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摘要:加强研究大马芦矿段控矿模式,勘探思路及矿石类型,为寻找新的接替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控矿模式;勘探思路;矿石类型
1.前言
大马芦矿段作为大屯锡矿的主要生产区,经过近十年来的大规模开采,保有资源量逐年下降,矿石资源日趋紧张,为延缓中段下降速度,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因此加强生产区找矿已是势在必行。近十年来,一坑在生产区找矿取得了显著效果,2009-2018年完成的新增找矿任务中,近95%是在生产区内。虽然,生产区外围的黑蚂石矿段和大箐东花岗岩突起上部区域找矿效果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立足生产区,利用现有的生产系统,边探边采是目前缓解资源萎缩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
2.区域位置和地质概况
2.1区域位置
大马芦生产区东起芦塘坝断裂,南至马吃水断裂(芦塘坝与一号断裂夹持带),西至220线,北至104断裂,垂直高程范围1360至1820中段,高差近450米。
2.2地质概况
地层:区域内分布的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三叠系中统个旧组卡房段(T2g21-T2g16 -T2g15)碳酸盐岩地层,T2g16 -T2g15为主要的含矿层位。
构造:近东西向的麒麟山断裂、131断裂等;北东向的芦塘坝断裂、一号断裂;北西向的大箐东断裂;三组断裂为区域内主要的导矿、容矿构造。
岩浆岩:区域内地表无岩浆岩出露,但在深部有隐伏花岩体分布,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该花岗岩体为区域内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及物源。
2.3矿体类型和产出特征
主要为缓倾斜层状氧化矿体,分布在T2g16 -T2g15地层中,矿体呈平行多层状沿北东向、东西向断裂的上盘产出,少量矿体产出于北西向断裂旁侧(134断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倾角在0~25°之间,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体规模大小不一,多为走向倾向均延伸不大的氧化矿体。陡倾斜脉状矿体主要产出于控矿断裂内部,产状与断裂一致。沿走向延长数十米到数百米,厚度几十厘米至数米,矿石类型主要为赤褐铁矿型,土状、块状构造。矿体以锡为主、局部锡铅共生,含锡品位变化较大。
3.生产区近十年所获得的地质成果
3.1 新增金属量持续稳定
近十年来,大马芦生产区共计提交新增锡锡金属9.2万吨,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七年新增锡金属1万吨以上,综合十年来当年消耗新增金属量,占到了提交金属量的近1/3,达到了当年新增为当期生产服务的效果,有效的缓解了中段下降速度,延长了矿山服务的年限。
3.2控矿模式多种多样
早期认为,大马芦生产区控制成矿的主要地质因素无外乎三种,即岩浆因素、构造因素和岩性因素。矿区具有褶皱控矿特征、地层控矿特征、断裂控矿特征、断裂加互层联合控矿特征、花岗岩突起加断裂联合控矿特征;因此区内的控矿模式可总结为背突式、向断凹式、断裂加互层式、断裂式四类。
近年来,通过对接触带硫化矿与层间氧化矿的分布情况对照分析,认为下部有接触带硫化矿产出,且断裂构造发育,在上部的有利层位中产出层间氧化矿的概率往往很高,反之,在上部密集產出氧化矿的区域,亦可以成为接触带硫化矿的找矿依据,我们把这种两个矿种上下呼应的控矿模式总结为“对应式”。
3.3 勘探思路不断扩展
大马芦生产区一直以来都是坚持“沿断裂带、找有利地层”的勘探思路,据统计,沿北东向和近东西向组断裂带找矿,2009-2018年共提交新增矿块181个,其中产出于北东向和近东西向的两组断裂带(即芦塘坝断裂带和麒麟山断裂带)的矿块达到165个,说明这两组主干断裂带是大马芦生产区“以前、现在、未来”的主要找矿区域,但是近年来,随着生产区各类坑道工程施工,发现了北西向断裂含矿和主干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也控制矿体。
北西向的大箐东断裂带,通过现有资料的分析研究,目前在大箐东断裂带的矿体、矿点赋存于两条主断裂的上下盘及夹持带内,区域内层间破碎带发育,为矿液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空间,而且这两条断裂均为含矿断裂,说明这两条断裂是成矿热液上升的主要通道,同时又是有利的容矿空间
在以往的地质工作中,我们认为主干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只起到了破坏矿体的作用,它本身并没有控制矿体的产出,所以一直以来并没有系统的对这些次一级的断裂进行分析研究,但是据近年所提交的新增矿体分析,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脱离了主干断裂的控制,与主干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独立的形成了一个成矿单元,这类次级断裂,部分即为含矿断裂,在其上、下盘多有层状矿体产出。
3.4矿石类型取得新的突破
大马芦生产区从建设到开采利用历时将近30年,所开采利用的矿石类型主要为层间氧化矿,层间矿体又分为层间氧化矿、层间硫化矿、断裂内矿液沉淀聚集的脉状矿体,但是近年来又发现了一种新的类型——含锡大理岩。
自2009年来共发现该类矿体七个,矿石量达396350吨、锡金属5814吨、平均锡品位1.467%,矿体形态为似层状矿体,产出于两条近距离的东西向断裂带内,其相间距离一般在10多米至60米左右,形成机制属于热液在断裂带中充填交代成矿,究其控矿因素主要就是受断裂构造和地层联合控制,因而该类型矿体一般紧贴断裂顺层产出,表现出极强的断裂控矿特点。
结合坑内观察含锡大理岩的产出形态特征以及切片鉴定报告,可以看出金属矿物有褐铁矿、赤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及锡石,非金属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有用元素锡颗粒赋存于含矿大理岩裂隙内,且大理岩节理裂隙发育。
4.未来找矿前景
通过对大马芦生产区近十年来所获得的地质成果分析总结,以及前辈们归纳总结的控矿因素、矿体赋存规律及空间分布特点,我们认为未来大马芦生产区找矿工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查缺补漏”,针对区内近东西向的麒麟山、131断裂带和北东向的芦塘坝、一号断裂带空白地带进行勘探,做到在生产区内对这两组断裂带的控制不留任何死角。
(2)收集整理区内接触带硫化矿资料,研究其分布位置、产出特征与断裂带,有利成矿地层之间有无必然联系,再根据研究结果圈定找矿靶区,选择合理勘探方案。
(3)研究分析区内次级含矿断裂,尤其是旁侧有缓倾斜矿体产出的次级断裂,这类断裂如果未经综合地质编录,看似不成规模,走向和倾向均延伸不长,但是结合周边及上、下综合圈定后,均能形成规模较大的成矿断裂带,尤其在两组不同方向的断裂交汇处,多有层状矿体产出。
(4)目前区内生产揭露的含锡大理岩含矿主要是受两组近距离东西向断裂夹持带的控制,因此,区内找矿重点就应该放在东西向组的131断裂与133断裂夹持带、133断裂与麒麟山断裂夹持带、麒麟山断裂与141断裂夹持带,这三组近距离的东西向断裂夹持带上,尤其是大理岩节理、裂隙发育的地段。同时,收集整理生产区内历年来的地质资料,查找过往生产勘探中,因认识不足而漏探的含锡大理岩矿体。
参考文献:
[1]冶金工业部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个旧锡矿地质[M ].冶金工业出版社,1984.
[2]赖大信.大马芦矿段勘探总结与找矿方向[ J ].锡业科技,2004(3):61.
(作者单位:云南锡业股分有限公司大屯锡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