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启玉
“尤老师,您快去看看,乔云鹏和七(3)班的人在操场上打起来了……”课外活动时间,班长突然跑来对我说。一听完我忙丢下手中的书,冲出办公室。刚到操场就见一大群人围在一起,不知谁喊了一句“尤老师,在这里……”,看见有老师来了,大部分围观的学生都散开了。我走近一看,只见地上两个人扭抱在一起,谁也不肯先松手,“乔云鹏,你在干什么,还不快松手!”我大声吼道。听到我的声音,两人都松开了手,从地上爬起来,可是都大眼瞪小眼,满脸不服气的样子。
见两人没有受伤,我悬着的心落了下来。看着他们灰头土脸的样子,我是又好气又好笑,对七(3)班的学生道:“你先回去,等我调查清楚了再处理,好不好?”那个学生点了点头,离开了操场。乔云鹏也跟着我回到了办公室。
说实话,乔云鹏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经常惹事生非,而且一旦有事十有八九是他的问题。在他身上我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总算有了点起色,前两天刚刚表扬了他,没想到老毛病又犯了。
我越想越生气,正准备发火,可一见他那狼狈的样子,升起的怒火一下子消失了,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衣服上的尘土,“先去洗洗吧!”当他再次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的心已平静下来,示意他坐下,然后问道:“能跟老师说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吗?”“今天上午,拔河比赛的时候,我们班输给了三班,大家都很伤心。中午我听班上的同学说,三班有人笑话我们,说我们是软脚虾,想赢他们,没门儿。我一听,十分生气,下午就去找他们理论,可是他们不承认还嘲笑咱们班,我一生气,没忍住,就……就打起来了……”近段时间,为了丰富学生活动,学校组织了拔河比赛,本来我以为输赢没什么,没想到闹出了这一幕。听了他的话,沉默了一会儿,我自我批评道:“今天拔河比赛,大家都尽力了,失利主要责任在我,是我没有组织好。比赛结束后,我也没有注意大家的情绪,没有做好大家的工作,才会出现今天的打架状况……”我的话没说完,乔云鹏连忙站起来道:“老师,您在拔河比赛前就跟我们说了,重在参与,尽力就好。是我不该与他们一般见识,更不该与他们动手。”“嗯,认识到了问题所在,那我们怎么解决呢?”“老师,您放心,我一会儿就去向他道歉,并且向您保证再也不出现这样的情况。”他拍着胸脯道。
“还有呢?”我笑着问道。见他疑惑地看着我,我故意严肃地说道:“乔云鹏,请你马上去找三班的同学,事情办完后,迅速到办公室,与老师一起商量明天的拔河比赛,行不行?”乔云鹏一听,激动地点了点头,高兴地走了出去。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也长长嘘了口气。
其实,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重要时期,爱冲动、易动怒,自我控制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极易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的教育现象。案例中的尤老师面对学生之间的冲突,并没有采取过于激烈的教育方式,而是迅速冷静、灵活巧妙地处理,既让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努力改正,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实现了真正的教育“双赢”。
认真倾听了解学生。倾听是一种品质,一种素质,更是一种境界,倾听是教育的一种言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有时倾听本身就是处理教育事件的艺术和智慧。倾听意味着理解,尊重和接纳。它不仅是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更是对学生的一种平等和信任。教育从倾听开始,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作为教育者,只有认真倾听,才能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兴趣、需要,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赢得学生。案例中的尤老师在第一时间听到学生打架后,并没有意气用事,简单粗暴的处理,而是先进行“冷处理”,然后心平气和地倾听学生对事件的描述。这样既给了学生表达的权利,又让教师全面了解情况,更为后面的教育工作的展开做好铺垫。
巧借批评引导学生。批评是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和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更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怀。用之得当,就能促进学生认识并改正缺点、错误,有效地把他们引导到学校和社会所要求的轨道,反之则事与愿违。在明智的批评中,总是包含着惊讶的意味。案例中的尤老师在学生犯错后,并没有一味指责学生的错误,而是巧妙地把握时机,主动地进行自我批评,并承担事情的责任。这种以退为进的批评教育策略,让学生在惊讶的同時心灵受到震憾,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当,进而自觉自愿地承担过错。尤老师的教育智慧就能够巧借批评,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让教育真正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正面期许激励学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潜移转化的影响是无穷的。由于教师传递的信息不同,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定位。教师信任、喜欢或者重视某个学生,在教师的正面期许下,学生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反之则容易使学生自暴自弃,不思进取。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个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是拥有无限潜力和充满希望的,并将这种期许传递给学生。教师还要尽可能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及时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点燃他们内心的希望之光。案例中的尤老师在学生出现错误后,依然让学生参与谋划拔河比赛的方案,正面的期许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信任和爱护,增强了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激发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