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欣
俗话说:“背过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多读古诗词,不仅可以加深学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更加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读古诗多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古诗词可以无形间影响一个人的谈吐与气质,读得多了能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在学习中获益匪浅.最近,我校最近举行古诗词背诵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古圣贤的智慧,学习简练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想象力。如果让学生单纯背过古诗,我觉得还不够,因为他们不理解,要想让学生对古诗有更深的了解,我尝试着把古诗巧妙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具体做法如下:
一、运用古诗导入课文
课文导入是一门学问,单一的导入会影响教学效果,我尝试用古诗导入,效果不错。如在講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这一课,我先让学生课前背诵与荷花有关的诗。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很自然的由诗联想到课文,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再如,在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时,是关于父母之爱的。我让学生背古诗孟郊写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通过背古诗,感受到伟大的母爱,在学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就更透彻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悠悠故乡情,主要是思乡怀亲的,我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首诗导入,孩子很自然的把这些诗词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讲课文时学生很容易理解了。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梅花魂》这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读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背古诗,学生对梅花有所了解,在学课文时,对文章的中心就不言而喻了。学习第八单元的时候,主题是走近毛泽东,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孩子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毛泽东是伟大革命家诗人,讲这一单元课文前,我让学生背有关毛泽东的诗词,如《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让学生通过背毛主席的诗词,感受伟人的壮烈豪迈的情怀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对于学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还有很多的古诗词,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课前背诵古诗,既让学生巩固了诗词的背诵,又通过背诗学生很自然的把古诗与课文内容联系在了一起,这样讲课文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古诗巧妙的用应用于学习课文
除了在课前用古诗导入新课,在教学中我也巧妙地插入古诗,讲到能和古诗有联系的地方,就巧妙的运用古诗,效果不错。下面我就谈一下在教学中我是怎样让古诗同课文巧妙结合的。
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这一课时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读到这里,你想到了哪首诗,学生回答说:《江南》
我让学生哪一句?学生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句诗用来形容荷花开了很多,荷叶挨挨挤挤的样子,再恰当不过了。还有,在讲到第四自然段“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这一句时,学生立马想到了杨万里写的《小池》中的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多么有诗意的画面啊!还是这一段,讲到”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时,我说你们想到了哪首诗?同学们纷纷举手,我让一同学站起来回答,他说他想到了汉乐府《江南》中的“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学生背完这首诗,课文接着就动了起来,感觉诗把景写活了!
在学习老舍写的《草原》的时候,讲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我问学生:“读到这里,你想到了哪首诗?”孩子们大声背着:“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当孩子们沉浸在草原那美好的景色之中时,谁能否认这不是古诗带来的美妙境界呢?
在教学贾平凹写的《风筝》的时候,讲到孩子放风筝这个段落:
终于拣下个晴日子,我们便把它放起来:一个人先用手托着,一个人就牵了线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儿便一紧一松,眼见得凌空起去,渐渐树梢高了;牵线人立即跑起来,极快极快地。风筝愈飞得高了,悠悠然,在高空处翩翩着,我们都快活了,大叫着,在田野拼命地追,奔跑。我是这样引导的:“看到孩子们在田野奔跑着放风筝,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我想到了一首诗,就是高鼎写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课文不用再讲了,孩子放风筝的那种快乐溢于言表,这大概就是古诗的魅力所在吧!
(作者单位:山东省安丘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