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娴
摘要:一个词的背后,躲藏着一个世界。一盏灯,也不能把他说出。镜子看着我,说出我的一切,却没有声音。
关键词:对话;平等;师生
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对话”?
对话是课改中的“要素词”,我该怎样理解“对话”?我们在课堂上呈现的和学生的样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对话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读到这里,我的大脑在高速运转,似乎在搜寻什么。
一、怎样的对话才能体现真正的平等
“平等”“人格”“心灵”——或许我们该需进一步思考的是:怎样的对话才能体现真正的平等。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主要是以文为中介进行平等的精神交流。民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如果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间就无法对话仅仅为简单对答。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呢?如何让他们积极发动思维,大胆表现自我,求同存异,畅所欲言呢?师生关系或者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可否认,教师永远是课堂上的主导,教师采用什么方式引发学生表达自我至关重要,这涉及到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的问题。
二、平等
对话教育认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教师没有对话意识,与学生就难以和谐相处。而语文课堂的对话,一定是基于“语文”的对话。简单来说,就是教师与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体现的必是因“语文”而产生的对话形式或内容,而不是外加的“表扬”或“激励”等交往与互动。但如果就某一篇课文的某个片段进行训练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巨大的宝库。它有香甜可口的山葡萄,美味的榛子,人参等名贵药材。用“因为……所以”把你的想法写下来,这是学生写出的话一定都大同小异,根本没有体现“对话”的价值。其实,如果真要用对话的形式体现可以问小兴安岭四季都很美丽是个巨大的宝库,你想什么季节去探险呢?这时就可让学生和小兴安岭进行对话,这也是基于课本的延伸,我相信这是学生一定会主动思考。
明显课堂的“对话”还需一步步走向思维的深度,和谐的师生关系仅仅是促生对话的“催化剂”而不是对话本身。因此教师在提问时不能仅仅提一些形式化的问题,或者说理解性的问题,要打破线性思维,提出能激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答案进行质疑。这样美丽的小兴安岭正在消失,是什么让它面临这样的危机。这时孩子们展开充分的讨论,老师也不必担心孩子“七嘴八舌”,而最终孩子们的回答肯定会触碰文本要表达的“原点”问题。这样的语文训练都可以围绕“对话”进行设计,因为这样的设计不但容易落实,还容易走向对话的高度。如果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没有生成,那么,课堂上的那些“问答”充其量也就是问题的“相加”,不会变成纵深的思考,变得肤浅。
三、小组合学
而我们初步构建小组合作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中一问一答的问答课堂模式,我感受到了师与生另一种层面的“平等对话”。即更能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围绕“原点”问题,依次由浅到深到文本里找答案,再小组内依次发言,交流讨论深挖狠挖,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在汇报时穿针引线,这样的课堂就容易出现精彩的生成。因为合学课堂师生的对话是多边进行的,孩子们之间的交流由于更平等,就更加的畅所欲言,这样一來学生有更多机会发表自己意见,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这样的课堂激发了孩子主动参与主动表达的兴趣与意识,也能在自己的发言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海底世界这篇课文中,由中心问题:你认为海底是个怎样世界?小组合学,从最浅薄的课文文本上找答案,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一点一点的深挖海面的波涛海底的宁静却又不甚宁静,动物们在窃窃私语,各有各的活动等等挖掘海底的这个奇妙世界让本来学识较少的孩子们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另一面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兴趣,如果这篇课文能再总结每段的中心内容达成课文是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个目的就更能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讲解一些写作手法更能让孩子们理解深刻。一人计短,四人计长,学生在小组内的边汇报边勾画边批注,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自学能力,还走向对话的高度,促进了学生们的能力精彩生成。
四、高效课堂
老师在这样的小组合学中提一到两个中心问题串联全文,把课文进行一个整合,重点落在对文本的深入,对知识点的拓展。学生就会对全文理解就更深刻。这样在课堂上以学生为整体,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合学成果的舞台,才能让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碰撞出“奇异”的火花,才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学有所获。
因此教师不仅要充实自己随时充电多看教育家们著作课堂实录,还要善于思考作为一线教师还要勇于实践探索,更要从历史、文化的高度、哲学的高度,认识“对话”的意义,理解课堂里平等对话,打造高效课堂,站到高处,才能带领学生走向理想的彼岸。
当然,学会对话、做到师生在课堂上的平等对话不仅能带领学生,更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独立人格有力手段!我还是一位年轻教师,路遥还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