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梅
摘 要:自学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自学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认识得更加清楚,之后经过思考和改进提升自身的整体能力,所以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了探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学习语文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涨,究其原因发现,目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成绩的提升,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指导比较依赖,所以学习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推动小学语文的教学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指导学生的自学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积极性,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條件和保障。
一、丰富教学资源,激发自学兴趣
兴趣是第一任老师,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教学资源中获取语文知识,比如利用生活中的电影来学习汉字,并根据新闻联播来学习拼音的读法,纠正发音。再如,运用绘本来让低年级的学生学会讲故事,通过课外读物,增加高年级学生的阅读量等等,这些教学资源的利用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语言的魅力,以此更加努力地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为了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堂,于是笔者为学生组织了阅读俱乐部,让学生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漂》、《朝花夕拾》等课外读物,使学生在阅读中将不懂的汉字、句子标记出来,之后进行小组探讨,将自己的阅读感想进行分享,让每位学生在分享中拓展自己的思维,并整理了阅读思路,为接下来的成长做好了铺垫。总之,利用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以此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下教学指导,培养自学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主要是从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入手。首先,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在上课前能够将课堂知识进行熟悉,将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号,带到课堂上进行讨论,提升听课效率。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对课堂知识做好笔记,理清学习思路,并在下课前做好总结,最终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最后,在课下复习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构建知识框架,最终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例如,在教学《己亥杂诗》这首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对这首诗进行了预习,让学生首先了解这首诗的来历,之后通过借助注释和诗人经历来读懂这首诗的整个意思,并在课上将其中不懂的字义以及句子进行了解释和探讨。如“九州”、落红”、“吟鞭东指”等等这几个关键词。学生通过阅读掌握大意,之后运用小组探究和讨论法对这首古诗词的中心思想进行了分析。最后,学生在复习这首诗时,笔者又将关键词进行了书写,如“万马齐喑”“降人才”“九州生气”“罗红”“护花”“春泥”等字词,让学生试着将古诗进行背诵,并在复习中回忆教学的重点,从而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最后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面对新的知识时,能够从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方面出发,将知识进行内化,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
三、安排课后作业,掌握自学步骤
课后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课下作业的安排,在设计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时,将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来设计,并让学生在作业中掌握自学的步骤,做到课前准备,课后巩固的目的。最后让学生在自学中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文化水平,为推动小学语文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例如,在教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一课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阅读“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1)说说什么事情让周恩来体会到“中华不振”?(2)你认为什么是“中华不振”?(3)请你仿照这一选段写一写以后周恩来还会遇到什么事又让他感觉到“中华不振”。通过这一作业的设计,让学生首先懂得在阅读时,先总结主旨大意,之后对文中句子进行分析,最后运用文章的主旨思想来对空白进行了补充,并通过写作来拓展思维。从而使学生掌握自学的步骤,并不断地提升中,整理语言的规律,提升语文技能。
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进,通过不断地优化来训练学生掌握自学步骤,并学会自学。最终让学生不再依赖教师,在课下进行主动学习,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程。从而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高凌燕.探究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24).
[2] 许梅.浅谈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