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要:作为一名新生代鬼才导演,宁浩无疑是最能抓住电影市场的导演,他的《疯狂三部曲》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宁浩的《疯狂三部曲》通过底层空间建构,以一种幽默自嘲的方式表达出对底层小人物命运的无奈剖析。然而,三部片子虽然在形式、创作风格上依旧很“疯狂”,但在后两部片子中,他的底层空间建构(街道、居住场所、寺庙)却逐渐丧失了真实性、偏离了电影艺术的本体性。
关键词:宁浩;《疯狂三部曲》;底层;空间建构
宁浩的“疯狂”系列电影——《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疯狂的外星人》,以荒诞性的叙事,通过底层空间的建构聚焦于社会底层的草根人物乃至边缘人物的生活。《疯狂的石头》通过罗汉寺及其附近区域的建构,以翡翠玉石为线索,揭示了一系列矛盾尖锐的社会问题,以幽默的方式调侃了当下社会的弊病;《疯狂的赛车》在一系列封闭的空间(出租车、灵堂、寺庙、屋内等)中以主人公耿浩赛车梦想的破灭到复仇为由,进一步折射出当代社会现实的阴暗面;在《疯狂的外星人》中,导演特意编码了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公园”。影片主要场景建构在一个融合全球各国地标的微缩景观公园中,借此表达出当下世界的荒诞性、阶层尊重问题以及底层小人物的无助与悲伤。宁浩的《疯狂三部曲》是一种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自嘲,通过底层空间的建构,进一步表达出当下世界的荒诞性、被时代快速发展所抛弃下的小人物的悲哀与无奈。
一、《疯狂三部曲》的底层空间建构
“底层”一词最早出现于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葛兰西的《狱中札记》中,他用了Subaltern Class一词,曹雷雨等译本将其翻译成“下层阶级”、“下层社会集团”、“下层集团”、“底层阶级”。②所谓“底层空间”指的是底层群体的现实生存空间。电影底层空间包括底层群体生存的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及与之相联接的整个社会的现实空间。③宁浩作为中国新生代导演,在他的作品中,他将目光聚焦于荒诞的社会现实,通过黑色幽默的创作风格和极具浓厚的人文关怀,细致入微地反映社会现实的种种问题,传递出导演对生活在底层空间中小人物的同情与关怀。
电影是空间的造型艺术,电影的真实,首先是空间的真實,正如安德烈·巴赞在《电影是什么》一书中提到:“电影的特性,暂就其纯粹状态而言,仅仅在于从摄影上严守空间的统一,电影可以从画面中抽掉一切真实,唯独不能失掉空间的真实”。影片《疯狂的石头》(2006)中底层空间建构就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影片通过一系列具有生活气息的底层空间建构揭示出各种矛盾尖锐的社会问题。影片故事的主要场景发生在罗汉寺及其附近区域:狭窄凌乱的居民区、簇新的玻璃外墙的高楼大厦、处于城市犄角旮旯里的旅馆、简陋的展览会场、拆到一半的厕所等等。这些空间没有明显的空间定位,同时又被孤立于这个城市的角落,呈现出一定的碎片化特点。这样的空间建构十分契合生活在这个底层空间中小人物内心的无奈与悲哀。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包世宏患有前列腺疾病,当他在厕所撒尿时,导演通过镜头的晃动、昏暗的灯光、水管爆裂的水声来揭示包世宏内心的痛苦,暗示包世宏这个处于底层空间中青年男性背负的无奈与巨大压力。影片中类似于这样的场景设置,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真实感。
然而,在影片《疯狂的赛车》(2009)和《疯狂的外星人》(2019)中,却很难再寻找到这种真实感。在《疯狂的赛车》中,故事背景发生的大量场景基本上都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比如体育馆内、出租车、货车车厢、灵堂内、李法拉家等等,这些所谓的场景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和现实生活并无太大的关系,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同样,在影片《疯狂的外星人》中,这种真实性更是很难看到。影片中的大量场景发生在一个融合全球各国地标的微缩景观公园中,在这样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公园”中,一个异样的、虚假的社会,就这样被构筑起来了。导演在此营造出一个“戏剧空间”、一个“虚构空间”,将影片主人公和事件发生在一个不复存在的虚构空间中,最终远离了电影的本性——复制物质现实。同时,这样的场景设置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影片的主人公塑造也造成了一定的虚假性,缺乏立体性和饱满性。
二、《疯狂三部曲》的底层空间元素透视
宁浩的《疯狂三部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影片中所构建的底层空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统一性。影片中的一些底层空间元素在三部曲中反复出现,成为一种标识性的空间记号。比如无名街道、废旧街区;破旧、阴暗的居住场所;寺庙等等,影片通过这样的底层空间建构,奠定了底层小人物无奈、悲哀的基调。
(一)无名街道、废旧街区:小人物的漂泊之地
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性》一书中提倡“街道美学”。他强调:“街道一词在这里不仅指街道——特别是城市街道——本身,而且还包括它的各个延伸部分,如火车站、舞场、会堂、酒馆、旅馆过厅、飞机场,等等”。由此可见,克拉考尔所提的“街道”指的是一种具有开放性、流动性的空间①。在宁浩的《疯狂三部曲》中,“街道”成为底层小人物“暴力斗争”的场所,在城市的无名街道中,这些底层小人物为了各自的梦想与利益展开了一系列的挣扎,而街道在某种意义上也象征着他们的被遗弃、被放逐。影片《疯狂的石头》,场景设置就十分符合克拉考尔提出的“街道美学”精神。影片中的主要场景罗汉寺及其附近的无名街道和废旧区域(宾馆、工艺品厂、缆车、居民家)都与街道有着紧密的关联性。而在《疯狂的赛车》中虽然也有“街道”的出现,但是在这条街道上缺乏一定的开放性,没有生活的质感和人群的混乱性和流动性。影片所建构的“街道”没有真实世界所具有的内核,失去了空间的真实性。在《疯狂的外星人》中,出现“街道”的场景并不是很多,而且以“街道”出现的场景似乎也并不具有生活气息。
(二)破旧、阴暗的居住场所:小人物的挣扎之地
在宁浩的影片中,城市本身虽然是疯狂故事的载体,但这种所谓的城市却作为一个空壳似的环境出现在影片中。影片中的主人公虽然都置身于城市中,但他们的居住场所却都是远离高楼大厦的“底层场所”,他们的生存环境往往都是破旧、阴暗、杂乱无章的。导演通过这样的的空间塑造真实而准确地刻画了处于社会底层中小人物的真实状态和个性特征。而他们所居住的场所:破旧、阴暗,也成为宁浩底层空间建构的一个显著特征。
影片《疯狂的石头》中,主人公包世宏为了保护翡翠玉石,住在罗汉寺旁边的一个小旅馆中,通过镜头我们能感受到旅馆的颓败、甚至是肮脏的。而且,影片的整体色彩都偏向黑灰、深暗,这样的色彩使用更加突出了平民阶级的贫穷性。影片通过这样的场景塑造真实地记录了底层小人物真实的生存环境。在《疯狂的赛车》中,赛车手耿浩和师傅同样居住在一个拥挤、破败的房屋内,与之不同的是房屋内多了电视和冰箱,这样的场景设置表明师徒二人的生存状况相对要好一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影片这样的空间建构并没有很好地突出底层小人物尴尬的生存状态;而《疯狂的外星人》中耿浩和大飞作为底层,收入微薄,生活空间虽然破旧、杂乱。但较前两部片子来看,主人公的居住场所在某种意义上较明亮、舒适。由此可看出,在主人公的居住场所塑造中,宁浩的底层空间建构正逐渐走向下坡路。《疯狂三部曲》中的主人公置身于都市中,但却都是远离社会主流的“边缘人”,游离于社会体制之外。
(三)寺庙:小人物的欲望寄托
寺庙,因宗教信仰而独有的一种建筑空间,象征了一种特殊的宗教意义。然而,在宁浩的《疯狂三部曲》中,它所表达的并不是信仰,而成为人性的一种欲望,一种对金钱、利益的渴望。它所表达的已经颠覆了寺庙本身的含义,取而代之的则是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在宁浩的疯狂系列三部曲中,都暗藏着小人物对自我利益的追求。因此寺庙就成为这些小人物的欲望表达之处。《疯狂三部曲》中推动情节发展的是一系列阴差阳错的意外事件,而推动人物行动的,是人的欲望。这个欲望化身某种物质:翡翠玉石、奖金等。处于社会底层中的小人物在欲望与生存的双重压力下为了欲望而彻底迷失,而寺庙也成为小人物的欲望寄托之地。
影片《疯狂的石头》中,几乎所有的关键情节都发生在庙堂。在这个古老破落的香堂里,供着关公,又供着佛教中四大天王的巨大塑像,香堂象征着信仰,然而,罗汉寺里混搭的塑则隐含了故事人物中信仰的混乱与缺失。影片里,郭涛饰演的包世宏对员工利益的捍卫;国企领导与与商人的同流合污、满脑子金钱利益的房地产开发商等等。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在寺庙中展开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在《疯狂的赛车》里,也有不少关于寺庙的场景。比如耿浩回家后对着佛像说的:“保佑保佑,发财发财”;以及耿浩在去寺庙取走师傅骨灰盒时,回首就怼佛像:“你最近都没上班!”言外之意耿浩在责怪佛像没有保佑自己赚到钱。在影片《疯狂的外星人》中也出现了寺庙,一个狭窄的角落里供奉着五畜奶奶,耿浩烧香结束后顺手将仅剩的一个贡品(香蕉)拿走,这样的场景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底层小人物对寺庙的寄托。
结语
宁浩作为中国电影新生代导演,凭借“疯狂系列”三部曲在2006年—2019年掀起一阵“疯狂”。 宁浩在自己的三部曲中,通过具有底层元素符号的空间建构,塑造出各种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通过小人物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来揭示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弊端:对利益的追求、欲望的贪婪、信仰的缺失、贫富分化、大人物的缺失、小人物的无奈登场等等。但在影片的底层空间建构中,导演宁浩却逐渐偏离了电影的本性与艺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張琦韬,汪弘扬.浅析电影《疯狂的赛车》的叙事策略和空间塑造[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02):217-218.
[2]王文斌.“疯狂”依然 真实不再——对电影《疯狂的赛车》的批判性考察[J].理论与创作,2009(03):102-104.
[3]张效利.论宁浩近期电影中的黑色幽默[J].电影文学,2013(17):51-52.
[4]魏新警,李燕临.浅议电影《疯狂的石头》的创作风格及市场意义[J].电影文学,2008(14):55+36.
[5]尹艳瑚.荒诞背后的“讽刺”和“悲悯”——评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J].传播力研究,2018,2(36):56-57+61.
[6]陈晓云.街道、漫游者、城市空间及文化想象[J].当代电影,2007(06):46-50.
①[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邵牧君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87页。
②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版。
③周登富:《银幕世界的空间造型》,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年版,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