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系统化思维,推进茶叶扶贫产业跨越式发展

2019-10-21 04:26王兴明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0期
关键词:茶园车间有机

王兴明

竹山县地处湖北省“四座茶山”秦巴山的腹地,四周有秦岭、大巴山、武当山、神龙架等群山,境内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工业企业少,各种污染小。优越的环境造就了竹山茶叶优异的品质,茶叶不仅长势良好,而且高香味醇、是发展高香型有机茶的理想地区之一。“十三五”以来,竹山县按照茶叶产业化发展,系统化推进总体要求,全产业链谋划,分阶段、有重点突出7个核心要素,整合政策资源,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科学制定目标任务。通过3-5年努力,全县建成高标准茶叶基地30万亩,鲜叶利用率达80%以上,年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带动3万贫困户、15万茶农就业增收,认证“三品一标”茶叶产品达30个,有机茶园比重达到10%,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其中到2019年底,全县建成高标准成林茶园20万亩,建成标准化加工车间100座,认证“三品一标”茶叶产品20个,实现茶叶产值10亿元以上。

二、围绕核心要素,打造现代化茶叶产业发展体系。

(一)基地发展提质增效。围绕“成活、成长、成园”目标,每亩给予500元奖补,连续补助三年,推进12万亩幼龄茶园高效管理。加强低老茶园改造,对有主体带动的低老茶园优先进行改造,每年改造1万亩,通过连续三年奖补管理,达到丰产优质高效目标。与中国茶叶研究所有机茶认证中心合作,加快推进“百公里高山有机茶产业带”项目建设,在重点茶区的14个乡镇,选择基础条件适宜、有市场主体管理、带动效益显著的基地2万亩,完成有机茶初认证,获得有机茶园转换证书,提高生物有机肥使用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全面推广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有效提升全县茶叶品质。

(二)全面提升加工能力。用2-3年时间完成加工能力提升工程。以大观山、女娲山、大泉山三大茶区、七大板块为基础,依托现有龙头企业,以重资产形式在10个茶叶大镇建成年加工鲜叶2000吨、产干茶500吨,辐射带动2万亩的大型大宗茶叶加工车间10个。以茶叶建设村为单位,采取政策奖补的形式,在连片超过1000亩的茶区,新建年加工鲜叶120吨、产干茶25吨的中型名优茶车间52个。连片超过300亩的茶区,支持新建年加工鲜叶50吨、产干茶10吨的小型名优茶车间79个。按照标准化车间的建设要求,支持现有经营主体对老旧车间进行提档升级、对闲置车间进行资产置换。鼓励企业、合作社进行清洁化改造,加快茶叶加工机械“煤柴改气”、“煤柴改电”等新能源替代步伐,实现清洁化生产。

(三)全域实现质量监控。着力构建从“茶园”到“茶杯”、从“基地”到“餐桌”全链条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充分发挥农资市场监管职能,严格农资监管,严控高毒、高残留农药销售,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净化农资市场,以源头管控促质量提升。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深入推进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平台建设。在涉茶乡镇和重点茶区建设茶叶检测体系,系统化开展辖区内茶叶产品检验检测,杜绝不合格产品上市。在茶叶生产区,采取物化投入奖补的方式,全面推广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生物防控等,从生产环节提升茶叶品质。

(四)培优做强市场主体。按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做精做专”的思路,支持现有企业进行结构调整、技改扩能。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增强产业带动力。引进或培植以茶贸易为主的企业,建立茶叶干、鲜叶交易专业市场,掌握市场主动权、营销主导权,通过“互联网+”打通竹山茶叶线上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有实力的大企业与中、小茶企或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建成“大带小,小带户”的产业发展态势。坚持把新建的10个大型车间培植成为10个规上企业,新建的中、小车间131个培植成为“小进规”企业,新改造提升的92個车间培植成为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骨干主体,力争全县骨干经营主体达到230家以上,全域带动农户和基地。

(五)大力培训产业人才。着眼茶叶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人才培养系统建设。多渠道、多方式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专业人才充实到茶叶产业队伍中,为产业服务增添新鲜血液。持续深化县所、县校合作,聘请高等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担任茶叶高质量发展高级顾问,指导我县茶叶产业系统化、科学化、高质量发展。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引进茶叶专家,实现专家与龙头企业一对一的指导,开展科技培训和产品研发,提升产业质效。依托县职教集团,增设茶叶学科,自2019年起,招收从事茶叶生产加工、茶艺表演等特长专班,培养各类新型人才。建好县级茶叶试验示范基地,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业创新培训项目,分年度培育茶园管护、经营管理、加工销售等领域本土专业技术人才1万人以上。

(六)提高品牌营销水平。用好用活“武当道茶”区域品牌,稳步推进圣水公司与“武当道茶”强强联手,争取我县更多茶企加入武当道茶协会,共同打造“武当道茶”区域公共品牌。引导中、小茶企采用“圣水绿茶”地理标志产品这一金字招牌,推广圣水绿茶标准,抱团打造本土品牌。在组织有机茶生产的同时,支持茶企规范使用有机茶产品包装、设立有机茶销售专柜、制作有机茶宣传广告等,做大有机规模,唱响有机品牌。加快上庸茶城建设,推进县内骨干茶叶企业入驻茶城经营,做成全省文化旅游示范项目和鄂西北茶叶交易集散地。继续组织好国际、国内茶博会、农博会等参展、参赛工作,积极向外推荐竹山优势茶叶品牌。开展好茶叶电子商务工作,组织茶企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实现线下销售逐步向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迈进。

(七)创新科技服务方式。针对茶园管护关键环节,鼓励社会资本或能人大户组建各类社会化服务体系,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开展机械化、专业化、信息化有偿服务,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聘请第三方完成竹山县“智慧茶业”建设项目,监控全县茶叶基地,规划产业布局,测报自然灾害、病虫害,为茶产业全方位服务提供基础依据。探索茶园保险服务措施,组织企业主体对投产茶园购买自然灾害保险,提高企业及茶农抗风险能力。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企业发展。整合全县科技资源,组建茶叶产业科技团队,按照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推进“百名专家进百企,服务产业促发展”活动,实现一个茶企一名专家服务。建好科技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服务作用,适时发布和推广茶叶实用技术,组建专家团队,通过信息平台为广大企业、茶农答疑释惑,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提高科技服务实效和综合服务能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竹山县茶叶产业办公室)

猜你喜欢
茶园车间有机
超过定额
有机白菜
喝有机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茶园观色
“扶贫车间”拔穷根
2016年高考“有机推断与合成”试题例析
A7_p69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