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也占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通过进行朗读教学,能够使小学生的发音更加标准,在朗读中带入自己的情感,感受文章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同时,朗读教学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愉悦学生心情,并逐步建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加强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践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一)朗读教学并不重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的是一些基础知识性的学习,朗读教学虽然占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并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认为,小学生首先要学会认字,在认识字,理解字的基础上开展课文的阅读,而在课堂教学中,朗读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在自由朗读过程中,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开小差,并不认真朗读,所以给予的时间并不多,接下来的时间便是分析课文,开展课后教学任务。久而久之,学生也不会放太多精力在朗读上。
(二)朗读教学的教学模式并不科学
首先是朗读教学的教学目的并不明确,教师认为朗读只不过是为了使学生读顺课文,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和背诵,因此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不会过多地参与和指导。而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是在毫无感情的读课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其次是朗读所涉及到的教学范围,一般课堂朗读会分为两种,一种是全体朗读,一种是由优等生独自朗读,而其他学生并不会参与到实质性的朗读教学中,不利于朗读质量的提升和朗读意识的培养。
二、加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开发智力,感受思想上的熏陶
朗读其实是一项综合活动,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眼口耳,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深切的体会文章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并进行思想上的熏陶。有助于小学生规范自身的语言,纠正小学生的发音问题,使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加深对优美语句的记忆,逐步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对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抓住语文学习的切入点
教师在开展有效的朗读教学时,会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辅助学生进行理解和模仿,感受文章的断句、重音和情感的抒发,并在脑中形成规范的语言形式,建立一定的语言积累,从而抓住语文学习的切入点,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经过多次的阅读练习,能够感受不同文章的不同布局和描写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
三、加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给予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爱上朗读
教师应当提高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了解朗读教学所发挥的作用,在课堂中开展朗读教学时,首先要给予其足够的时间,可以使学生在充足的时间中不断的开讲练习。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并且要带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自己的理解,文章该如何断句,句子的重音又在哪里,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诵一遍之后,在寻找网上的朗读资源为学生播放,纠正学生的断句和重音。在老师的重视下,加强对朗读的教学,引导学生爱上朗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赠汪伦》时,教师引导学生自行读顺这首诗,然后找几个学生大声的朗读出来,为学生播放《赠汪伦》的几个优秀的朗读音频,使学生感受文章李白不舍离去的情感,应当如何断句,情感的重点又该放在什么地方才能体现这种依依不舍之情。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利用教学资料进行不断引导,使学生体会这种情感,才能深入到朗读的学习当中。
(二)创新朗读教学方法,读出兴趣
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学会创新朗读的教学方法,一味的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成长和引导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教学模式上的创新,使学生逐步提高对朗读的学习兴趣,在朗读中才能渗透自己的情感,给予朗读更多的重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进一些活动,或者找一篇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改编成剧本,组织学生演绎出来。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必须要好好揣摩角色的特征和心理活动,将自己的情感带进去,从而开展更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并活跃课堂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加精准的掌握角色的感情和文章的内涵所在,从而不断的加强在朗读上的学习,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
(三)扩大朗读的知识面
教师不仅要将教材中的文章深入挖掘,在课堂中开展朗读教学,还需要扩大朗读的知识面,也是在为学生扩大阅读的知识面,世界名著、国学经典、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等,通过朗读,能够使学生明白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传统文化的沉淀,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范围,使得学生在朗读上的感情更加的丰富。例如在学习《论语》和《弟子规》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其他的国学经典,比如《诗经》《山海经》等,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文言文,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挑选,选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文章,《蒹葭》和《卫风·木瓜》这两篇文章,引导小学生理解了文章的释义之后,在进行朗读。通过这些文章的朗读,渗透国学经典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
四、結语
总而言之,朗读教学对小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具有很大帮助的,这是情感的渗透和表达,也能帮助矫正小学生的发音问题,使小学生摆脱口齿不清的烦恼。当然针对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当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教学现状及时进行解决。提高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分配朗读教学的时间,利用一些精彩有趣的文章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进朗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陆红梅.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7(22):107-108.
[2] 刘素菊.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42.
[3] 巴燕·哈米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9.
[4] 郑婉玉.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以及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8.
作者简介:
谢莉 出生年月:1978.11.性别:女,籍贯:四川德阳,民族:汉,最高学历:大专,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新盛镇小学校)