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的扶贫效应

2019-10-21 03:16唐祥玉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凉山州

【摘要】: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慢火车”似乎显得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大潮流的需要,这一快要被人们遗忘的“古董物件”在个别的贫困地区仍然发挥着它的价值。由于贫困地区地理环境、经济、社会等诸多条件的独特性,通达的交通网络和快速的交通运输速度并不能在贫困地区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慢火车以其自身的独特性恰好适应了贫困地区群众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慢火车虽然运行速度慢,但票价低,运量大,“性价比”高,修建难度小,投入资金少,施工技术难度小,便于运营和管理。慢火车在特殊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发挥着独有的基础性作用,如果说高铁、动车是贯穿各地区的“大动脉”,那慢火车就是深度贫困地区人员、货物流动的“静脉”,慢慢改变着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

【关键词】:慢火车 扶贫效应 凉山州

1.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关于贫困和反贫困的研究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涉及了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主要围绕贫困理论、扶贫模式、多维贫困等三个方面展开,其中多维贫困又涵盖了理论基础、测度方法、经验研究三个方面,实现了由单维到多维演变的发展过程。

国内学者针对“交通扶贫”的研究大致有:交通运输业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整个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全社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可以发现,国内学者的研究多侧重于探讨各地的扶贫经验和扶贫路径,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

国内外学者关于“交通扶贫”的研究对本课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由于国内外学者对于凉山州深度贫困连片地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民族文化、民族和谐、经济发展等方面,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且并未涉及慢火车,所以凉山州的“交通扶贫”问题亟待深入研究。

2.慢火车的扶贫效应

慢火车运行近半个世纪,票价低廉且长期保持稳定,其公益性特征显著,民众的满意度较高,依赖性强,是当之无愧的“扶贫列车”。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特殊性,慢火车相对其他交通工具更能适应当地居民出行和经济发展需要,其特点为运量大、票价低、站点多、连续性强。慢火车对沿线地区交通、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改进和开发利用这些功能的空间还很大。

2.1经济方面

带动能力不强,经济效应不显著。慢火车在短途运输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它包括学生上学、集市交易以及上下班等方面。而在长途运输中,较低的交通覆盖率导致转乘次数多、转乘难以及出行成本高等问题,使得慢火车的作用并不显著。

总体来说,简单的农畜产品交易所获得利润不高,收入较低。我们观察到列车上所载的农畜产品大致有:羊、鸡、鸭、各种新鲜时令果蔬、凉粉、卷粉、水煮玉米、烤红薯、炸洋芋等,品种较为丰富,但未经过加工或者只是简单地粗加工,附加值低。由于农畜产品的售卖主要以家庭或者个人为单位,很少集中生产、销售,数量较少,缺乏规范性,无法大规模的发展或者形成相对应的产业链。

需要借助慢火车进行农畜产品交易的农户多居住于地理位置偏僻、公共交通并不通达的山区,从家到交易地点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会损耗原本就低廉的农产品价值,经济收益并不高。对于交易农畜产品的农户而言,乘坐慢火车去集市售卖农产品只能将家里的农产品转变为现金,而市场经济层面的收益与成本概念对他们只是一种奢望。在市场交易中,乡镇的商贩往往能有较好收益,但他们几乎不会使用慢火车来运输货物,因此慢火车对农产品交易其实并没有显著的意义。

2.2教育方面

当地的学校大多都是寄宿制学校,且上下学时间基本根据慢火车的运行时间制定,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上下学。与此同时,慢火车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学习场所,他们可以在慢火车上温习功课,是名符其实的“校车”。且所有学生乘坐慢火車是免费的,这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家庭经济负担。

慢火车的运行使当地学生在求学方面有了更多选择。受交通条件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大多数孩子只能就近上小学、初中甚至不上学,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为了承担家庭经济开支,他们会较早进入社会,由此带来的影响是会延续到下一代的,这也不利于整个地区的综合发展。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慢火车的运行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使更多学生可以走出大山,可以到更远的城市或者县城读书,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

2.3思想方面

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沿线大多数居民对当地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重视度不够,很少会主动了解与慢火车相关的政策和新闻报道,更多的是认为自己是被扶持者,对扶贫的参与度不够,只从自身的角度考虑扶贫中的问题以及自己能够获利多少,少数者甚至会有不劳而获的思想,“贫困户”的帽子可以收到政府的扶贫资金,因此不愿意脱贫,更不会关注。没有意识到慢火车运行具有促进当地发展的巨大潜力。这与他们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和当地政府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方式方法不恰当有着直接关系。

3.慢火车扶贫的对策建议

研究发现慢火车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促进人口流动、商品流通和助推教育扶贫等方面的扶贫正效应,但受限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火车沿线受众的知识水平、人们的购买力较低和通过市场主动致富的落后理念,加之当地的交通网络建设覆盖面狭窄使慢火车对当地的经济带动力在交通扶贫中扮演着有心无力的尴尬地位。为此,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措施。

3.1交通方面

区域发展与良好的交通环境息息相关,良好的交通网络可以突破区域的自然地理限制,促进地区间的人员流通,商贸交流,拉动经济的增长。

了解慢火车沿线各站点的客流量、周边地区的出行需求,以及乘客到现站点之间的距离,综合数据分析,优化站点的分布、列车发车时间,适当上调列车运行速度,使列车在维持其“慢”公益特色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的方便人们出行,为公众缩短出行距离、节省出行时间、降低出行成本。加快实施农村道路的养护工程,用好、管好、维护好农村道路。提升农村公路的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根据慢火车沿线区域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道路规划,加快推进村镇硬化路建设及与之相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具备条件的乡、村通客车,让人们有更多的交通运输方式可供选择。同时要将各交通运输方式有效联结起来,建设区域交通网络,实现路网的全覆盖,扩大铁路的辐射范围,增强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3.2经济方面

笔者认为,在当下“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既要因地制宜,又要高瞻远瞩,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经济发展的整体环节。

在短期的利用交通脱贫攻坚阶段,慢火车扮演的扶贫角色还可以有巨大的发挥空间。而在长期的乡村振兴阶段,慢火车可以依靠运行历史悠久及沿线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转型发展旅游,因此可以将情怀旅行、生态旅游等发展理念融入火车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外地游客。

同时在火车内部打造“扶贫集市” ,对火车及其受众加以市场化引导,提升慢火车内部的服务能力,改善火车内部的产业环境,规范其售卖体系,使其形成有组织的产业,同时加强对当地农户的农产品种植、特色产品包装的培训,使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发挥更好的市场效益。

通过利用火车沿线的自然风情、民俗文化,转变火车内部的服务质量,将绿皮火车真正打造为扶贫专列,让慢火车不仅仅只是当地人民出行的一个减缓经济压力的低票价公共交通,而是转变其普通的公共交通角色,将其打造为既可以方便当地群众日常出行,又可以拉动当地群众经济水平的旅游火车,让民众坐在火车里挣钱,让学生在“校车”里去感知世界的多彩。

3.3思想方面

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沿线大多数居民对当地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重视度不够,很少会主动了解与慢火车相关的政策和新闻报道,更多的是认为自己是被扶持者,对扶贫的参与度不够,只从自身的角度考虑扶贫中的问题以及自己能够获利多少,少数者甚至会有不劳而获的思想,“贫困户”的帽子可以收到政府的扶贫资金,因此不愿意脱贫,更不会关注。没有意识到慢火车运行具有促进当地发展的巨大潜力。这与他们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和當地政府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方式方法不恰当有着直接关系。

“脱贫攻坚”的路上,扶贫先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从思想上脱贫才能真正脱贫。一方面,当地政府应加大对慢火车这一“扶贫专列”的宣传力度,除了引导当地居民多维度地利用慢火车为自己创收,也可以拓宽慢火车的知名度,吸引外来游客和投资;另一方面,扶贫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扶贫对象的思想教育,鼓励他们主动利用各种资源脱贫,而不是一味依靠政府的帮扶。

【参考文献】:

【1】 陈贝.云南藏区贫困乡交通扶贫研究综述[J].黑河学刊,2017(01):15-16.

【2】 向爱兵,李名良.贫困地区交通发展问题及交通扶贫政策效果分析[J].综合运输,2016,38(11):21-24.

【3】 王涛,马海燕.“十二五”期间交通扶贫建设成就及存在的问题[J].交通世界,2017(08):3-6.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81065607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唐祥玉(1998-),女,羌族,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大学本科在读,行政管理,西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凉山州
窥视
凉山州: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凉山州苦荞加工企业财务管理初探
论凉山彝族自治州双语教育现状
产业扶贫的实践探索与政策建议
城镇化视域下凉山州农村教育资源创新配置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凉山州学校足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凉山州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