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简述

2019-10-21 09:00魏敏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0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

摘要:本文简介自我效能理论的发展,对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自我效能理论;学习自我效能感;高中物理

班杜拉的心理学理论的创立是始于行为主义出现危机,认知心理学兴起的时代。20世纪50年代,以班杜拉代表的温和派为心理学的研究开创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他们既坚持传统行为主义的研究精神,又大胆地吸收了新兴起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行为与认知的结合。

一、理论发展

班杜拉作为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是从学习和接受传统行为主义开始的。20世纪50年代,班杜拉在继承与批判传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主要阐述的是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能力对引起人的行为的作用,此阶段班杜拉还没有彻底摆脱传统行为主义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班杜拉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认知心理学创建了社会认知理论,提出了三元交互论即论述了人、行为、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意向性对行为的影响,社会认知论的创建标志着心理学由社会性向认知性的过度。随着研究的深入,在20世纪70年代,班杜拉在进一步揭示人的内部因素的作用和研究自我现象的问题时创建了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的构建源于两个领域,对攻击行为的研究和障碍行为的矫正,分别体现在人的自我强化能力和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等方面。

1997年《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出版,班杜拉全面系統地探讨了自我效能感是如何和其他社会认知因素一起对人类的幸福发挥着个人和集体动因的作用。最终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界定为“人们对其组织和实施达成特定成就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信念。”基于班杜拉在不同阶段对自我效能感的诠释,我认为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针对解决物理问题这一特定成就目标时,是指学生对自己具备和运用所需的能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信念。

二、高中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

我国在物理学科领域中,对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方向也越来越丰富。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袁丽靓、王杰、胡象岭等研究者针对不同数量,不同地区的被测群体,得到的结论几乎是相同的,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学校、年级等因素上存在差异性,与兴趣、学业表现、动机、成就归因等因素成正相关。

2、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和应用的研究

蔡红娟、李伟奇、王焕霞等学者研究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时,都是以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一般培养策略为基础,例如(1)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物理学习目标;(2)激发学生的内部物理学习动机;(3)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4)引导学生树立适当的榜样;(5)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6)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7)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等,再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通过观察学生对成败作求成归因、制定掌握目标、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等是否得到增强来说明培养策略的有效性。曹政的《自我效能感在高中物理课堂提问中的应用》,余新业的《自我效能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初步研究》等文献,利用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助力物理的教学或学习达到最优的效果。

3、“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近几年,物理学困生的转化和学习动机的研究,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刘学福针对高一学困生

研究中发现:行动研究对学困生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有促进作用,学习成绩有所改善。武文学的研究中,主要针对人数分布、性别、年级、是否为重点学校、自我效能、成败归因、家长是否参与等方面,对学困生的内外部动机的影响程度进行调查;调查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对物理学困生学习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张运得出高中生物理学习无力感产生的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学生自身因素,其中包括自我效能感),又有外部原因(学校、家庭和社会)。以上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都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结合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从学生自身、教师教学、家庭及社会等方面提出合理对策。

4、与相关理论关系的研究

周新艳研究得出物理学习元认知能力与物理学习成绩显著正相关;黄丽娜发现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有显著影响。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有较高的学业成绩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但目标设置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对学业成绩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不存在交互作用的影响。姚黄涛的相关性统计结果表明中学生在物理学习领域的元认知、自我效能感以及内省智能三者之间存在着两两的相关性,并且元认知能力与自我效能感之间为强相关。可见自我效能感与其相关的理论之间普遍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

三、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不足及展望

由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1)缺少对策略实施效果的定量研究。

(2)研究的方向具有普遍化,缺乏具体性研究,例如缺少对自我效能感与物理教学具体问题相契合的研究。并且自我效能感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较少。

自我效能感理论应与物理学习或教学有机结合,弥补研究现状的不足,在具有理论价值的基础上,实现其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M].2008.

[2] 杨春海.学生自我效能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168-169.

[3] 胡象岭,高光珍,王杰,王艳霞.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J].物理教师,2006(12):7-9+11.

作者简介:

魏敏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研究生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怎么学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新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应用例析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实验
高中物理课程特点及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