关心,使孩子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2.学校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没有什么事物是能够永保“青春”,除非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特殊教育学校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学校的设备设施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渴求和活动需求。教育理念的更新速度,满足不了聋哑学生信息获取的广度和深度。
三、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1. 改变家庭教育观念。家庭观念的改变对聋哑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家庭教育远远没有学校教育的那种计划性、系统性以及连贯性,所以,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是家长的言传身教。在一些家庭的行为和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就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影响。这是一种自发的,无规律的,非定向的影响。有可能是正确的促进作用,也有可能是抑制作用,甚至朝着错误的方向引导。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务必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教育手段,确保和学校的教育工作完美衔接,共同促进聋哑学生的健康成长。其次,家长要帮助聋哑孩子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在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成长观的过程中,家长还要给孩子更多的爱与呵护,让他们对家有一个安全感和归属感。
2.适当地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聋哑学生这一阶段的特殊群体,他们在有著脆弱心灵的同时也有着很强烈的自尊心,非常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所以,作为一名特校老师,就要了解学生的自卑性心理和攻击性心理,并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其次,要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通过老师的鼓励和赞扬,聋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会逐渐地被树立起来,封闭的内心也会慢慢地被打开。
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即一位学生如果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那么他在这门科目的课堂上就相对活跃,相对自信。那么,这个现象就说明:教师的为人修养以及师生关系,是与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心理有着一定的关联的。所以,对于特校老师来说,就更要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体现自己的素养,以博得聋哑学生的喜爱,进而帮助他们打开心灵的窗户;同时,教师还要改变高高在上的施教者的角色,而以一种朋友间、同学间的交流方式与聋哑学生进行交谈,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并尽可能多地站在聋哑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想法和心情,从而成为学生的良师和益友。
聋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更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所以,这必须要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必须要密切和聋哑学生进行交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引领,才能促使其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