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张曦光 王红洁 程浩 赵春阳 王丽艳 丁金凤
【摘 要】目的:評价经颅超声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缺血性卒中120例,均在发病24小时内就诊,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加用经颅超声治疗,常规用药同时就诊6小时内应用经颅超声治疗(频率:800kHz,0.75w/cm2,脉冲超声),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共14天;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1、表2治疗后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7天及14天治疗组评分明显下降,与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表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73.8%,两组差异显著(P<0.01)(表2)。对凝血功能无影响,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经颅超声治疗能促进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经颅超声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73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314-01
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国内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早期静脉rT-PA溶栓,但由于溶栓时间窗限制、溶栓药物可以引起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专家们一直在研究加用其他疗法,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经颅超声治疗就是其中之一。
本研究报告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规药物联合经颅超声治疗的临床观察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20例均来自本科室住院 2018年01月—2019年01月住院患者,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 两组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和入选条件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经颅超声治疗)6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组)60例,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
1.1.2 患者入选条件:①年龄45-75岁;②临床特征符合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③发病时间小于24小时,在医师监测下脑卒中原发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在医疗干预下无缓解仍有继续加重者;④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或其他颅内感染及肿瘤者;⑤患者和(或)家属签字同意。
1.2.1 治疗方法: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抗血小板、降脂、软化斑块、营养脑细胞、活血化瘀、脱水、补液等综合治疗,②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病人入院6小时内应用经颅超声治疗 。
1.2.2 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均常规行头颅CT、心电图、血凝全套、血尿常规、血液生化等检查。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天、14天, 医师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2.3治疗评价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判定。(1)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残疾程度0级;(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残疾程度1-3级;(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生活能自理;(4)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5)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
1.2.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采用T和X2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显著(P<0.01)。用药7天及14天治疗组明显下降,与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表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73.8%;两组差异显著(P<0.01)(表2)
与2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组治疗后14天比较ΔP<0.01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数小时内,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加重,病史率和致残率明显升高。此时,治疗的重点是尽快使血栓溶解、重建血液循环、减少脑神经细胞损伤、改善患者预后为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已达成共识,但溶栓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 ,特别是溶栓时间窗的限制,极少一部分患者能在发病4.5小时内就诊,大部分患者只能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
经颅超声治疗是使用一种具有一定功率和频率的超声仪。超声又称超声波,是频率在2万次/S以上的震荡波,它可以穿透人的颅骨,直接作用于脑部病变部位。超声波对机体的影响是由超声波的强度和作用时间决定的,研究证明,合适的超声强度和作用时间,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代谢水平,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利于脑细胞功能的恢复。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曾有报道经颅超声治疗脑血管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2]。周万松等报道了“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脑出血”采用经颅超声治疗后,对治疗的效果(包括基本治愈、显著好转及有效率)进行详尽的阐述[3]。我国学者郎鸿志教授自1972年开始通过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和长期随访,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经颅超声治疗的安全剂量,即脉冲超声波频率800kHz,功率在0.25—1.0W/cm2为经颅超声治疗的安全剂量[4]。
治疗仪是“洛阳康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经颅超声治疗仪,它是由超声发生装置、治疗声头和固定头架三部分组成,声头面积为3平方厘米,超声频率为800kHz,功率为0.75W/cm2的脉冲超声,将治疗声头置于病变侧的颞窗部位,用头架固定,使用耦合剂以保证超声透入颅内,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共14天。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常规用药治疗+经颅超声治疗),在治疗后7天、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1),这说明经颅超声治疗能阻止血栓进展,挽救脑梗死病灶周围“半暗带”,提高脑细胞代谢水平,从而使失去功能但尚未死亡的脑细胞逐渐恢复,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经颅超声治疗对凝血功能无影响,不会因为凝血功能的下降而引起出血的严重并发症,应用低频、低强度超声产热量低,加上局部血流恢复后的降温作用,使温度变化对脑细胞的危害较小[5], 因此,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值得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
[2]郎鸿志·脑血管病的经颅超声疗法,第2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周万松,郭跃,超声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与实践.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4]郎鸿志,李波,赵春高等,超声增强溶栓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15:10—12
[5]Nedelmann M,Eicke M,Lierke EG,et al. Low-frequence ultrasound induces nonenzymatic thromblyis in vitro. J Ultrasound Med,2002,21:649~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