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华
【摘要】 现代社会是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会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存所必须的能力。埃德加富尔在《学习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课 自主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5-266-02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方式。信息技术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它为学生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方法,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地交流协作。因此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最佳课堂。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呢?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
1.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
例如在“幻灯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我利用幻灯片将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做成连环画,但是只出现故事的开头(利用1~2张幻灯片即可完成),进而启发学生:故事接下去会如何发展呢?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将故事补充完整,并利用幻灯片将故事讲述出来。这样,学生既能在故事情境中遨游,又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識,何乐而不为呢?
2.开展各种竞赛
在讲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字、词的技巧时,我和学生间开展了输入词语的竞赛。当他们看到我飞速地输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月日”、“信息技术”等字词后,他们产生了疑问: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快的输入这些字?这时我告诉学生:“老师输入这些字词时,用了‘智能ABC输入法的一些小技巧,方法很简单,你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学学呢?”带着疑问,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研究活动中。
3.教师有意识的误操作
在为学生进行演示操作时,有时我会有意制造一些错误的操作,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在讲解“画图”的图形处理技巧时,我先让学生认识了翻转图形的菜单命令,然后在屏幕上展示了三个孙悟空的图案,并提出:“咱们让第1个孙悟空翻个跟头吧。”演示时,我直接选择了翻转图形的选项,使整个画面做了水平翻转。教师的操作结果与预设的效果发生了矛盾,引起了学生的注意,“问题出在哪里?”这一疑问成了学生们的研究目标。
二、明确任务,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无论采用何种学习方法,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没有目的,势必造成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因此,在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之前,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明确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设置桌面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同学们以教材为依据,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并可根据自己的水平自主选择新的学习内容,允许跨进度学习。一节课下来,许多电脑的桌面改容换貌,背景被改得各式各样,图标的大小、窗口和文字也面目全非,学生完全陷入一种自我创作、自我欣赏的境界里,同学之间也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我再加以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放手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采用“先学后讲”教学方法
过去,课堂教学更多采用“先讲后学”。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先学后讲”。这种做法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展开。
如教学Power Point软件时,由于学生以前已学过word字处理软件,我就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学“Power Point”中如何输入文本并对其进行编辑修饰、如何插入剪贴画、如何绘制简单的图形等内容。由于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容易就掌握了新的知识,并能很好运用。这样做到了温故知新,融会贯通,不仅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2.鼓励学生自我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最初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总要等着别人来解决,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以各种方式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精心设定的自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自学的甜头,我还特别注意了研究任务的难易程度及它的开放性。如在讲Word修饰文字格式时,学生经过自学认识了格式工具栏内的“字体颜色”等按钮。我让学生帮忙重新修饰我出示的黑颜色的课题文字,学生实际操作时都使用了“字体颜色”按钮,但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用法:有最简单的,直接单击“字体颜色”按钮,课题文字变为最近使用过的颜色;也有比较灵活的,先单击“字体颜色”旁的下拉按钮,在打开的颜色列表内,将课题文字修饰为各种颜色;还有的学生打开颜色列表后,单击了“其他颜色……”,在弹出的“颜色”对话框中,他们找到了更多的字体颜色。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到了自我探索的乐趣,不管学生使用了哪种方法,我都及时给予表扬。
3.设置疑难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
知识本身是不断发现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简单有趣的课堂知识,设置若干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如在Word的综合练习中,我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小报,要求有图、有文、有艺术字、有分栏等,其内容和版式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
4.帮助学生排除各种干扰因素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常遇到许多干扰因素,例如,对于学习重点不能确定,对于自身的能力不甚清楚,对于学习缺乏继续下去的意识等等,这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点,防止学生浪费时间和精力。
5.整合其它学科,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是与其它学科知识紧密相关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体现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一种资源,它是丰富的,包罗万象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将其它学科的知识整合进来,例如,学习绘画时整合审美知识,学习音频制作时整合音乐知识,学习文字编辑时整合语文、美术知识,学习网页制作更是可以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只有整合其它学科,学生才能将所学付诸于实际,真正利用所学的技能来分析、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才会體会到学习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真正价值。
四、展示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这种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常常形成一种循环效益。因此,要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让更多的成功带来兴趣,让“成功——兴趣——成功”成为一条规律。体验成功原则要求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使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学习目标,即目标的设置不能太高,过高的难度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不敢尝试。
在讲完新课、学生练习后,可以展示一些优秀的作品,这样,既让被展示作品的同学体会到被老师重视的成功的快感,又激发起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如我在Word中讲版报设计时,学习目标是:应用已学知识来设计一份以“保护地球”为主题的小报,在学生完成后,展示一部分学生的作品,赞扬他们的劳动成果,这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五、课外延伸,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课堂上,学生学会了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但还要善于结合自己的知识能力,放眼课外知识的延续,并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信息技术课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和实践活动,培养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课堂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在一个温馨的、舒适的、交互式的情境中,平等地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在玩中学,在学中练,真正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
[ 参 考 文 献 ]
[1]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事出版社.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