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效果

2019-10-21 07:23朱玉洁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7期
关键词:角型青光眼依从性

朱玉洁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患者开展普通护理,心理干预组患者在普通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心理干預组住院时间与常规护理组患者比较明显更短,P<0.05;心理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均明显更高,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并无明显干预,P>0.05;护理干预后心理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245-0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眼科多发病和常见病症,主要发病因素包括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1]。此病症症状严重,发病急剧,会严重损害视力,因此患者情绪也极易变得激动,性情易怒急躁,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加上致盲风险较高,导致患者身心均遭受了严重损害[2]。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针对患者开展有效护理干预,不仅能减轻其不良心理状态,也有利于疾病恢复。本文选择了3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就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具体分析,报告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15例)患者中女性患者8例,男性患者7例;年龄37~85岁,平均年龄(55.48±3.68)岁;双眼发病4例,单眼发病11例。心理干预组(15例)患者中女性患者6例,男性患者9例;年龄35~85岁,平均年龄(55.95±3.56)岁;双眼发病5例,单眼发病10例。所有患者均角膜水肿,眼痛难忍,前房浅,球结膜混合充血,瞳孔散大,房角关闭或狭窄,眼压46.4~90.1mmHg。两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心理干预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保证各项护理操作顺利开展,因此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应主动热情,语言文明,操作熟练。以同情、关心的态度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不厌烦、不打断通过“宣泄”方法减轻患者疼痛感。护理人员还应该向患者讲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注意事项、发病机理以及患者病情状态,告知患者疼痛伴随症状,还可以邀请疼痛缓解期患者现身说法,进而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此外,护理人员也应予以患者充分尊重,不直呼其名,不叫患者为床号,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充分理解挑剔和啰嗦的患者,等其心理状态稳定时在进行心理疏导[3]。⑵深化细致心理护理:眼睛患病后往往会给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忧虑和压抑感,因此护理人员可以提供小收音机,通过听觉弥补患者因为视觉障碍而降低了对外界信息感知的缺陷,还可以提供夜间照明灯,在病室走廊内设置扶手,方便患者行走,在厕所内配置呼叫器等等。⑶通过沟通技巧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通过语言技巧向患者解释病情,并使用科学的方法有理有据解答患者疑问。例如在手术前,受疾病本身原因或有手术失败史导致眼压控制不佳,眼痛难忍,视力受损严重,生活质量降低,进而产生悲观、焦虑、失望、烦躁等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可为患者提供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青光眼治疗方法、基本常识、预期治疗效果等等,手术后定期随访,多介绍成功病例,使用自信的语言感染患者,进而减轻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4]

1.3评价标准

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治疗依从性。其中两组患者的和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采用自制量表评定;心理状态分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差[5]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针对两组间所有数据统计对比均借助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SPSS 22.0,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住院时间等数据分析均借助t检验,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采用X2检验,两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表明P<0.05。

2 结果

2.1两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及住院时间分析

两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干预前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心理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常规护理组均更低,且住院时间更短,P<0.05。(见表1)

2.2两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依从性分析

心理干预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治疗依从性较常规护理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2)

2.3两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

心理干预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常规护理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3)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公认的眼科心身疾病,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原因,但是大多研究均认为在疾病护理和治疗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具有重要作用[6]。由情绪波动诱发疾病案例并不少见,发病后患者心理状态不稳定影响药物降眼压和收缩瞳孔效果也屡见不鲜。由此可见,心理因素与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程度、发生、转归等密切相关。及时了解患者不良情绪,掌握其心理状态变化并予以有效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7]。本次研究中主要从三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首先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尊重患者,掌握患者需求;其次予以患者细致心理护理,在病房、走廊内放置各个辅助设施,保证患者就诊期间的安全性;之后掌握与患者的交流技巧,在手术前向患者讲解疾病注意事项及治疗方法,手术后加强随访,多讲解治疗成功的病例,进而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减轻其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心理状态更稳定,且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均更高,住院时间更短,提示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具有积极意義。

总而言之,心理护理干预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素珍,陈雪娟,叶翠芬,吴燕华.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10):1430-1431.

[2]梁博.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0):3814-3815.

[3]葛永静.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术前放松训练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2):223-225.

[4]蒋瑜,于洁.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体会[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7,23(S1):146.

[5]杨淑娟,伍美容.全面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9):132-134.

[6]邹丹丹,李维娜,倪连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个性、行为特征调查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17,38(05):404-407.

[7]姜海莲.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7,36(24):157-159.

猜你喜欢
角型青光眼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能治好吗?
浅谈第一致盲眼病——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