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敏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环境”却背道而驰。由于忽视了对它的呵护,越来越多的苦果也不断地向我们袭来:百年不遇的洪灾、地球“暖冬”的出现、令人烦燥的厄尔尼诺现象、沙尘暴、泥石流、酸雨等等一系列对人类具有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常常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今天,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学校,作为传递文明接力棒的场所,应当义不容辞地开展环境教育,增强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能力,以便为未来人类的生存保留一条“绿色通道”。教师,作为文明之火的播种者,理应时时高举环境教育的旗帜,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及时播下一片绿色,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才能拥有无垠的绿地。
在小学的教学中,许多科目都渗透了环境教育的思想,但是,最好的载体却是科学。在以前的常识教材中,有《动物与环境》、《植物与环境》、《食物链》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如今的新课程——科学课,它包括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个领域的内容,主要知识是指导学生认识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中的物体和现象,了解它们的性质及自然与人的关系。通过有关环境方面的教学,能使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形成珍爱生命,亲近自然的情感和態度,从而养成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行为习惯。如《科学》第五册第一单元就是《植物》,第二单元就是《动物》。教材要求学生:“对于植物和动物,要将它们作为活的生命体去看待。不仅从生命的角度展开对它们的认识活动,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生命的多样性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让学生从小养成善待生命、亲近自然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
一、抓住教学细节,渗透环保意识
任何一堂课的教学活动都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忽视细节的课,看似完整,但实际上就像一件华丽的衣服上出现了一个破洞一样,给人带来无限的遗憾。抓住了细节就等于抓住了成功,考虑周全的人总是从细小的环节思考入手。现在的孩子都知道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但随手摘花折枝的现象还是时常发生在他们身上。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从心灵上呵护这些动植物,懂得怎样做才是保护环境而不是空喊口号呢?我认为应该抓住教学中的细节,及时渗透环境教育。如《科学》第五册第一单元《植物》中,观察《我的大树》。教材中有这么一句话:“我还捡来了大树的落叶。”这个“捡”字和学生捡树叶的插图联系起来,很好地凸现了“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思想。如果教师在处理教材是忽略了这个细小的环节,不进行有意识地强调,学生肯定会通过捷径——“采”来获得需要的材料。这样的话,观察大树的目的能达到,但体现的思想意识却截然相反。所以这一堂课我主要抓住“捡”树叶这个细节进行环保教育。又如第二单元《动物》的第一课时《寻访小动物》,教师同样要抓住细节引导学生关注和爱护小动物。可以通过“假如我是只小蚂蚁”、“我们的动物朋友”、“我们的动物邻居”等谈话方式,学会不伤害小动物,不惊扰小动物,知道怎样去亲近小动物。
二、爱惜实验器材,体现环保意识
科学课有大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他们会接触一些没见到过的实验器材。当孩子第一次踏进实验室时,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好奇,即使是熟悉的材料也会让他们激动万分。在这一刻,他们才觉得自己步入了一个神圣的科学世界,一个离科学家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的领域。而当实验材料真实地摆放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去摆弄。这时,如果稍一疏忽,就会造成器材的损坏。所以,实验前首先要提醒学生爱惜实验器材。让他们懂得材料损坏后,既要花费钱重新购置,而且坏了的器材又会作为垃圾增加环境的负担。如在教学《磁铁的磁性》一课时,第一节课由于我的大意,没有提醒学生磁铁也是容易摔碎的,要注意轻拿轻放,结果有一组的学生摔断了磁铁。第二节课时,我在另一个班及时作了强调,就再没有出现类似的现象。实验器材中有许多易损坏器材,象烧杯、量筒、弹簧秤、玻棒等。这些器材使用的好,可以使用很长时间,反过来说也是保护环境,为社会少一些垃圾负担。
三、进行课外实践,提高环保能力
真实生动的情境具有相当大的心灵冲击力,在进行环境教育时,把真实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作为环境教育的场所和教材,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才能丰富学生的环境认识和环境感受力。在暑假里,我带领学生进行了以环保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研究的课题就是《关于生活垃圾的调查报告》。让学生亲临现场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去观察,并写出现场考察报告。同时采访环卫工人,了解我们目前需要处理垃圾的数量及方法。通过调查自己身边的居民,学生这样写到:通过对身边居民的调查,我们发现人们对垃圾的处理很简单,能作简单的分类,但仅仅是将能卖钱的废纸、塑料等分离开。农村与城镇相比,农村居民的处理方式更让人担忧,他们除将可以喂养家禽、家畜的生活垃圾及可卖钱的废纸、废铁等物品利用外,其余的垃圾随意丢弃,严重影响生活环境。如:将塑料袋当燃料,将废电池丢在田里,没有固定的垃圾丢弃点。由此可见,他们对垃圾的污染认识不足。城镇居民处理垃圾时能用塑料袋装好后丢在垃圾箱,但有丢在垃圾箱外的现象。现在正是炎炎夏日,垃圾箱外的垃圾及污水引来了蚊子、苍蝇等害虫,对周围的居民产生了一定影响。他们对垃圾的污染有一定认识,但没有将垃圾很好的分类。所以,人们对垃圾的危害的认识,仅仅存在于视野中的危害,即干不干净,对生活垃圾产生的严重后果认识不够,对垃圾的再利用不够了解。
除此之外,学生通过上网搜集有关垃圾的资料,让学生知道我们处理垃圾的优缺点,提出合理性建议。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活动,学生深有感叹。他们在最后写道:
通过暑期对“生活垃圾的处理”的调查活动,我们不仅获得了更多的知识,锻炼了能力,而且学会了运用多种方法去调查研究一个问题。
1、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人们处理垃圾的情况,即人们有随手丢弃垃圾的恶习,处理垃圾时没有分类。经分析,我们觉得是人们对垃圾的再利用价值认识不多。
2、在采访中我们得知了环卫部门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是填埋。这种方式会占用很多田地,而且不易种植庄稼。
3、现在,城镇处理垃圾的设施要先进,已有分类垃圾箱出现,而农村缺少统一收集垃圾的地方。这样的话,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及庄稼的生长环境带来了危害。
4、通过电脑,我们获得了更多关于垃圾再利用的知识。
5、我们学会了科学调查的方法,如采访、利用先进的网络查阅资料、调查、整理、统计等。
6、在这次调查活动中,我们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虽然四年级的小学生的认识还比较粗浅,但那些真实生动的情境,培养了他们正确的环境道德情感,使环境意识植根于他们的心灵。这样的实践更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责任感、使命感,教师再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用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环保能力。
总之,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应该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人与环境之间和谐的重要性,让他们在未来生活、工作过程中,能趋利避害,用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生观来处理实际问题,为我们拥有一片蓝天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