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机器翻译背景下外语专业大学生的能力提升与拓展

2019-10-21 05:09肖莅人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机器翻译外语大学生

肖莅人

摘 要:机器翻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给外语从业者带来了压力与挑战。外语专业大学生应积极提升与拓展自己的专业和综合能力——打牢专业基本功,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将外语能力与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相结合,成为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实现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机器翻译 外语 大学生 能力

机器翻译指利用计算机实现自然语言之间的自动转换。随着机器翻译的不断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机器翻译技术不断实现突破,大大提高了翻译效率和准确率。

机器翻译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对人工外语从业者提出了挑战。外语专业大学生应如何进行能力提升与拓展,更好地顺应时代的进步与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呢?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研究。

一、机器翻译的简要历程与发展趋势

从20世纪40年代末至今,机器翻译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基于机器自动学习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

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原理是将人工设置的词义、语法、句式组建成为知识源。

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包括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系统和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系统,以统计机器翻译为代表。语料库是指在现实中出现使用过的各类真实语言材料的集合。[1]

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翻译方法,以谷歌神经网络翻译系统为代表。此技术克服了传统分词方法对于不同翻译环节的不足,对上下文信息进行充分比较,完成句子的整体编码和解码,产生更为准确通畅的译文。[2]目前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已成为新的主流技术,但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有待进一步探索。

机器翻译在帮助人们进行简单交流方面已经相当成熟了,但在有高级语法的句子和具有意境的文学作品中,效果不尽人意。机器翻译未来的方向会着重于在需要更加精确翻译的资料以及文学作品、高级語法的理解上以及同声传译等方面。

二、机器翻译的优势与缺陷

(一)优势

1.速度快,效率高

机器翻译背后是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和语料库的支持,它可以快速计算和编码,随时更新语料库。

2.成本低,节省人力

机器翻译相较于人工翻译来说,其成本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3.多语种多领域翻译

一个机器翻译系统可同时掌握多种语言的翻译能力,也可擅长多个领域的翻译,这是人工翻译望尘莫及的。

4.词句翻译基本忠实于原文

机器翻译对于不太复杂的句子翻译效果不错,可理解性比较强。

(二)缺陷

1.机器翻译的缺陷

(1)歧义影响翻译准确性

这是机器翻译的最大障碍。歧义主要包括语义歧义(词或词组本身的多义性所致)、结构歧义(计算机程序在进行层次切分时的错误产生所致)。

(2)存在错译和漏译现象

机器翻译存在专业术语、专有名词、短语的误译。如法语la chanson de geste意为“武功歌”,专指中世纪的一种讲骑士功绩的文学体裁。由于geste单独看有姿态的意思,谷歌机器翻译将其错译成“姿态之歌”。

句子尤其长句语法结构较复杂,错误率增加。语料库未收入词汇导致机器翻译无法识别某些词语,产生漏译现象。

(3)某些习惯用法翻译不正确

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习惯用法如成语谚语典故等,机器翻译常常只能翻译出字面含义,无法译出真正的意义。

如百度翻译中文译西班牙语,“他废寝忘食地学习”翻译为“?l aprende a aprender.”正确翻译了“他”和“学习”,但成语“废寝忘食”翻译错误。

(4)某些翻译的表达机械生硬

句子层面译文语序不恰当,部分句子缺乏连贯性、逻辑性、可读性,或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5)难以体现文体风格,情感、细微处

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除了纯粹的说明性文字,一般文章中多少都蕴涵着作者的情绪。优秀的人工翻译者可以将语言的细微之处翻译出精妙的美感来,而机器翻译很难让人读出原作意境。此外,不同文章具有不一样的文体风格,恰当展现这风格,也是机器翻译难以做到的。

2.机器翻译缺陷的原因

(1)翻译本身的复杂性

人工翻译过程是集理解、分析、选择及再创造为一体的复杂的综合过程,是人脑思维活动的过程,而机器缺乏人类的思维、判断、推理能力,会出现令人费解的译文。

人工译员可根据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风俗语言习惯等以及上下文语义,将原句或者原文重组并翻译成更贴切的语句。如对于俚语谚语的理解分析,Go to the sea,if you would fish well.百度翻译英译汉为“如果你想钓鱼,就去海边吧”。Goolge翻译为“如果你钓鱼的话,去海边”。而人工译员却能译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样更为灵活且有深意的句子来。[3]译者需要传达的远不止意义,还有口吻、语气、文体等。[4]

(2)灵活多变的词义、语法

从一个词的多个意思中选择一个恰当的意思和从多个同义或近义词中选择恰当的词都是机器翻译的难题。词义选择的困难性和词语组合的多样性又会影响短语和句子翻译的准确性。因此,机器翻译中常出现对单词或短语词性、语义的错误辨析和对语法的错误分析。

如英语中“bank”有“银行”与“河岸”等意义,机器在翻译中选择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人工翻译则可以根据经验和上下文关系、使用习惯等,综合多种因素加以考虑,进行灵活的推断,选择恰当的词语义项。

(3)汉语言与其他语言类型不同易于产生歧义句。

机器翻译需要对词或词组进行切分,而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内部结构常常是不同的。不正确的切分会造成虽然单词或短语的翻译正确,但整个句子的意思却不符合作者的原意,或不合逻辑。要恰当地将句子切分为字、词、短语、句子很不容易。

以汉语言和西方语言为例,汉语是一种前修饰语言,而西方语言属后修饰语言。因为修饰关系表现不同,翻译时就得移位,机器翻译的结果往往让人不知所云。

对机器翻译缺陷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发挥人工翻译的优势,弥补机器翻译的不足。人工从业者不应被机器所代替,而应弥补机器翻译的不足,通过人机合作,更好地利用机器翻译服务于人类,实现人机共生。

三、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一)机器翻译的冲击

机器翻译技术水平快速发展,机器翻译速度快、效率高,其应用行业与场景不断拓展,日益广泛。例如文档资料翻译,文章资讯阅读、发布,外文网站翻译,

辅助外语学习,口语交流对话辅助,境外旅游服务,影视片台词翻译、字幕显示,机器同声传译。

(二)外语专业人才供大于求

1.不断扩招导致外语专业招生规模一再扩大,几乎全国所有大学都设有外语专业,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2.普通专业大学生及社会上非外语专业人才外语水平的不断提高挤压了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三)外语专业大学生缺乏社会需要的精才与复合型人才

据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戴曼纯透露,2016年,他在部分国家重点部门调研,收集到的对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意见是“毕业生英语语言能力还行,但语言之外的专业能力,包括那些对国际关系和国际交往至关重要的能力明显缺乏。”同济大学教授沈骑将上述现象概括为“小才拥挤、大才难觅”,即懂英语、具备一定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毕业生不少,但真正精通语言,并兼具专业才能的高层次人才却少之又少。[5]

纯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只能被专业性要求不高而兼容性又比较强的行业接收,很多外语专业人才都面临知识结构转行和职业危机问题。

四、外语专业大学生的能力提升与拓展

(一)打牢专业基本功

外语专业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取胜,必须要有更扎实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不仅要学好,而且要力求学精。我国翻译界泰斗许渊冲曾提出翻译的“三之论”(知之、好之、乐之):知之是使人理解,这是翻译的基本要求;然后要求好之,能使人喜歡;最高的境界是乐之,能使人愉快。但如果我们缺乏牢固的专业基本功,翻译时就会出现违背常识、习惯,词义错误,语句不通,令人啼笑皆非,甚至不知所云。连“知之”尚不能达到,更别提“好之”“乐之”了。

(二)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避免成为外语机器

如果只注重词汇积累和语法学习,而忽视了语言文化的土壤,则缺乏文化涵养的学生只能是低层次的翻译机器。两国语言文字的转换不仅是单词语法的字斟句酌,而是需要深厚的母语文化作为依托[6]。我们应重视对自身的通识修养和人文精神的塑造,首先是打下扎实深厚的母语基础,在此基础上培养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力争使自己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了解和熟悉中外历史文化背景,政治、经济体制,风俗和语言习惯等,力求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三)提高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即思考辨析能力,是一种精神和客观技能的总称。思考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辨析指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可以说,思辨力即是洞察事实真相和思考分析的能力,这正是人类高于机器的能力。在翻译和交流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对方或作者的本意及蕴含的深意进行准确的把握与恰当的翻译表达,必然会需要洞察力,通过运用经验、考虑不同的思维和语言习惯,进行分析比较,理清逻辑关系,透过表面看清实质,进行恰当准确的理解与表达。

(四)提升人际交流沟通能力

从交际的角度来说,人与人的交流优于人机交流。我们应锻炼和提升自己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主要包括:

1.理解能力。善于体察、体会他人的心理与情感,理解他人的表达。

2.表达能力。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以及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增加别人理解自己的可能性。

对此,有人提出了翻译者应具有的一个优势——“共情”能力,即我们在做翻译的时候,时时在想着作者和读者。这种共情的能力能让翻译者更敏感地把握受众的体验,找到真实需求和得到反馈,这是机器翻译所不及的。

锻炼提升人际交流沟通能力要从态度和方法技巧两方面入手。首先,要敢于沟通、乐于沟通。第二要学习掌握沟通的技巧,并在人际交往中践行,最终做到善于沟通。如善于倾听,正确理解他人所表达的意思,学会观察领会对方无声的语言——眼神表情、肢体语言等所蕴含的意义。多进行口头语言表达练习,提高表达的逻辑性,条理性,感染力。

(五)调整知识能力结构,成为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

现今社会对于单纯掌握语言技能的人才需求不多,除了研究机构或院校。许多行业都需要熟悉相关行业的外语人才。这就要求外语专业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而且要具备某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技能。[7]目前不少学生往往语言基本功很好,但知识结构单一,复合型程度低,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而那些同时具备外语能力和某专业领域能力的大学生却十分抢手。

如何成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呢?除了学校在教学中注意培养专业技能外,从学生角度来说,可以辅修第二专业,进行较为扎实系统的学习。如果条件不允许学习第二专业,也可选修其他专业相关课程,或通过网络、培训班、自学等渠道学习,并找机会进入相关行业实习,积累经验。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飞速发展,机器翻译进展迅速,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机交互将是翻译的新常态。但翻译不是语言服务的全部,而只是其中一项工作,当前的机器翻译只是部分解决了语言服务的初译任务,语言服务的内容管理、项目管理、营销管理、质量保证都是语言服务的组成部分,当前的机器翻译还没有直接影响这些工作。外语从业者不应把机器翻译当作竞争者,而应是外语从业者的助手,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新技术。[8]外语专业大学生要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提升与拓展自己的专业和综合能力,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与机器翻译[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3(1):101.

[2]刘洋.神经机器翻译前沿进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7:54(6).

[3]徐一灿,刘继斌.机器翻译的现状和前景[J].海外英语,2017.

[4]祝朝伟.机器翻译要取代作为人的译者了吗——兼谈翻译人才培养中科技与人文的关系[J].外国语文,2018,34(3).

[5]樊丽萍.部分院校英语专业被撤、院系“关停并转”,大学英语缘何上了专业“红牌榜”[J].文汇教育,2018.

[6]彭林权.试论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究,2011:3.

[7]王颖,刘秀辉,刘宇,张蕊.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科技视界,2016.

[8]崔启亮.关于机器翻译应用的十点思考[J].译世界,2018.

猜你喜欢
机器翻译外语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互联网+新时代下人机翻译模式研究
“语联网+行业” 助力中国伟大复兴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
机器翻译不可盲取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