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燕
摘 要:本文以《月满西楼》为切入点进行声乐美学特征分析,从它的背景、歌词、情感、旋律等三个方面进行探析,有助于更多人从美学角度理解声乐,领会声乐艺术美的魅力,从而为我们提高声乐美学修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声乐美学;《月满西楼》;声乐艺术
本词是李清照温婉风格的最好诠释,她以独特的方式感知着人类最普遍的一种情感,又以独特的技巧表达出这一情感。同时这篇文章从美学的角度去分析歌曲,让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可以更多的了解音乐知识,对声乐艺术有更好的研究。
一、《月满西楼》相关背景概述
歌曲《月满西楼》出自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美,与音乐相结合又形成另一种美,经作曲家苏越在其优美的韵味上,错落有致的节奏上作曲,从而,创作出了这首感人的声乐作品。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与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女诗人,同时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苏越,曾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艺术总监,影音出版社社长等,且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二、《月满西楼》歌词之美
《月满西楼》作为一种共赏的声乐艺术,它的歌词十分独特,要想对《月满西楼》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它歌词的文学性等方面进行探析。文学性特指的是歌词的文学性,主要特征为诗性与美感,两者缺一不可。
诗性指的是诗思、律动、真实情感。《月满西楼》的诗思为“愁”,“愁”是全词的核心,始终贯穿着全词始终,不管是“独上兰舟”的暗愁还是“两处闲愁”的明意。律动指的是有规律的运动,《月满西楼》的律动简单明了,很容易让人跟上节奏,如“红藕香残/玉簟秋”、“云中谁寄/锦书来”、“花自飘零/水自流”,它们的律动划分都为四三,使词本身就具有了文学性,让人记忆犹新,并为后人留下欣赏了的空间。
美感是从审美的角度去看待作品,作品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美,而这些基础都是在歌词文学性的基础上完成的,而作品的完成不仅仅是歌词还需要与旋律的结合,这才能算是一首完整的作品。《月满西楼》的词是由北宋时期的诗人所写,词本身就具有美,它没有辞藻的华丽,夸张的语言,只是自然地就描述出了自己的心情,给人留下深意,越研究越使人深陷其中。
三、《月满西楼》旋律之美
所谓的旋律就是指声乐艺术的字与声相契合后的字音关系的结构样式和不同形态。
《月满西楼》的主题动机极为重要,歌曲其他乐句的发展都是依据主题乐思展开的,它是《月满西楼》整首歌曲的核心。《月满西楼》主题句的乐思为第一句,奠定了“愁”的基本乐思,调式、调性为七声雅乐羽调式,符合我国古曲的形式,调式也适合整曲黯然的情绪。旋法特征中《月满西楼》上篇与下篇有所对比,符合歌曲情绪的变化与发展,对歌曲形象有详细的描绘。技法上运用了“同头换尾”的手法,符合音乐自身的发展逻辑。编配上采用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古典乐器与电子合成器的组合运用,充分发挥了歌曲古今双用的特点。
《月满西楼》字与腔的结合,其中“头”字在口语中本是轻声,但为了强调与加强内心感情而延长了音长,并在演唱时为了突出感情渐渐地提高了音调,给人一种渐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感情的宣泄。“才下”中间有一个简短的停顿,这是一种特殊的强调,它比连贯起来效果要好得多,歌曲的感情在这儿是迫切的,并不是缓慢进行的,它需要去强调,因此运用停顿更符合歌曲的情绪。《月满西楼》整体上歌曲的字与腔的结合都跟随着歌曲的感情抑扬顿挫,给予了歌曲旋律美的展现。
四、《月满西楼》情感之美
(一)诗情
诗情主要指词作者主观对客观的认识和感受而获得的一种心理冲动,再将这种心理冲动转化为概念性的词或词组而加以描述的情感状态。
《月满西楼》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词人对环境的描写,点出季节为秋季,荷花已经败落没有了香气,竹席沾染着秋天的凉意,词人脱下衣物一个人泛着一叶小舟。“残、秋、独”三字表达出词人因景生情,借用客观事物来表达自身内心的情感,并引出下一句诗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二)曲情
曲情不仅仅是旋律也是与词的结合,这就使歌曲有了歌唱性,曲情注重歌词与音乐的配合,它们的契合主要表现在歌词与音调、音高,音乐与歌词的内容思想表现等方面。歌曲《月满西楼》的主旋律清新自然,抒情优美,这与词的本质相符合,不管是词还是曲它们的感情基调都是抒写伤感离别,忧愁思念之情。诗情转化为曲情,字与声是关键,也可以理解为诗情注重字,曲情注重声,但字不能转化为声,却可以通过语言的力量使它们之间相互融合,这样就产生了声,即曲情,这再一次证实诗情与曲情是分不开的。
(三)声情
诗情和曲情在同化和顺应的原则下,构筑起作品的情感特征,这一特征恰恰是声情产生的过程,声情主体必须尊重原声作品内容的客观性,因为它是声情产生的源泉。《月满西楼》作品内容上篇运用比兴的手法,秋、独、雁、满等字无不暗喻着作者的苦闷与忧愁,借助景物来抒发词人对于丈夫的思念。下篇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写出了忧愁所在,感情更是提升到另一个高度,特别是最后一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中“却上心头”的重复,表达出诗人并没有忘记这种思念,只是将她放入心底,剩下的也就变成了孤寂与寂寥。对于《月满西楼》的声情表达无疑感情基调在于悲凉伤感,而如何去细腻的表达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只能说大致方向已经有了,更细腻的东西需要自己去把握探究。
[参考文献]
[1] 周箐,余锐.歌曲《月满西楼》的声乐美学研究[J].音乐创作,2011,04:120.
[2] 张金芳.论音乐剧《猫》的声乐美学特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5,02:243-245.
[3] 苏都娜.论声乐美学在歌唱艺术中的作用[J].音樂教学与研究,2015, 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