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瑞雪
摘要:高校计算机教学旨在为社会输送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在各个专业的教学中,计算机课程都体现出自身独特的价值,因此为了满足高校计算机教学需求,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工作者,我们也需要结合新的计算机技术应用需求,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互助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教学目标。因此本研究重点分析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互助教学模式的应用路径,希望本研究内容可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互助教学
前言:
传统的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结合还有不足,学生、教师之间以及学生相互之间没有构建起和谐的互动关系,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对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不理想。随着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深化,作为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者,我们开始分析和研究科学选择教学模式的路径,互助教学法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魅力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欢迎,在高校计算机教学实践中也发挥了显著作用。为了进一步优化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我们在具体的互助教学方法上还要加大研究力度,不断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1.高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发展现状
1.1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当前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确实依然沿用传统方式,在教学内容上比较陈旧,更新速度缓慢,理论和实践教学与专业之间的衔接不足,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学生无论是实际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上的能力都不足,这也是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重要弊病之一。
1.2计算机课堂教学环节互助较少
课堂本来就是学生和教师双边互动的过程,但是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忽视这种互动关系的构建,影响了知识技能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教师还是以单向知识传输为主,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需要,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课堂提问和讨论环节比较少,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2.互助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2.1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主体性
互助教学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学者能够依据互动需求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立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设计不同侧重点的教学内容,此外,也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特点构建科学的学科教学内容体系,为调动学生主体性奠定基础[1]。比如设计一些操作性强且和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操作任务,如和电脑游戏相关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以及和网购相关的网站设计等等,以小组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实际操作环节建立合作意识,以学生作為主导形成良好的生生互动关系想,并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弥补了计算机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
2.2根据实际情况策划教学环节
互助教学环节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分组、选材、准备和实施等几个阶段[2],其中准备和实施是关键环节,以学生们自由分组、自主选材为前提,教师总结与评价为基础,高校计算机互助教学模式确实能够起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但是需要教师做好设计和引导[3]。以CAD 课程内容教学为例,将教学内容分成区位分析图、控规、总规、单体建筑以及修建性详规等几个主题,小组成员选择适合自己小组的主题展开针对性学习,课余时间收集资料、设计方案,课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演示操作时间,进行学习成果分享,最后教师总结和梳理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流程全面体现了互动性,课堂实效性也得到了提升。
2.3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互助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反馈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结合教学反馈结果,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和引导,掌握教学重难点,提升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如在学科教学评价环节我们可以采用量化考核方式,以学生的小组成绩、考试结果以及课堂表现等指标的综合结果作为期末总成绩,计算机课程评价以五级量表法针对理论、技能、案例、展示和分析等环节实施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从“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作为五个等级,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体现互助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正处于改革阶段,这一时期的教学模式应用和优化非常关键,尤其是结合现代职业工作模式,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已经作为其基本的职业素养。应用互助教学模式提升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显然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我国各地区的高校计算机互助教学成果显著,为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但是实践教学中不可避免的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展开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郝兵.互助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思考[J].科技展望,2016,26(16):201-202.
[2]吴明慧.互助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0(07):129-130.
[3]张明东,戴丹丹.互助教学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7(05):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