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性慢病管理在乡镇卫生院的应用

2019-10-21 21:48凌何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7期
关键词:作息时间规范性卫生院

【摘  要】目的:探讨规范性慢病管理在乡镇卫生院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9年7月,将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慢病管理);观察组40例(规范性慢病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饮酒、锻炼少、吸烟、作息时间不规律比例,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在乡镇卫生院的应用规范性慢病管理,能够极大的改变患者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规范性慢病管理;乡镇卫生院;生活质量;随访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321-02

慢性病管理在乡镇卫生院属于一种极其重要的工作任务,同时也是确保乡镇安定的民心工程[1]。在乡镇慢性病管理的过程中,通常是对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高血压等疾病的防治管理,其目的旨在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据付英、李晓华等[2]学者研究表明,在乡镇卫生院的应用规范性慢病管理,能够起到有效的管理效果。为更好的表述慢性病管理的应用效果,本文以我院近年来收治80例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现说明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3月—2019年7月,将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7例、13例,年龄47—76岁,平均(61.5±4.4)岁;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31例、9例,年龄49—76岁,平均(62.5±4.8)岁。一般资料基本均衡(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慢病管理,其中包括健康知识宣教、用药指导以及日常指导等。观察组采用规范性慢病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1)构建健康档案。医护人员应对收治的患者构建个人以及家庭健康档案,全面记录门诊病历、随访记录以及病情变化等情况。(2)分级管理。医护人员应按照患者的病情,将其分为三级,即高危组、中危组以及低危组。对于高危组患者来说应开展三级管理,每隔30天进行家庭随访1次,正确指导患者控制病情发展的方法,定期要求患者在乡镇卫生院检测各项临床指标。对于中危组患者来说应进行二级管理,每隔60天进行家庭随访1次,并询问患者服药情况,同时叮嘱家属让患者按时服药、开展适当的锻炼以及科学饮食等。对于低危组患者来说应开展一级管理,通过指导患者健康生活,每隔1周对病情进行复查,每隔半年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进行监督管理。(3)系统化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定期开展健康讲座、派发宣传单以及应用新媒体宣教等方式,以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认知水平以及自我保健管理水平。(4)规范性生活指导。医护人员应充分按照患者的家庭情况、文化程度等进行生活指导,并严格要求患者遵循医嘱科学的饮食、锻炼以及服药等,并通过门诊随访对患者做出针对性的指导。(5)随访管理。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随访时,应详细的记录随访时间、锻炼情况、饮食情况以及科学的作息时间等,并对诱发并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降低了对患者造成的风险。

1.3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生活方式变化情况,如饮酒、锻炼少、吸烟以及作息时间不规律等。

(2)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SF-36)量表进行评分,其中包括4个维度,即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等,采用百分制评定,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关系。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1.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行X2或t检验;(P﹤0.05)显著差异。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生活方式变化情况

对照组患者饮酒、锻炼少、吸烟、作息时间不规律比例,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近些年,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医学护理模式的发展,使得医疗服务开始向预防、保健等方面进行发展,这种护理模式的改变,不但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同时更加体现出了综合性医院向着乡镇的持续延伸[3]。所以,乡镇卫生院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才能更好的促进乡镇的发展。

规范性慢病管理主要是总结以往的管理经验以及教训,并充分结合乡镇卫生院慢性病患者的特点、病情等制定出規范化的慢性病管理体系,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患者的生活质量[4]。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通过构建健康档案,能够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家庭等情况,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护理提供了准确依据。通过进行分级管理,能够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工作,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以及依从性。通过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能够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加快了疾病的康复速度[5]。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能够正确指导其按照医嘱服药,有效控制了疾病发展,降低了对患者造成了不良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饮酒、锻炼少、吸烟、作息时间不规律比例,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说明将规范性慢病管理应用于乡镇卫生院有价值,获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同。

综上所述,通过在乡镇卫生院规范性慢病管理,能够极大的改变患者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赵东兴,陈淑云,周玉民,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平台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40(2):102-107.

[2]付英,李晓华,张莉,等. 医院-社区护理模式应用在分级诊疗中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3):269-270.

[3]刘冬艳,韩海英. 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导的肺结核患者督导管理模式效果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9, 46(4):93-98.

[4]周恩庭, 唐岚. 以健康教育信息为载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号研建及社区居民回应性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8, 47(1):85-86.

[5]王留义, 忽新刚, 顾建钦,等. 基于手机端的慢病管理系统对社区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及哮喘控制效果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 26(4):86-88.

作者简介:

凌何,(1983-)男,汉,重庆璧山人,全科主治医生,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全科医学方向。

猜你喜欢
作息时间规范性卫生院
基层卫生院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研究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让作息时间成为自我养成习惯之钙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乡镇卫生院的内部控制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国家电影局公布规范性文件目录,同时废止一批规范性文件
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及其制度完善
世界上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小P孩作息时间表”火了:每天学习18个小时
伟人们的作息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